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戰鬥車輛知多少?
這一類車輛數量大,變型亦多,限於篇幅,本文只論及其炮塔上主炮口徑至少為20mm,輪式的則為3軸驅動。
英、法和德國輕型裝甲車輛要求的歐洲MRAV-GTK-VBCI計劃。其基本設想是聯合設計,製造種基型底盤,並以此發展多種變型車,其中包括從步兵輸送車一直到供快速部署部隊使用的酷似坦克的輪式車輛。模塊化是它的時髦特點。兩種模型都是6×6驅動型式,能載運8名全副武裝的步兵,有效載荷大約為5t。有關武器裝備問題,目前尚無明確宣布的意向,因為法國特別希望能在這種車上安裝裝有105mm甚至120mm火炮的炮塔,這可能需要再增加一根軸,從而增大出口前景。英國則傾向於不同的平台,即與美國合作研製的「追蹤者"(Tracer)來滿足這一需要。德、法各需要3000輛,英國需要大約2000輛~2100輛。
在樣車Vextra上裝有可「行進間射擊」的TML105型炮塔。它的機動性有一些突出的特點,其中包括最大速度120km/h。其傳動裝置的布置是各軸在車體兩則橫向配置,功率輸出端則穿過懸掛裝置的平衡肘。軍體內各軸之箱體則作為座椅之基座,這樣就降低了車外形高度,車底板亦可降低,但仍保證乘載員非常舒適。車體內部有效寬度大,這是因為賦予前軸的轉向限角有限,凹進部分不必在車體內突出之故。必要時,差速制動和動力轉向系統保證補充轉向,當方向盤打到底時,該系統即自動工作,這時Vextra就中心轉向。
1997年,英、美為聯合研製「追擊者」/ FSCS「未來偵察騎兵系統」而組成了一個設計班子:聯合防務公司、雷西奧恩公司、GKN防務公司和GEC-馬可尼公司。
瑞士也需要一種能在戰場上伴隨「豹」2坦克的步兵戰車,而其現裝備的M113則不能。由於時間緊,瑞士似乎需要一種能在2002年~2006年間列裝的現成的履帶式車輛。主要競爭者有英國的「武士」、德國的「黃鼠狼」改和瑞典赫格隆公司的CV90,赫格隆宣布計劃於1998年夏在瑞士進行試驗,並預計到1999年底將作出採購300輛的決定。
CV90是瑞典博福斯公司作為主承包商為瑞典陸軍研製的,其底盤則由赫格隆公司負責。該車的突出特點之一是與雪橇相似的三點式滑動機座,當所有11個機電和液壓接頭鬆開以後,即可將「斯堪尼亞」DS14型550hp柴油機和「珀金斯」傳動裝置整體拆卸下來,所需時間僅10分鐘~15分鐘。有關發動機進氣的設計也甚巧妙:空氣從頂部百葉窗抽入,在發動機雙層蓋板內向下流動,爾後再從底部向上冷卻,這樣就保證了連續不斷的冷卻,消除了熱輻射點。最初在1973年,這種發動機的功率僅為350hp,採用較高壓力的渦輪增壓技術以後,功率已可達605hp~625hp, CV90是按車族的概念設計的,車型有步兵輸送車、指揮車、搶救車、觀察車、防空車(自行高炮和防空導彈發射車)等等。訂購的第一種型號為CV9040,最後兩個數字是武器口徑,即能發射新型3P式程式控制彈的博福斯L/70B式40mm炮,其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從任何角度擊穿主戰坦克除正面以外任何部位的裝甲。」炮塔稍偏左,以為駕駛員右側的發動機配重。1993年1月~12月與ASCOD、「布雷德利」、「美洲獅」、TH495和「武士」等競爭以後,1994年4月,挪威訂購了CV9030,爾後,赫格隆公司擔任主承包商,遂使車型有了一些變化,一、二、七負重輪位置以液壓減振器代替了原來的摩擦式減振器;燃油儲備量增多,從而加大了最大行程;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等等。炮塔上原裝之25mm機關炮,改為「大毒蛇」 (Bushmaster) 1型 30mm機關炮,其60發待發彈裝在炮塔吊籃前部的一個U形彈倉內。晝/夜瞄準鏡使炮長能直接瞄準,而車長則間接觀察。履帶則與「布雷德利」的類似。
