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來源:沈聽雪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時,東線廣西方向作戰由廣州軍區主持,總指揮是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所屬部隊有廣州軍區第41軍、第42軍、第55軍,武漢軍區第43軍、第54軍、第20軍58師,成都軍區第50軍(欠149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邊防1團、2團、獨立邊防營,炮兵第1師,福州軍區炮兵第3師12團,高炮第70師、第72師等,共19個步兵師加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以及其他配屬兵種單位,總兵力達32萬餘人。

與西線相比較而言,東線為此次自衛還擊作戰的主要戰場。高平為廣西邊境正面的越南高平省省會,是越北幾條主要公路的交通樞紐;諒山為首都河內的東北方向門戶,是護衛紅河三角洲平原的重要屏障。拿下這兩個地方,將直接威脅河內與縱深重鎮太原,可以調動周圍10個師以上的越軍。高平地區的特點是國境線被中國從北面和東南面形成半包圍狀,適合中國軍隊傳統的穿插迂迴大包圍戰法。諒山也是北面和東面兩面臨敵,中國軍隊可從容選擇攻擊點。東線作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打高平,第二階段打諒山。

東線作戰主要殲擊對象是高平地區的越軍步兵第346師,同登、諒山地區的越軍步兵第3師。另外,還對先後北上出援的越軍步兵第327師、第337師、第338師及廣寧地區的步兵第325B師實施了打擊。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東線打高平是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最艱難的一場苦戰。許世友原本是想動用第41軍、第42軍、第43軍129師共7個步兵師及配屬部隊的10萬人馬,對高平越軍形成5:1以上的兵力優勢,3-5天拿下高平,殲滅越軍步兵346師。然而實際作戰中遭遇了意想不到和複雜艱難局勢,困難不斷,進展緩慢,許世友不得不又先後投入第54軍160師、162師,第20軍58師,第50軍150師,把戰役預備隊大都投入到高平方向,用了11個步兵師在高平地區反覆清剿才算基本控制了作戰地域。

廣州軍區關於高平戰役的計劃是實施大縱深、大迂迴的穿插包圍,南北對進打殲滅戰。因此用41軍打北線,以122師從正面攻擊高平的北大門朔江;123師368團從龍邦方向進行牽制性攻擊,以使茶靈越軍難以分兵增援高平;121師和123師主力從右翼進行雙層迂迴,切斷高平越軍西退原平和南退太原的道路,然後從北面和西面壓向高平實施總攻。用42軍打南線,以126師為第一梯隊,124師為第二梯隊,集中大量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搭載步兵從布局關突破,直插東溪,北上打通4號公路,與41軍南北對進會攻高平;以125師從水口關向復和縣城進攻,西進打通3號公路,進逼廣淵;以43軍129師在42軍南側插向七溪以北,截斷4號公路,阻擊諒山越軍北援。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實戰進程中,北線打朔江是高平戰役部署的小翻版。122師兵分三路實施淺近縱深突破迂迴,攻克坂洋,攔腰斬斷了越軍沿166號公路的防線,然後東西對進直取朔江,殲滅性打擊了號稱「新潮團」的越軍346師246團及部分地方軍,共殲滅越軍2100餘人,打開了高平的北大門。但歷時5晝夜戰鬥才拿下朔江,已超出了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前指對整個高平戰役完成時間的估計。

123師368團攻擊茶靈方向的八姑嶺和八達嶺,有力牽制住了越軍346師677團,殲敵260餘人,完成了預定的戰鬥任務。這兩座山嶺的山地攻防戰相當激烈殘酷,從中可以看出越軍的單兵戰鬥力很強,工事相當堅固,這一仗絕不是那麼好打的。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右翼121師和123師的雙層迂迴則很不理想。

121師穿插路程最為艱難,步兵輕裝走山間小路急進,翻山越嶺,穿林過河,長途80公里。沿路地形複雜、敵情不明、遠離後方、補給困難,受越軍大小襲擊上百次,傷亡很大,後勤基本掉隊,糧彈供應不上,部隊餓著肚子拚命穿插,情形非常悲壯。最後雖然插到目標地班庄、董賽地區,截斷了高平越軍的西退之路,但各部因迷路遇襲和飢疲交迫而戰鬥力大減,再加上上級命令多變,導致該師沒能迅速收攏進至高平外圍,而是滯留於扣屯地區。太原、原平方向越軍是沒有積極東進和北援,高平越軍也沒有大規模突圍,真要來了,飢餓疲憊的121師能自保就不錯了,要完成西阻、南敵、東拒是太難了。

