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山陰縣進士——崔增瑞

山陰縣進士——崔增瑞

進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從近乎苛刻的封建王朝科舉取仕中,一步步進入統治階級官僚體系中,經過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生閱歷後,最後致仕回歸。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歷史人文資料。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山陰縣歷史上,自金至清共有本籍或占籍進士八人。他們分別是:金明昌五年(1194)進士張檝。明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溫良。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土成文。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郭登庸。明隆慶二年(1568)進士王家屏。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土郭民敬。清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郭恆辰。清光緒九年(1883)進士崔增瑞。

光緒三十一年(1905)袁世凱、張之洞等清末重臣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新式學堂,成趨實學。」朝廷詔准,其上諭曰:「自丙午科(1906)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即停止。

至此,肇始於隋朝,在中國存續了1300餘年的科舉考試正式宣告終結。清光緒九年(1883)取得同進士出生的崔增瑞成了山陰縣最後一位進士。

今天,我們就把目光聚焦于山陰縣歷史上最後一位值得稱道的進士崔增瑞身上。也許從他的人生閱歷中,能夠給我們一些啟迪:把握現在,不忘歷史,開拓未來。

一、崔增瑞家族

崔氏在山陰縣是望族,主要聚居於我縣高山疃和水頭兩個村莊。據《山陰縣高山疃崔氏宗譜》記載,二村崔氏同宗共祖。為了弄清這個家族的過往,我們在其家族成員崔鳳臨、崔建臨等的陪同下,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艱難尋訪探源。立於村西崔氏墓地中的一通《大明故壽官崔君神道碑》為我們揭開了這個家族神秘莫測的面紗。從而也為我們研究進士崔增瑞的過往,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實物依據。

該碑記述了碑主人崔景福居高山疃之一生行狀。碑載:崔景福「字天祿,號高山居士,因其疃也。」至此,那個被叫作「石人坡」的村莊,因「高山居士」改曰「高山疃」。同時,明確崔氏是元朝由保定遷入山陰,到明朝「編氓山陰,蓋五世於茲矣」,且「世業耕桑」,「積功累仁,其源流蓋深長矣。」該神道碑碑陰還記錄了崔氏高祖崔友,曾祖崔智甫,祖崔巍,父崔信,碑主人崔景福,一至五世的世系源流。但是仍無法確定進士崔增瑞的世系。為此,崔鳳臨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一套由崔增瑞直系後裔崔鎮元保存的《崔增瑞履歷雕版》和手抄版《崔公諱增瑞碑序》。

為了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我們將原雕版內容照例謄錄如下:

【雕版正面】

崔增瑞:字翰臣,號吉菴,行一又行二。道光癸卯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時生,系山西大同府山陰縣癸酉科拔貢生,民籍。

始祖:諱友。二世祖:諱智甫。三世祖:諱巍。四世祖:諱信,壽官。五世祖:諱景福。六世祖:諱茂,耆賓。七世祖:諱彥邦。八世祖:諱桐。九世祖:諱雙鳳。十世祖:諱功。十一世祖:諱尚禮。十二世祖:諱瓚,庠生。十三世祖:諱毓琨。太高祖:諱天助,妣氏賀。高祖:諱憲智,壽官,妣氏韓。曾祖:諱如順,耆賓,貤贈登仕郎,妣氏王,貤贈太孺人。祖:諱生偉,鄉飲介賓,貤贈文林郎,妣氏閻,例贈太孺人。父:諱永貞,增廣生員,例贈文林郎。母氏霍,例贈孺人,朔平府馬邑鄉庠生映斗公之女,廩生毓球公之堂姊。

慈侍下。庭訓。

伯父吉元老夫子印,永善,大同府學庠生。

胞伯:永善,大同府學生員。胞叔:永豐、永修。堂兄:啟瑞,廩膳生員。堂弟:來瑞、嘉瑞、廷瑞、靈瑞:庠生、聖瑞:業儒、平瑞:業儒、錫瑞:業儒。堂侄:鼎章,文童;錦章,徇母難,以孝子聞;煥章,業儒;耀章、炳章、繍章、雋章俱幼。

妻:陳氏,太學生正公之長女,辛酉科拔貢生繼虞公之堂妹。

子五:斗章,文童;漢章;琢章,業儒;蔚章,業儒;綬章,幼。女二,孫女一。

【雕版背面】

業師:近仁韓老夫子,諱勝鄰,廩膳生員。理堂張老夫子,諱敬修,歲貢生。養溪李老夫子,諱蔚華,咸豐辛亥科舉人。寶何常老夫子,印同,咸豐辛酉舉人,現任壺關縣訓導。憲溪孔老夫子,諱繼斌,咸豐壬戌舉人,辛末大挑知縣。

受知師:子壽彭老夫子,諱瑞毓,壬子傳臚,雲南鹽法道,前山西學正。林老夫子,諱天齡,翰林院編修,前山西學正。湘浦龔老夫子,諱承鈞,癸亥榜眼,掌四川道監察御史,前山西學正。

益友:姜映堂,印瑞,大同府懷仁縣庠生。李蘭畹,印培固,癸酉拔貢,朔平府左雲縣人。

鄉試中式:第三十六名

會試中式:第 名

殿試:第三甲第 名

朝考:第三等第 名

欽點

族繁祗載本支,世居城北二十五里高山疃。

該《履歷雕版》所列崔增瑞一至五世世系與《大明故壽官崔君神道碑》碑刻記載相一致。自崔增瑞始祖崔友至父親崔永貞,為十八代。據此,崔增瑞直繫世系如下:

崔友→崔智甫→崔巍→崔信→崔景福→崔茂→崔彥邦→崔桐→崔雙鳳→崔功→崔尚禮→崔瓚→崔毓琨→崔天助→崔憲智→崔如順→崔生偉→崔永貞→崔增瑞。高山疃崔氏尊崔友為始祖,崔增瑞當為崔友十九世孫。

