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外攝影家研討「焦點與時光」

中外攝影家研討「焦點與時光」

11月17日下午,「中外攝影對著拍——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攝影大展」開幕式後,以「焦點與時光」為主題的中外攝影面對面研討會在鄭州升達藝術館舉行。

「面對面」現場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居楊主持研討會。義大利學者阿德里亞諾·馬達羅(Adriano Madaro),法國攝影家閻雷(Yann Layma),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宋靖,攝影家余海波、車剛、王守明,攝影評論家陳曉琦,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副主任吳硯華,入選「中外攝影對著拍」的10位中國攝影師,以及百餘位來自河南各地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研討會從「中外攝影對著拍」出發,對攝影與生活的關係,攝影與時代的關係,以及改革開放對攝影的影響等熱門話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與交流。40年來,中外攝影家的交流經歷了不同階段,可以說中外攝影的交流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徐徐展開的,改革開放讓東西方的交流更加充分,各種攝影流派和各種攝影觀點、風格都相互影響、借鑒和融合。

與會者一致認為,展覽給人以驚喜,以新舊、中外對比平實地將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各個領域與層面的成就和變化展現出來,讓觀眾一目了然。跨越40年時空的影像,也讓今人更加篤定了秉持前輩記錄時代的精神。

「中外攝影對著拍」的整體創意得到了大家點贊,比如以膠片和二維碼對應的LOGO設計鮮明點題。40組、80幅照片同場展示,選題切入的立意,對舊作的理解,對時代的認知,結構畫面的方法,所透露出的創作方向等,被內行視作為一種競技與切磋。這一展覽的舉辦不僅為今天的攝影師們提供了一種指導,也為歷史留下了一筆財富。

與會者提出,不少職業攝影記者也曾表示過,能夠留下的傳世作品未必都與工作有關,平凡的生活與真實的生命狀態才是最珍貴的。要將攝影視作時代的眼睛,尋找有價值的、更具時代性、更有意義的部分加以記錄,為現在的觀眾打開一扇窗,也為後世留下珍貴的史料。至於如何解讀老照片,在其中尋找有趣的故事與人物,尋訪追蹤其在今天的生活狀態,也不失為有益的攝影「續集「。比如曾有影友遺憾自己沒能生活在幾十年前的西藏,認為現在的西藏遊人太多太雜亂,不如過去「純粹」,然而今天的藏民開著汽車拿著手機去朝佛,如何就不能入鏡了呢?

與會者認為,通過展覽,攝影見證時代記錄歷史的功能得到了再一次彰顯,偉大的時代應該有更豐富的影像與之匹配。理性的思考、深度的探究、誠懇的反思也應在攝影師的鏡頭中不缺位。更多人表示,這是一個讓人收穫良多的展覽,以此為起點,對今後的攝影很有啟發,堅定了用攝影關注與解讀這個精彩紛呈時代的信念。

文字 | 黃麗娜

攝影 | 陳品

編輯|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攝影地交流展覽亮相2018北京國際攝影周
「金彩盤州」全國攝影大展平遙巡展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