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乙肝病毒,醫生卻說不用治?其實原因是這樣的
「體檢時發現攜帶乙肝病毒,我是不是得乙肝了!我要不要治?」
李靄(化名)今年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廣州的一所名牌大學,懷著對未來憧憬來到學校報到,卻在入學體檢時,發現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且是大三陽。
帶著巨大的心理負擔,李靄偷偷的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醫院完善了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等檢查,檢查單上顯示乙肝病毒定量為1.59*10^8 copies/ml,醫生告訴他這意味著病毒處於活躍複製中,有較強的傳染性,目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暫時不需要用藥治療,但需定期複查。
這樣的結果,並沒有讓李靄放心,「有病了醫生說不要治?」回到宿舍,李靄輾轉反側,經常失眠,一邊生怕同學和舍友知道自己患有傳染病,不敢和他們靠的太近,另一邊私下從網上零零碎碎得知乙肝病毒攜帶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這些零散的認知一遍又一邊的刺激著李靄脆弱的神經。
為了擺脫疾病的困擾,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途徑,李靄反反覆復的在網上尋找能夠治療他這種病的機構,而網上「某專家」的解答讓他極為滿意「病毒攜帶不能等,不能等到病情加重了再治療,要在早期用藥。」於是,李靄在這位「專家」的推薦下來到某醫院進行看病,2個月的時間,就花了上萬元。
異常的花費引起了李靄父母的注意,再父母的一再逼問下,李靄透露了自己的病情,李靄父母不放心的帶著孩子再次來到醫院檢查,化驗結果顯示,這兩個月的用藥和治療前情況基本相似,而醫生也一再解釋不需要治療的原因,這時李靄又懊悔又失望:「醫生,明明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了,為什麼還不需要治療呢?。」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求醫經歷,據統計,目前中國有9000萬左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7000多萬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他們僅僅是攜帶者,並未發生肝炎,並不需要治療,但很遺憾的是,出於對疾病的恐懼或認知不足,這部分攜帶者中常常有人在接受本不需要的治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陳金軍副教授表示,如果沒有出現炎症、轉氨酶升高等情況,過早的干涉治療反而適得其反。
到底什麼是乙肝病毒攜帶?
2007年英國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載文預估,在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有1.2億,意味著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帶有乙肝病毒。
但要區別的是,帶有乙肝病毒並不等同於患有乙型肝炎,得益於肝臟自我強大的再生、修復功能,乙肝病毒在進入肝細胞後,雖然可自由複製,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影響到肝細胞的正常功能,肝臟也不會有任何的炎症反應,也就是大家理解的臨床癥狀表現,只會通過化驗檢查來發現,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通俗來講,乙肝病毒攜帶者只是被乙肝病毒持續感染,但是並沒有出現肝損害的患者。
乙肝病毒攜帶者還需不需要治療?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每年都有乙肝病毒攜帶者自發轉陰的情況,理解為,你雖然感染到乙肝病毒,但是人體的免疫細胞自發性的清除了這種病毒,還在體內產生了抗體,最為幸運的一種。
此外,還有一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一生都不會發病,沒有任何癥狀表現,肝功能也一直正常,和普通人一模一樣。
「很多乙肝病毒攜帶者不理解,為什麼醫生會建議先觀察,並定期檢查,而不是馬上用藥治療?」陳金軍表示,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我們目前也沒有可以根除乙肝病毒的藥物,讓「攜帶者」變成「非攜帶者」,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出現能夠徹底清除體內乙肝病毒的藥物,到那時「暫不治療」的策略就會改變。
另一方面,治療乙肝的藥物屈指可數,主要有核苷(酸)類似物或干擾素,如果你僅是攜帶者就開始提前進行抗病毒治療,極有可能經過長期藥物治療後,非但沒有把乙肝病毒殺死,反而導致了耐藥性,甚至出現變異,等到真正從乙肝病毒攜帶者變為乙肝患者時,反而無葯可用。
據醫學研究顯示,目前還沒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因為提前干預治療,因此受益。
「攜帶乙肝病毒」會不會變成乙肝、誘發肝癌?
可能會!
乙肝病毒在人體內「潛伏」一段時間後,隨著年齡、飲食、生活環境、情緒、免疫系統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開始識別乙肝病毒,進行免疫反應,這個時候肝細胞會出現炎症反應,肝細胞出現受損,細胞內的轉氨酶就會進入血液。
在做肝功能檢查時我們可以發現轉氨酶升高了,這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肝炎發作了,攜帶者可能發展為乙肝患者了,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但肝炎患者成為慢性乙肝患者後,若不及時治療,肝臟將一直處於損傷-壞死-修復這樣的死循環中,造成過度纖維化,進而表現出萎縮、變硬等癥狀,肝硬化悄然發生,肝硬化的下一步就是肝癌,這就是醫生常說的「肝癌三部曲」。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乙肝病毒攜帶者醫生會建議每半年至少系統複查一次,避免出現肝炎,一旦發現則早對肝炎進行抗病毒治療。


※血壓高,30歲男子突發腦出血?高血壓會「附贈」這些病
※秋季養生,關鍵是潤燥:吃這5種食物可潤肺祛痰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