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開車助力自動駕駛 上路問題依然令人困擾

機器人開車助力自動駕駛 上路問題依然令人困擾

在自動駕駛需求旺盛卻無法突破之際,機器人被寄予了駕駛車輛的眾望,機器人充當大家的司機開車上路,或成為日後馬路上的又一道「風景」。

如今,機器人炒菜做飯煮咖啡、舞文弄墨寫新聞、搬磚添瓦建房子,這些都已經不再是新鮮事,但你聽說過機器人開車嗎?近日,東京大學所開發的新型人形機器人「武藏」,便向我們展示了高超的駕駛技術,踏踩油門、方向盤轉向、剎車等操作信手拈來,儼然一個駕齡已久的「老司機」。

說到機器人開車,其實本質上與自動駕駛差不多,自動駕駛的感應、接收、控制、執行全部由車輛本身來完成,而將這些功能轉移到機器人身上,便實現了讓機器人駕駛車輛。

機器人當司機樂此不疲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感測識別、導航定位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各國科技公司紛紛致力於其研發應用之中,但由於發展的限制,完全的自動駕駛始終難以實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受到生產環節和生活領域中無人駕駛需求影響,另一方面受益於機器人發展壯大帶來的應用拓展,機器人當司機開始成為人們實現自動駕駛的又一途徑。利用機器人輔助和取代人類駕駛,也開始逐漸成為從人類駕駛向自動駕駛的有效過渡。

2016年,俄羅斯率先推出了一款名叫「Fedor」的人形機器人,首次向我們展示了機器人是如何自主駕駛汽車的。不過駕駛汽車只是「Fedor」的一項輔助技能,研發者設計它的目的主要是讓其日後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因此當時人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其攀爬、站立、匍匐前進和利用工具完成建造等技能之上。

2017年,來自以色列的研究生開發出了一款可以塞進行李箱內的便攜機器人原型,這是一款真正以自動駕駛為主要目的的機器人。據了解,該款機器人設備被稱為「智能汽車操作員」(縮寫IVO),通過配備的攝像機、運動感測器和外置機械設備,其能夠實現踩剎車、油門並轉動方向盤的功能。

今年年初,國內一家叫做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也成功研發出一款駕駛機器人。雖然它本身只是一個機械臂類的控制器,但也能夠控制車輛的方向盤、剎車油門以及檔位,結合感知和決策模塊,同樣實現了機器人開車的「壯舉」。

三大領域應用先聲奪人

由上可見,國內外關於機器人駕駛的研發應用也不在少數,駕駛機器人的發展熱情絲毫不要與自動駕駛。不過有人可能會說,在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如火如荼之際,發展駕駛機器人是否多此一舉?就算研發出了哪裡又尤其用武之地?

其實,且不是當前自動駕駛技術尚未成為現實,就從日益增強的自動駕駛需求來看,駕駛機器人也大有應用空間。眼下,在駕駛培訓、無人作業和老年人代步三方面,機器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合格駕駛員。

在駕駛培訓領域,機器人駕駛員可以憑藉精準的操作,耐心的指導、24小時高效無休的培訓,成為駕校學員的「良師」,同時對於駕校老師來說,也緩解了他們培訓壓力和負擔;在無人作業領域,目前環衛、運輸等環節對於無人駕駛的需求一直存在,通過機器換人充當駕駛員,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同時也節約作業成本;在老年人代步領域,機器人能夠稱為老年人出行的代步司機,滿足他們的出行需求,保障他們的出行安全。

上路問題依然困擾發展

雖然利用機器人擔任駕駛員有效滿足了人們的自動駕駛需求,但同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一樣,機器人所駕駛的車輛也面臨著上路困難的問題。

因為就算駕駛座上坐著一個機器人,但其本身仍然無法像人類一樣能靈活應對馬路上出現的各種因素。機器人由於缺乏情感,在遇到一些複雜情況或要做選擇的情況時,同樣無法合理應對,由此便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威脅人們的安全,這讓人們對其走上馬路感到擔憂。

此外,目前我國對於無人駕駛和機器人駕駛的相關法律還不完善,不管是上路條件、上路規則,還是上路後的安全維護、事故責任劃分,都沒有一個明確合理的相關規定,這些條件的不成熟,也成為制約機器人駕駛車輛上路的重大障礙。

不過,在園區或工廠中進行駕駛生產任務,不需要上路的情況下,當前機器人駕駛依然能夠發揮價值,未來隨著技術和法律法規的相應完善,機器人駕駛車輛馳騁馬路的一天,我們也可以給予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大卡車「玩命狂飆」 自動駕駛將是破解之道?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