123師留了368團在茶靈方向牽制越軍,只有2個步兵團配屬坦克部隊沿公路向高平西側的扣屯地區實施穿插,全程90公里。在打蘭地區遭遇越軍襲擊時,因指揮員情況掌握不準,加上通信聯繫不暢,造成錯誤理解上級命令,以致未能抓住時機果斷進攻,反而後撤等待,從而貽誤戰機。最後穿插先遣隊1個步兵營雖插到目標地扣屯,但兵力不足,只能持防禦態勢,也沒有迅速進至高平外圍。123師主力則滯留河安地區與沿路之敵激戰,未能迅速打通公路跟進。不過也有收穫,倒是打掉了那懷地區的越軍346師師部,敵師長黃扁山大校當時戰場失蹤(戰後從躲藏的深山中走出,被越南國防部免職)。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121師和123師都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到達高平外圍,與南線42軍共同實施總攻。實戰進程證明,在地形不利、敵情不明、補給困難的越北地區搞大縱深穿插迂迴作戰,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複雜情況,直接後果就是難以按時穿插到位,且遭受嚴重傷亡,影響作戰任務的完成。越軍擅長游擊作戰,穿插部隊的傷亡很多是被越軍襲擾造成。加上沒有控制主要交通線,後方補給不利,不但斷糧缺彈,戰鬥中的傷員也要隨部隊行動,加重了部隊的負擔,導致部隊戰鬥力大減。41軍的大縱深穿插迂迴實戰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影響了高平戰役的進程。

42軍打南線。以124師和126師主攻,集中了此次對越作戰中最大規模的裝甲摩托化部隊,從布局關突破,走牛車小路向東溪穿插。另以125師從水口關方向進攻,打通復和方向的3號公路。配屬42軍作戰的43軍129師從布局關以南地域突破,截斷4號公路,阻擊諒山方向的越軍北援。

東溪穿插是高平戰役的亮點。43軍坦克1營用了不到3個小時就插到東溪,大出越軍之意料。此後坦克部隊堅守東溪3個多小時,直到後續步兵趕上來,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126師步兵跟隨坦克一路惡戰,進至東溪繼續擴大突破口,為124師及後續坦克梯隊打開道路。124師及坦克部隊隨126師之後跟進,從嫩金山地區加入戰場,繼續向高平挺進。越軍炸毀了東溪以東的班翁山區水庫,造成縱長約800米、寬約60-8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濫區,將42軍的炮兵和輪式車輛都堵在水障後面。而125師多次攻擊,沒能打通復和公路,惹得許世友大發其火,不得不令54軍162師加入復和地區作戰。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54軍是在對越作戰打響2天後才加入東線戰場的,因戰事緊急,3個師分別去了不同方向。以160師協助41軍在高平以西以北地區作戰;162師協助42軍在高平以東地區機動作戰;161師配屬給55軍參加攻打諒山作戰。其中162師值得書寫一筆。先是接替125師進攻復和,打下孤山,控制了平江渡口,架橋溝通兩岸,打通了水口關經復和至東溪的公路;然後北上高平,與160師協同圍殲高平以北克馬諾地區的殘餘越軍;再冒雨連夜奔襲廣淵,殲滅越軍595人,打通了廣淵至復和的公路;接下來在復和地區清剿殘敵,一星期殲敵236人;最後又協同20軍58師會攻重慶。162師在高平以東地區不斷轉戰,長驅400餘公里,縱深80餘公里,哪裡危急哪裡去,顯示了優良的戰鬥作風,因而受到了許世友的表揚。戰後,162師被中央軍委榮記集體三等功,成為了這次自衛還擊作戰中唯一被記三等功的師級單位。

