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中興、酷派、金立等一大批老玩家或是邊緣化,或是直接出局。由於當下國產的智能手機在軟體上完全依賴安卓,在CPU上完全依賴ARM,內存無非是東芝、三星、SK海力士、閃迪、鎂光,攝像頭CIS源自索尼......在基本軟體和硬體上已然進入高度同質化的階段。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正如一位從事金融業的朋友調侃:

HOVM的智能手機有多大區別,基本的硬體和軟體都是全球採購依賴上游供應商,沒多大區別。真要說區別,那就是廣告費上有區別,品牌附加值上有區別。

但是,在同質化的情況下,市場營銷必然要求要有差異化,否則就沒有噱頭和競爭的亮點,無法說法消費者繳納智商稅。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正是因此,各種浮誇的營銷和宣傳紛紛出爐,余大嘴、雷布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304不鏽鋼的奇幻之旅"、"拍照媲美單反"、"EMMC和USF一樣"等更是兩位營銷大師的經典案例。至於余大嘴吹的天花亂墜的人工智慧,實際體驗遠遠不及余大嘴吹噓的水平。

在各路營銷豪傑紛紛大搞營銷的同時,各路手機廠商在硬體配置上已經被各路營銷大師帶偏,搞出了很多在硬體上充滿噱頭,但實際上意義不大的東西。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為了獲得宣傳噱頭,讓消費者去承擔先進工藝的高額成本。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目前,智能手機經過數年的高速發展,其硬體和軟體已經處於早幾年Wintel的狀態了。雖然Intel年年擠牙膏,2012年的PC換一塊固態硬碟照樣跑的很流暢。

現在智能手機也處於類似的階段了,就CPU來說,在A72/A73已經性能過剩,16/14nm工藝已經非常省電了,採用16/14nm的A72/A73完全能夠滿足需要,而換上A76和7nm工藝的意義只剩下商家宣傳營銷和製造噱頭了。

畢竟A72已經性能過剩,A76更加過剩,對於提升用戶體驗意義不大。而且A76會帶來更大的功耗,把7nm工藝提升帶來的節能效果給抹平了。7nm工藝和A76的唯一意義,就是商家在宣傳時候,多幾個噱頭,說服消費者繳納智商稅。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可以說,A76和7NM工藝這個噱頭的成本著實不低,由於7nm工藝流片成本異常高昂,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最後都被轉嫁給了消費者。

另外,對於先進工藝所謂的節能效果,鐵流想說,現在智能手機的耗電大戶已經變成了屏幕,而不是SoC,7nm相對於14/16nm省下的那點電量對於用戶體驗非常小,商家真要提升續航方面的用戶體驗,電池增加1000MA遠比採用7nm工藝效果更好。至於手機厚度增加,5000ma、6000ma大電池手機能比加一個手機套更厚?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比如曲面屏、異形屏,這些屏幕對於提升用戶體驗沒啥意義,反而增大了智能手機的成本,提升了手機誤觸和碎屏的風險,加大了手機維修成本,完全是華而不實的噱頭。

還有就是內存,現在很多機子推出了6G運存、8G運存,但這麼大的運存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過剩的,還不如用4G運存,把省下來的成本花在可以真正提升用戶體驗的方面。

也許有人說,既然鐵流覺得高端機型都是繳納智商稅,那就買千元機啊。

但千元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品控上存在一定瑕疵,畢竟千元機利潤低,幾大廠都做的不太用心。買千元機像買彩票,買到好機器平平穩穩用2年,一旦買到問題機器,那就悲催了。

鐵流認為,一些廠商做高端機型收繳智商稅,獲取高額利潤無可厚非,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不能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在做高端機型的同時,不能忘本,不能學三星搞一堆超低配置的中低端機型。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如今,相對於人工智慧、AR、VR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續航才是真正的痛點,但手機廠商好像並不太願意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並非無法解決,比如把鋰離子電池換成鋅空氣燃料電池,續航至少翻5倍。

誠然,鋅空氣燃料電池目前還是軍用和醫用,成本太高,但這些巨頭的高端機型也不便宜啊,八千元、一萬元一台的機子,用鋅空氣燃料電池總可以吧。

退一步說,把電池換成固態鋰離子電池也可以啊,不僅能量密度會有少許提升,而且由於電池裡沒有電解液,不會發生類似三星Note7那樣的自燃或暴漲問題。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事實上,手機因電池自燃並非三星一家的問題,網上搜一下,國內幾家都有自燃的圖片,無非是事情不夠集中,鬧得不夠大而已。

如果換成固態鋰離子電池,自燃的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固態鋰離子電池成本並不像鋅空氣燃料電池那麼高,在很多智能穿戴設備上已經商用,手機大廠不用,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罔顧消費者的安全罷了。

鐵流認為,如今的智能手機廠商更多是在挖空心思徵收智商稅,而不是開發最廣大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好用的手機,真正該解決和改進的地方多年不改,哪怕自燃的案例屢見不鮮。

沒必要瞎折騰的地方過度折騰,為了製造噱頭耗費巨資瞎折騰,而且這些噱頭是用戶根本感受不到的用戶體驗。同時,一些廠商一旦在高端機上越做越好,在低端機型上就各種縮水,美其名曰:"把錢花到了看不見的地方"。

如果國產手機廠商還是延續這條道路,並一路狂奔,那只是在步三星的後塵。

智能手機盲目堆硬體 廠商營銷陷入誤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與西門子合作燃氣輪機是與虎謀皮
華為開啟電池革命?媒體過度聯想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