《崔公諱增瑞碑序》

崔公諱增瑞,字翰臣,號吉菴,清季山陰縣高山人也。家世業農。公獨潛心於學,性聰孝,讀書過目成誦。父師咸器重之。年十八,應童子試,輒冠其曹。然以家寒素,公又不歸生產作業。由是讀益苦、學益進,而家亦益落。幸賴叔父永豐公,憐公之才,概然捐助,公因得以成其志。光緒癸酉科拔貢生。越九年,領鄉薦。旋赴禮闈,及廷試連捷,同進士出身,時光緒九年歲次癸未。公年方四十,正古人所謂不惑強仕之始也。朝廷審公清慎,援例以候補知事,分發於廣東。當是時,西力東漸,沿海外舶從集。大府試公之志,因令暫攝洋葯釐務。先是任釐者,率多中飽。公蒞職伊始,力除積弊。期年課額,倍增於前。僚屬惑以處膏自潤之說動之。公正色曰:「國家設官徵稅,寧為私人充囊也!」大府聞之,益嘉其廉。旋升署儋州,其地蹺確,藍縷盈路,公睹狀,惻然憫也。因捐廉購衣,散給窮黎者凡二次,州人德之,迄今引為美談。逾歲,兼知普寧縣事,積三載,更徙新會縣正堂。計公在粵,司民牧者十五年,家無餘儲,案無遺牘,野無萑苻,獄無冤抑。一時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嗟呼!是豈古之所謂循吏歟?

大府聞其賢,方欲重用之,而公竟積勞致疾,終於任所,享年五十有六歲。時適光緒戊戌政變之翌年也。

公生於道光二十三年。微時,娶同邑陳氏女。生五男二女。長男斗章,次漢章,三卓章,四蔚章,五綬章。既蒞粵,更納如夫人吳氏,生二女。長男於公在時早夭,其三、五男,雖各有嗣,但享年不永。四男蔚章,生子權臨,不幸早夭,遺子鎮華亦早逝,所遺稚子北海,時在襁褓。惟次男漢章,生子秀臨。秀臨生鎮屏、鎮元等三子,均已成立,恂恂謹厚,有乃祖遺風也。爰為序,並贊。

贊曰:

桑乾之北,勾注之陰。毓英鍾秀,篤生哲人。 揚名金榜,澤布粵東。處膏毋潤,散祿贍窮。 民歌五袴,心懍四知。懿追召父,德比杜詩。 惶惶先烈,悠悠我思。爰勒斯石,庶幾永垂。

儘管《崔公諱增瑞碑序》已將崔增瑞之一生行狀作了一個大概的記錄,但仍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為此,特作小傳,以記錄之。

二、崔增瑞傳

崔增瑞(1843~1899),字翰臣,號吉菴,山陰縣高山疃村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為農的耕讀世家。咸豐十年(1860)應童子試,中秀才,列為案首,取得應試舉人資格,因家貧,六年未試,在懷仁縣劉晏庄當了一名「秀才先生」。值此時,崔增瑞之父崔永貞結識了新岱嶽秀才陳中。陳中看好崔永貞的聲望,更多的是愛惜崔增瑞的才氣,也就有了把侄女許配崔增瑞的想法。通過雙方父母的相互了解,崔增瑞正式娶太學生陳正之女為妻。有了妻子關愛,父母的關懷,「幸賴叔父永豐公的「概然捐助」,於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拔貢,仍在生員之列。光緒八年(1882),張之洞任山西學政,崔增瑞仍靠叔父崔永豐資助入闈,三場告捷,取得鄉試中式第36名舉人,按慣例成為張之洞門生。光緒九年(1883)赴京參加中式會試,獲第165名,在殿試中取得三甲,在朝考中列為三等,賜同進士出生。同年,張之洞調署兩廣總督,崔增瑞援例以候補知事,被分發廣東。光緒十年(1884),主持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以徵收「洋葯稅釐」之名,在沿海設置巡船,並由其調度。張之洞恐海防大權將落入夷人之手,乃上奏力駁,並命崔增瑞攝「洋葯釐務」,同時將力爭回來的海關及防務大權交崔增瑞掌管。前任釐務者,大多中飽私囊。崔增瑞「蒞職伊始,力除積弊。期年課額,倍增於前」。下屬蠱惑其私藏稅銀,崔增瑞正色曰:「國家設官徵稅,寧為私人充囊也!」正是此為國之舉,得到官府首肯。光緒十一年(1885),任廣東儋州知府併兼普寧知事,官升五品。在儋州府曾向貧苦者捐助衣物,在州三載,多有建樹,州人引為美談。據《續儋州志》載:「……光緒十三年,州尊崔增瑞,由本城屠案撥款興辦桄榔書院,自是人文蔚起,入庠者頗多……」。光緒十四年(1888),移任新會知事併兼海關署長。次年,負責廣東鄉試考務,崔增瑞以正途出身、為官廉明、精通八股、且有政聲而參與鄉試的分房、閱卷等事宜。恰逢所任新會縣的17歲秀才梁啟超中鄉試己丑科第8名舉人。依慣例,崔增瑞成為梁啟超的房師。「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日本,崔擔心朝廷追査自己和梁的師生交情,加上公務勞心,憂懼成疾,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病逝於新會任所,享年56歲。由次子崔漢章扶靈返鄉,葬於高山疃村南塋地。

參考資料

1、《大同府進士題名錄》

2、《山陰縣高山疃崔氏宗譜》

3、《馬邑縣誌》

4、《續儋州志》

5、《山陰縣誌》

(來源:朔州市新聞中心 作者:王茂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