124師和126師的表現也是很出色的。步兵搭乘坦克一路挺進,步坦協同戰鬥,連續克服了班波河谷、班翁水障、靠松山巔、東溪斷橋、嫩金山口、弄梅隧道、楠囊斷路、雅南炸橋、那外伏擊、博山險隘等越軍設置的一系列防線,粉碎了越軍的10餘次阻擊,長途攻進70公里,終於兵臨高平城下。此時北線41軍沒有攻擊到位,加上軍區前指通報高平越軍兵力情況不準,南線部隊在高平城下猶豫了2天多時間,延誤了攻擊時機。後雖打下高平,但並未尋獲346師主力,高平地區的越軍大都散入了深山。許世友又將預備隊先後投入高平戰場,以121師出擊納隆,124師北攻茶靈,126師東進下琅,162師奔襲廣淵並與58師會攻重慶,150師西出朗登,129師南下七溪,經過反覆拉網清剿,才算大部實現了殲敵企圖。

高平戰役打得不很理想,教訓也很多。許世友在戰後多年被多有詬病的作戰指揮,基本都在高平方向。如未充分掌握敵情,致使穿插中困難重重;戰役企圖想當然,過於強調老經驗;死打硬拼,傷亡過大;戰術不精,掌握不住部隊等。總的來說,大縱深穿插作戰,對於當時中國軍隊落後的通信聯絡和後勤體系來說,難度大了點。而異國作戰的特殊敵情,又加大了作戰困難。東線越軍的戰略,只在於一線堅守,打得是相持防禦消耗,並無大的反攻行動。基本上一旦防線被突破,孤立的支撐點之敵就只能坐守等死,或是化整為零,化軍為民,鑽山進洞,伺機襲擾。從這個角度說,許世友的戰役指揮並無大的失誤。從戰略上說,1979對越作戰並不難打,中國軍隊的攻勢無可阻擋。困難在於特殊的異國作戰環境,地形民情不利,以前無此經驗,加上中國軍隊建設的落後,以致實戰時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情況,開戰初期一度難以掌握,損失大了些。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在高平戰役中,東線部隊將越軍346師打散了架,加上地方軍、公安軍及武裝民軍,共殲敵19000餘人。不過,東線部隊傷亡也很大。由於121師穿插沿途越軍散兵眾多,後期調50軍150師加入高平以西地區進行清剿。在撤軍回國時,由於決策和指揮失誤,150師448團在那嘎、朗庄附近遭敵襲擊,共失散500餘人,成為中國軍隊在此次自衛還擊作戰中最大的一次損失。

東線第二階段就是打諒山了。東線的主攻方向是高平,第一階段作戰時同時攻擊同登,牽制諒山方向越軍,不使其北援高平。因為高平方向打得不太順利,費時持久,殲敵不多,於是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前指決心在諒山方向施以重擊,打開局面。

諒山是直面廣西憑祥市的越北省會城市,北距中越邊境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內153公里,鐵路、公路交通都很發達。諒山以北的中越邊境一線,是峰巒起伏、叢林密布的山地;諒山以南約行6、70公里便是紅河三角洲的水網平原,無險可守。因此,諒山不僅是越北的交通樞紐,更是首都河內東北方向的屏障門戶。

因為諒山的特殊地理形勢,和高平之戰又大有不同。從高平去河內,中間又隔著越軍一軍區指揮部所在地太原,尚有騰挪轉寰餘地。所以守衛高平的越軍346師可以化整為零鑽入深山,利用地形熟悉、擅長游擊戰的特長,四處襲擾中國軍隊,倒也打出了一些風格。諒山就不行了,過了諒山就是平原,無險可守,機械化部隊一日可到河內。守衛諒山的越軍第3師避無可避,只能來一場硬碰硬的攻堅與防禦。諒山戰役,成為了1979之戰中最大的一場攻堅戰。

打諒山的是廣州軍區第55軍,為解放戰爭中在長沙起義的陳明仁兵團和四野第48軍、49軍一部合編組建而成。從1952年到1985年,55軍共存在了33年,其中大部分時間戍守華南,沒得到什麼打仗的機會。1979對越作戰,成為了這支部隊最耀眼的輝煌。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守衛諒山的越軍第3師又稱「金星師」,組建於1965年,下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是在越南南方與美軍和南越軍作戰的主力師。其中第12團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為越軍中的一等部隊。

欲破諒山,先打同登。同登位於廣西友誼關以南4公里,扼守中越之間交通要道,公路向西北至高平,東南通諒山,西南達太原,鐵路可到河內,素有諒山「要塞門戶」之稱。守衛這裡的正是越軍第3師的「英雄」12團。

