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

與改革開放同行,從1978年創刊到2018年,《世界歷史》雜誌走過了四十年的辦刊歷程。11月17日-18日,《世界歷史》編輯部和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本次研討會聚焦《世界歷史》雜誌和中國世界史研究發展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的世界史領域學者70餘人參加此次研討會。

福建師範大學校長王長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武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汪朝光、中國社會科學院期刊處處長劉普、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院長葉青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饒望京主持開幕式。

王長平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明確的概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植於世界歷史當代發展實踐的現實之中,這一思想站在世界歷史的道義制高點,進一步為世界史研究和學科明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世界史研究始終與時代的變革發展同頻共振,眾多專家學者自覺走在時代需求的前沿,開創了一系列世界史研究的新課題、新理論、新方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趨勢更加明顯。今天,來自國內世界史學界的知名學者雲集福州,著重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世界史研究取得的光輝成就和存在問題,疏理世界史學科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展望未來世界史學科發展的光明前景,對於世界史的學科建設和學術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武寅在致辭中指出,《世界歷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迎來了創刊四十周年,它不但見證了四十年來我國世界史研究的巨大發展,而且也為世界史研究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幾代辦刊人堅持不懈的辛勤耕耘下,作為專業性的世界歷史研究期刊,發表了大量優秀科研成果。不僅如此,《世界歷史》編輯部全體人員,以其高度的事業心和使命感,不辭辛苦,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辦刊優勢和有利條件,為世界史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中青年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

武寅表示,立足新時代、新起點,《世界歷史》編輯部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一要再接再厲,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世界歷史》不能僅僅滿足於守住了學術底線,滿足於已經進入了國內學術期刊的第一方陣,滿足於多年來辦刊打下的堅實基礎和已有的成績。面向未來,一定要樹立更高的標準和目標追求。從辦刊思路、選稿標準到編輯隊伍建設,包括技術和學術修養等,爭取在以往的基礎上來一個全方位的質量提升。二要開拓創新,緊跟時代發展。十九大以來,改革開放進入了深入推進的階段,《世界歷史》期刊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要注意跟蹤國內外世界史研究的最新動態,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把真正有創見、有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前進的高質量研究成果篩選出來、發表出來。在注重基礎研究的同時,還要發揮智庫作用。當前,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正在經歷深刻的調整,大國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揭示世界發展和中國發展的過程和態勢,表明我國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世界史研究義不容辭的責任。

dvdf

汪朝光在會議上表示,我們身處於世界史學科發展最好的時代,世界史學科已經和中國史學科並駕齊驅,成為中國歷史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世界史研究者都為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標識性概念,這是世界史研究最為宏大的眼光、最好的研究背景。當我們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觀察、思考歷史,世界史就不應是國別史的簡單相加。展望未來,我們對世界史研究充滿信心。希望這次會議能對既往的世界史研究有所關照,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好的展望,攜手把中國的世界史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劉普在致辭中表示,《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年來,與改革開放同步伐,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學術導向,團結和依靠世界史研究學界,圍繞本學科研究領域的重大問題和前沿問題,策劃、組織和編髮了大量優秀稿件,為傳播世界史研究成果、加強世界史學科建設、培養世界史研究人才、繁榮世界史學術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學術引領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世界歷史》也成長為學界公認的權威期刊。四十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可以回顧歷史,也可以展望未來。希望《世界歷史》編輯部以紀念創刊四十周年為契機,總結經驗辦刊,認清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謀劃好未來的發展,使辦刊工作更上一層樓。

葉青教授在會議上表示,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我國世界史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呼喚新史學,新時代給歷史學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要求?歷史學家怎麼樣才能肩負自己新的使命?《世界歷史》作為世界史學科的權威刊物,多年來刊登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始終面向未來,著眼於學科發展,匯聚和培育新一代的世界史青年人才,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會議促進各位專家學者交流,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我國世界史學科的快速發展提供新的強力引擎。

開幕式結束後,天津師範大學侯建新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徐藍教授、復旦大學李劍鳴教授、蘇州科技大學姚海教授、南開大學楊棟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張順洪研究員、南開大學陳志強教授、南京大學陳曉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孟廣林教授以及哈爾濱師範大學張曉校教授先後做學術報告。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在17下午和18日上午,大會進入學術研討階段,上海師範大學陳恆教授的《當代城市史研究的五次轉型》、北京大學高毅教授的《政治文化史學的興起及其緣由》、東北師範大學劉德斌教授的《跨學科思考——歷史學中的「國際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研究員的《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關係與史學論文原創性的提高》等從多角度、多領域探討世界史研究最新學術前沿問題。與會學者也分別就《世界歷史》和中國世界史學科發展歷程、中國世界史研究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新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世界歷史》副主編徐再榮研究員在閉幕式上表示,《世界歷史》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發展。作為國內世界史領域的專業性期刊,它是中國世界史研究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了解中國世界史研究狀況的重要窗口,其四十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世界史學科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刊物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是幾代辦刊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進一步採取新的辦刊舉措,努力提升刊物的學術影響力和傳播力。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原院長王曉德教授在閉幕式上回顧了世界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績。他說,首先祝賀《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世界史研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獲取資料的途徑已和外國學者無異,資料的擴大必然會擴大研究選題、研究思路,新研究領域的開拓將繼續成為未來世界史研究的一大特徵。其次,世界史人才培養體制方面逐漸完善,尤其是2011年世界史上升為一級學科之後。世界史發展離不開幾代史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們擁有很好的研究條件和環境,新一代的研究者一定能讓世界史研究上升到一個新台階。感謝在座各位參加此次會議,也感謝各位學者對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的關心支持。期待與會學者再次來到福建師範大學參加研討會,也期待與會學者來福建師範大學講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王宇主持研討會閉幕式。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合影。

主辦方/供圖

原標題:與改革開放同行:紀念《世界歷史》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比較政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天津開幕
楊靜華:發揮「多緣」優勢 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