赫格隆公司表示對美國陸軍M8AGS輕型坦克感興趣,並擬對CV90車頂稍作修改,安裝法國GI-AT公司的TML105炮塔,因而這種車型當然就是CV90105,CV90的另一種車型是「比爾」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其「比爾」導彈是從伸縮式發射塔上發射的,將來計劃採用「破壞者"反坦克導彈。
生產的輪式車輛中,瑞士莫瓦格公司的「皮蘭哈」是最有名的車型之一。該車型為「皮蘭哈」11。莫瓦格公司對各種車型之銷售數量諱莫如深,僅提供總額(包括英國GKN公司和加拿大通用汽車公司等特許生產的), 即3800輛,生產中的有1200輛。按銷售數量多少排序,依次是8×8.6x6.4×4和10× 10,「皮蘭哈」11型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其6x6車型有2個轉軸,而1型則只有1個。這將大大進在泥濘地面上的操縱性。另一特點是使用電焊淬硬鋼板增強裝甲防護力(右側裝甲後面隱蔽著排氣系統;車首有一個小百葉窗,冷空氣即由此抽入,通過「文丘里」噴咀使吸入的冷空氣在車側向下流動之中途與熱廢氣混合,爾後排出車外)。新設計的車體,車內空間較寬敞,車底專門增加了附加底板,以增強防地雷的能力。還採用了可調式被氣懸掛,故升降、縱傾和側傾等各種車姿均可調整。行動部分配備有中央輪胎氣壓調節系統和防抱死制動系統。發動機艙經重新設計後便於動力裝置的拆卸和更換;增加了一個雙速分動箱,以使車輛在車速低於3km/h情況下慢行。選用的發動機均為350hp,型號有底特律柴油機公司的6V53TA、卡明斯公司的6CTAA8.3T350和凱特皮拉爾(Caterpillar)公司的3126型,匹配的傳動裝置均為阿里遜自動變速箱。也可換裝德國MTU公司的00hp6V183TE22型發動機和ZF的變速箱。
最先投入使用的是6×6,爾後是8x8,最後是10×10,後者甚至能安裝法國GIAT公司的TML105炮塔(配有半自動裝彈機和穩定器),該車駕駛不費力,即使在泥濘路面上行駛,也不用擔心翻車。1996年10月17日,GKN公司向卡達銷售了36輛裝有科克里爾90mm火炮炮塔的「皮蘭哈」 1型(8×8)車。瑞典已訂購了51輛「皮蘭哈」 1型: 41輛10× 10指揮車和10輛8×8護衛車。
輪式車輛裝120mm之類大口徑火炮已不再是空想,它在日漸增多的情況下(如維和行動和部隊投送等)能遂行坦克的任務。當被問及這種看法是否合理時,以色列坦克之父-塔爾將軍回答: 「是的, 原則上."
另一種輪式車輛是施泰爾公司的「潘德」( Pandur),奧地利和比利時陸軍分別訂購了268輛和54輛。科威特對這種6x6的裝甲車的需要量為200輛,美國AV技術公司正在生產其訂購的70輛不同型式的車輛。選用之武器和炮塔有皇家軍械公司的81mm迫擊炮炮塔、科克里爾90mmMk8型炮塔、AV技術公司的裝有「大毒蛇」25mm鏈式炮的「雙人多炮(Multigun)炮塔系統」。與「皮蘭哈」Ⅲ一樣, 「潘德」也採用2軸轉向。該車還可配備電子控制裝置,隨時監測車輪滑轉,並在需要的場合和時機閉鎖差速器,以保證其直列6缸發動機的265hp得到充分利用。施泰爾公司還與西班牙聖·巴巴拉公司研製了一種履帶式車輛ASCOD,這種每側有7個負重輪的車輛於1997年3月迎來了第一個買主-西班牙(訂購了144輛,耗資3.3億美元)。該車以16世紀征服秘魯的西班牙人「皮薩羅」命名,由聖·巴巴拉公司生產,含21輛指揮車和123輛安裝「毛瑟」 30mm機關炮炮塔的車型。奧地利初步訂購預計為112輛。ASCOD("奧一西合作研製」之縮寫)有潛力安裝105mm火炮,這種變型車借用南非「大山貓」的炮塔,其105mm主炮可配用北約所有標準彈。炮塔配有穩定器,故可行進間射擊。
美國的「布雷德利」M2正在由聯合防務公司按A3標準改裝, 1998財年合同規定改裝35輛,並酌情另加38輛。火力、生存力和機動性將全面改進,主要包括二代前視紅外系統、目標搜索系統、測距儀和頂部防護等。


TAG:北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