在發起高平戰役的同時,廣州軍區前指命令55軍攻擊同登、坂然,箝制越軍的戰役、戰略預備隊,使其不敢去援助高平。55軍以163師為主攻,以164師和165師切入同登左右側的坂然、班庄地區,在強大炮火支援下予敵全力一擊。55軍各路攻擊部隊採取兩翼突破,穿插合圍,分割殲滅的戰術,突擊火車站,探壟阻援敵,四打探某,強攻鬼屯炮台,爭奪339高地,經過前後7天浴血奮戰,終於攻佔同登、坂然地區,殲滅越軍「英雄」12團及地方軍共4031人。與此同時,43軍127師、128師在南側的愛店方向突破邊境,攻擊祿平地區之敵,以阻截亭立地區的越軍338師北援諒山。

為爭取自衛還擊作戰的更大戰果,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前指決心不失時機地繼續攻打諒山,拿下這個省會城市,殲滅越軍第3師,威攝首都河內。因越軍總部已急調327師、337師、北太省197團等部北上來援,諒山地區越軍蝟集,兵力較多,防線堅固。許世友又將54軍161師、50軍148師2個步兵團加強給55軍,在兵力上對越軍形成了3:1以上的優勢。同時集中了師屬以上9個炮兵團的優勢火力,牛刀殺雞,首先奪取外圍要點,造成圍攻諒山之勢,然後一舉拿下諒山。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扣當山、扣馬山、巴外山、扣考山是諒山外圍的四大制高點,進出諒山的兩條主要公路和一條鐵路都蜿蜒從山腳下經過。越軍第3師將主要兵力擺在了諒山外圍的各個山頭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中國軍隊的機械化部隊只能通過公路經達此處,便要遭到越軍猛烈的火力打擊。與此針鋒相對,55軍以4個步兵師另2個步兵團的優勢兵力,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從西北、北側、東北、東側向諒山拔點推進,先掃清諒山外圍越軍據點,再總攻諒山市區。當年解放太原和蘭州時,徐向前的華北一兵團和彭德懷的一野也都是逐山攻擊外圍拔點,仗打得極為慘烈。時隔30年,中國軍隊再度檢驗山地攻堅能力。

諒山外圍攻堅戰從2月27日打到3月1日,歷時2天多。55軍及配屬部隊全部上陣,各陣地均迭經苦戰,反覆爭奪,艱難推進。然而,55軍攻堅必克。力挫強敵。這一仗,55軍打出了精神,也打出了威風。55軍在參加1979對越作戰的9個陸軍軍中本不太顯山露水,這次終於烈火鍛真金,經歷了最兇猛的戰鬥考驗,作風過硬,表現最好,不愧是擁有我軍「紅一團」(163師487團)的部隊。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3月1日上午9時30分,55軍集中了19個炮兵營的306門火炮猛烈轟擊諒山,30分鐘落彈近萬發,諒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這就是著名的「萬炮轟諒山」,極大地打擊了越軍的鬥志。炮擊過後,163師和164師從北、東兩側奮力突進,經過2天戰鬥拿下了諒山北市區。越軍退守奇窮河以南的諒山南市區負隅頑抗。原本中央軍委的預定意圖是打到奇窮河就可以了,不再前伸。然而越南的宣傳機器肉爛嘴不爛,宣稱「中國軍隊沒有佔領諒山市」。這下惹得許世友雷霆震怒,在中央軍委指示下,指揮6個步兵營於3月4日打過奇窮河,攻佔南市面上區,最遠向奇窮河以南推進了5公里。

諒山戰役中,越軍第3師遭到殲滅性打擊,327師、337師和北太省197團也均受重創。共擊斃越軍10401人,俘敵108人。中國軍隊傷亡5000人左右,敵我損失比為2.1:1。55軍步入輝煌,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英模單位和英模個人位居參戰各軍之首。其中163師表現最為出色,在同登和諒山兩役中共殲敵5800餘人,創造了全線師級單位殲敵最多的紀錄。整個戰役中,163師官兵無一被俘,無一失蹤,無一連隊被打散。無怪乎越軍曾有口號:「消滅163,活捉邊貴祥(163師師長)!」

攻擊諒山的同時,第43軍127師、128師在東南側攻殲了祿平地區之敵,殲滅了越軍獨立第123團和亭立地區北上的338師一部,保障了55軍的側翼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第43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就是未來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

