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優化營商環境解決民企「痛點」

社論:優化營商環境解決民企「痛點」

近日,在中央及金融、稅務主管部委表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之際,各地也紛紛出台為民企紓難解困的一系列政策,上演了從中央到地方支持民企發展的浪潮。

從各地發布的政策來看,優化營商環境乃重中之重。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日前發布「民營經濟35條」,六個方面有四個與營商環境有關: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拓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全面優化政務服務;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充分發揮政策效應。

類似的還有浙江推出20項舉措服務民營經濟做強做優,亮點內容是構建高效便捷公平的准入環境;四川出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重點是通過降門檻、拓領域、促公平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以稅收優惠、規範收費、降低成本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以及保護財產權、創新權、自主經營權,加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如果說國有企業關乎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那麼民營企業就是地方經濟活力的體現。印象中山東作為北方省份,民企分量可能沒有南方省份重,然而數據顯示,山東同樣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資、70%以上的稅收,佔市場主體的90%以上。浙江這種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省份更不用說,足見民企對於地方經濟的貢獻與重要性。

然而,民企在地方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已是公開的秘密,如「新官不理舊賬」現象、用消防等問題惡意卡住企業經營,在執法中對民營企業採取「一刀切」,動輒查封、扣押、凍結等行為。在宏觀經濟環境穩定、民企發展勢頭向好時,這些問題沒有傷及民營經濟的整體勢頭,但現如今內外經濟環境日趨複雜,民企經營整體遭遇困難,這些問題有可能成為壓倒民企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營商環境也是一個基礎性問題,如果不解決好,民企本身再強健,也難以有如願的發展勢頭。而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解決好服務民企的「痛點」,近期各地政策亦主要致力於此。

如「彈簧門」、「玻璃門」等久治不愈的問題,四川就發文要求降低民營企業市場准入門檻,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嚴禁在政府採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等公開招標中,單獨對民營企業設置特殊條款。同時,為促進民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要求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和廢止阻礙民營企業參與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嚴禁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民間資本進入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領域。

以「放管服」改革主導的建設服務型政府也十分重要。此次山東為進一步營造提升企業家信心的環境,就以深化「一次辦好」改革為統領,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未來還需要對標世界銀行「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標準,對各市開展營商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公布評價結果,倒逼環境改善。

至於政商關係,則通過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劃清「安全區」,鼓勵幹部服務企業、與企業家正常交往,探索建立政商關係「親」和「清」機制。這對於「官本位」思想較重的地區尤為重要。

可以說,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任何時候都需要做,只是在當前民企經營遭遇困境之際,顯得更為迫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王傳福:智能汽車是「長了腳的超級手機」
打造工業互聯網製造業新生態,產業規模將達萬億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