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念禪修(三)

正念禪修(三)

修習次第

剛才已經比較詳細地討論了確定入出息念所緣的方法,下面再來學習修行的次第。定力提升的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呼吸的進出明顯、清楚,應注意入出息; 第二、當呼吸的進出變得比較微細、緩慢的時候,可以專註長短息; 第三、當呼吸的進出變得更加微細、緩慢時, 可以專註全息;第四、當呼吸變得很微細、若有若無時,可以專註微息; 第五、當呼吸與光融為一體時,應當專註禪相。

如果禪修者確定了入出息念的所緣,就應當依照佛陀教導的次第來實修。他應當:他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

這是第一步。即是說他只應在接觸點這一帶區域覺知入的氣息以及出的氣息,不應當造作,要注意自然的呼吸。能夠很單純地覺知入和出的氣息之後,就如此持續地專註下去。如果不行,妄念還經常會生起, 心很散亂,這個時候就可以嘗試用下面的幾種方法。 有四種方法可以幫助禪修者解決心散亂的問題:

第一、少外緣

第二、平時要保持正念正知

第三、讓心平靜。

第四、數息 在禪修的過程中,如果妄想還是很多,《清凈道論》建議我們可以用數息的方法來克服。數息的方法是:入息的時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時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 「一」;然後,入息的時候知道入的息,出息的時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二」…… 如此默念著數息。 《清凈道論》裡面提到,在數息的時候,數字不應當少於五,也不應當超過十。如果數數少於五的話,心未免因空間狹窄而容易煩躁。如果數數超過十的話,由於空間過大、時間太長而心容易懈怠。應當注意的是,在數息的時候心應該放在呼吸上,數字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方便,不應當把心放在數字上。

如果能夠這樣持續地專註呼吸三十分鐘、四十分鐘、五十分鐘……由於心持續地專註,禪修者會發現他的呼吸變得越來越緩慢,越來越微細。因為身體寧靜了,心就會變得平靜;心平靜了,氣息自然就會變得緩慢。當呼吸變得緩慢的時候,在經典里就稱之為「長息」。這時,就可以進入《大念處經》裡面所講到的第二個階段: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在這個階段,氣息開始比平時緩慢,氣息經過接觸點的時間也變長。這裡的「長」是指時間的長, 而不是長度的長。當他覺知到呼吸長的時候,他只需要知道變長的入息跟出息就可以。這樣還是在鼻頭接觸點這個地方持續地保持清楚地了知長的入出息。有時候呼吸時間稍微短一點,這時就了知入出息是短的。用這種方法專註呼吸叫做「了知長短息」。

如果可以這樣持續地專註,他可以再進一步注意全息,也就是在《大念處經》裡面教導的第三個階段: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這裡的「身」不是指身體的身,而是指呼吸身。 全身即全息,也就是呼吸的整個過程。 當呼吸變得緩慢時,可以專註呼吸的整個過程,把入息分為開始、中間、結尾三個階段,把出息也分為開始、中間、結尾三個階段,也就是呼吸的初、中、後。入息的時候,他覺知入息的初、中、後;出息的時候,他覺知出息的初、中、後。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當禪修者持續地專註呼吸,呼吸就會變得 越來越緩慢、越來越微細。當他的呼吸變得微細的時候,心也應當變微細。如果氣息變細了,心沒有跟著變細,還是用之前比較粗的心去覺知微細的呼吸,那麼,心跟氣息就不相應。心息不相應,心就容易跑開。當我們的呼吸經過這一帶區域的時候,也應當知道:這是入息的開始、中間、結尾;這個是出息的開始、 中間、結尾。他也可以默念:初、中、後;初、中、 後……對呼吸的整個過程,包括入息的整個過程和出息的整個過程,都保持正念正知,了了分明。他能夠做到這樣,就是在修習《大念處經》里 面講到的第三個階段: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如果能夠清楚地了知呼吸的整個過程,有些禪修者會發現不久之後他的呼吸不見了,找不到呼吸。許多人對這種情況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發現心似乎沒有個目標,不知道要專註哪裡是好。其實,呼吸變得微細是好事,而且越微細越好!然而,有些禪修者懷疑他是不是沒有呼吸了。他不應該懷疑 自己!因為《清凈道論》裡面提到只有七種人沒有呼吸:死人、胎兒、溺水者、悶絕者(休克的人)、 第四禪的梵天人、入第四禪者以及入滅盡定者。禪修者應當省思:「你並不屬於這七種眾生當中的任何一種。因此,你一定有呼吸的,只是因為它太微細而覺察不到而已。」 在這個時候,他不應當急躁,更不應當去改變呼吸,企圖讓呼吸變得明顯。他應當只是在這一點等呼吸就可以了。或者說,他沒必要去注意呼吸,沒必要去注意氣息,只是知道「息」就可以。什麼是息呢?假如處在這個階段的禪修者可以的話,把手指放在鼻頭這個地方,他將能夠感覺到這一帶還是暖暖的,這證明息還在。這就是「息」。當然, 這種假設只是讓大家相信還有息存在,並不是要大家真的去嘗試。 我們之所以把翻譯為入出息,而不翻成呼吸,就是因為「入出息」一詞可以涵蓋修習過程 中禪修者可以體驗到的入出息的三個階段,也就是:入出之息、氣息、息。入出之息(呼吸)的相是動的,氣息的相稍微靜一點,但還是有動的相;息的相是靜的。 在這個階段,氣息將變得很微細,微細到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的程度。這種微息我們可以稱為「息」,它是靜態的。在微息階段,禪修者只應把心輕輕地安住在人中這一帶區域,用「住 息」就可以了,不用去找呼吸,也不用去改變呼吸,乃至連入息和出息都不用去管它,只是知道「息」 就夠了。這個階段稱為微息的階段,也就是在《大念處經》里所說的第四個階段: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佛法是健康的教育
正氣足,寒邪除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