東線作戰打到這時,態勢已很明顯。諒山被克,連接越北地區各交通樞紐的門戶洞開,中國坦克部隊可沿公路直取河內。越南首都一片驚慌,越南政府發出了全國總動員令,在河內市區挖掘防禦工事,各國外交代表團也開始向河內以南轉移。

然而,3月5日,中國政府宣布撤軍了。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在整個東線廣西方向作戰中,中國軍隊攻進越南境內縱深20-100公里,控制面積5300平方公里。攻克高平、諒山兩個省會城市,以及河廣、茶靈、廣和、河安等11座縣城和同登鎮。共殲滅越軍40671人,擊毀越軍火炮340餘門、坦克和裝甲車45輛、汽車480餘台,繳獲火炮840餘門、各種槍械11000餘支(挺、具)及大批軍用物資。同時,對所攻佔地區的軍用、民用設施進行了毀滅性打擊和破壞。

綜觀整個東線作戰,高平戰役因大穿插、大迂迴戰法把握不好,勞師以遠,傷亡很大,因而打得不很理想。諒山戰役則攻堅必克,基本實現了殲敵及攻佔預定地域的戰役目標。

在實戰進程中,高平地區的越軍四散游擊,襲擾不斷,吸引了廣州軍區的大量預備隊,不斷投入進行清剿,才算殲滅了部分敵人,基本控制了主要交通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軍隊的攻擊速度和攻進深度。很大程度上說,是指揮部在戰前錯誤估計了越軍的兵力。在越軍的武裝力量體系中,除了正規軍和地方軍、公安屯、特工外,還有大量的武裝民軍。這些民軍武器裝備較好,有戰鬥經驗,化整為零,兵民合一,四處襲擾,防不勝防,從而吸引了中國軍隊的大量兵力。從傷亡上看,中國軍隊有相當比例的傷亡不是與越軍正規作戰造成的,而是被散兵和民軍襲擾所致。這是深入異國作戰的新情況,為中國軍隊所始料不及。

從戰略上看,越軍的一線堅守的戰略註定了整個戰局的被動,從而被中國軍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因柬埔寨的局勢變化和越南的基本戰略,如果不打到河內,越軍是不會進行大的反攻的。而打到河內就會擴大戰爭規模,中國並不懼越南,憂慮的是北方蘇軍的動向。從這個角度說,1979之戰的結局早已註定。中國軍隊必然是在一定時間內掃蕩越北,然後收兵回國。

從戰術上看,東線中國軍隊運用了大規模裝甲部隊作戰,這在建軍史上是首次。因為當年中國軍隊建設落後,步兵和坦克之間不能直接聯絡,導致步兵進攻途中無法聯繫坦克進行火力支援,坦克也無法聯繫步兵對其掩護,常造成步坦脫節,致使坦克被越軍大量擊傷和摧毀,這是一個重大教訓。在亞熱帶叢林山地實施裝甲部隊作戰,限制很多,不宜進行長途穿插。相反,坦克作為移動火力點支援步兵作戰,以及進行城市攻堅,就有很多成功戰例。

越軍的正規作戰能力遠不及中國軍隊,但打游擊戰很厲害,給中國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和困擾。後期中國軍隊吸取教訓,採取拉網合圍戰術,分片包干,小群多路,分進合擊,搜堵結合,逐區搜剿,以火攻對鑽洞,以埋伏對偷襲,實行圍、打、炸的戰術,相當程度上打擊了分散潛藏的越軍。游擊作戰,很能檢驗單兵作戰能力,對中國軍隊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教訓。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指揮的東線廣西方向戰場略談


從後勤上看,中國軍隊實施長途穿插的部隊多有斷糧餓飯情況發生,41軍121師甚至全師補給中斷一周,不得不就地尋食,甚至取糧於敵。異國作戰,民情複雜,這次取糧於敵,下次呢?取不到怎麼辦?中國軍隊的戰力還有「禮拜攻勢」之憂,確實需要深刻反思。

東線作戰打得遠了一點,傷亡大了一點,後來多年為人所指責。不過,就中國軍隊當年的建設情況,打成這個樣子已經相當不易。從戰鬥精神上說,軍魂猶在,繼承了多年來的光榮傳統。也因此,在日後的兩山堅守防禦作戰中,越戰越強,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