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家一起來背誦 《三主要道論》

大家一起來背誦 《三主要道論》

三主要道論

宗喀巴大師 著

1

頂禮諸至尊上師

我隨己力而宣說

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

一切菩薩所贊道

釋義

今天,我們學習《三主要道論》。這是宗喀巴大師造的論典,它主要包括三個內容:首先是出離心,然後是菩提心,最後是般若空性智慧。

《三主要道論》雖然是黃教祖師的論典,但在雪域藏地,各教都很推崇。因為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智慧這三方面是成就佛道的必經之路,是修行上的三個關鍵。徹底精通這三方面,一定能解脫成就,否則不可能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頂禮諸至尊上師!

開頭就是敬禮,為什麼要敬禮呢?敬禮有什麼意義呢?敬禮最起碼是一種行為規範,就像我們到了一個地方,應該有禮貌地與周圍的眾生溝通,這樣才能順利。這方面,大家要注意學習和實踐。

我經常告訴大家,佛法的成就是從恭敬心和信心中得來的。敬禮是體現恭敬心與信心的標誌,是培養恭敬心與信心的手段。在佛法修行中,有一分信心就得一分成就;有十分信心就得十分的成就;若是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一定要培養對上師三寶真正堅固的信心,這是最重要的!

敬禮也是作者具足德性的一種展現,是宗喀巴大師修行境界、學識水平的反映。越是大成就者,他的恭敬心和信心就越足。通過這些細節,能看出作者的德行!

敬禮在這裡還啟示我們,恆時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這樣我們才能夠修行順利,心想事成,得到成就。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也是一種成功的竅訣。

「敬禮諸至尊上師」,為什麼是敬禮上師而不是敬禮佛菩薩呢?因為上師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集。在功德方面,上師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沒有絲毫的差別;但是在恩德方面,上師的恩德要遠遠超過諸佛菩薩。正因為如此,在這裡是敬禮上師,而不是敬禮諸佛菩薩。其實歷代聖賢的成就都來源於上師,敬禮上師是殊勝的修法,是修行成就的捷徑。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對上師的恭敬。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贊道。

這部分內容是立誓。古往今來的祖師大德都不會輕易的立下誓言,但一旦立下誓言縱使失去生命也不會放棄。所以,誓言不是隨隨便便立的,立誓言也可以反映出這個事情非常重要。立誓也是對事情本身價值的一種保證。立誓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的竅訣,在面對必須完成的事情時,可以通過立誓言來促使自己早日完成。

誓言是一種願力,願力是不可思議的。「一切唯心,萬法唯識。」我反覆強調,發願、發心很重要,願力不可思議,願力也是一種定。現在,你們在修學過程中經常會發一些願,但是有時做不到,或是一遇到對境的時候就改變了。這樣子的話,根本沒有體現出願力的作用。願力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力量,我們要相信這一點!我們不能輕易地發願,一旦發願,就要堅持到底!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相續,這就是一種定,這是最大的力量!

「我隨己力而宣說」,意思是這麼重要的佛法,我不一定能闡述明白;但是我會儘力的宣說。這其實是宗喀巴大師的謙虛!宗喀巴大師是公認的大成就者,是格魯派的開山祖師,是授記中的「第二佛」。由他來宣講三主要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從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謹慎和謙虛的,是不會自贊自大的。這一點我們也要特別注意!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宣說自己的境界與覺受,這樣很容易傲慢和偏執。我們要時時處處保持謙卑,向大德們學習,成就謙謹的美德。

「欲解脫者之津梁」,三主要道也就是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是一切修行者的必經之路。

「諸佛經典精華義」是說《三主要道論》是佛法、佛經的精華。佛陀的全部經典浩瀚如海,光是看一遍不大可能成就;而《三主要道論》是所有佛義的精華,究竟成就了本論,就是成就了三藏十二部所有的佛典!

出離心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區別所在,若是沒有出離心,無論你修大中觀、大手印,或是大圓滿都不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就。這些法本身都是最高的法,但是如果在你的相續中沒有出離心,所以無論修持什麼法,最多只能取得人天的福報,得到世間的成就,不可能超出輪迴。

然後就是菩提心,它是大乘、小乘的分水嶺——大乘所有的法都是建立在菩提心上的。

空性智慧就是講斷除我執我愛。它有兩種:一種是人我執,另一種是法我執。空性智慧也是般若智慧,小乘也有般若智慧,即人無我的智慧。

我們大圓滿的九乘次第,事實上就是三主要道。我們現在修加行,四外加行是為了圓滿出離心;皈依和發心是用來培養菩提心;金剛薩垛、供曼茶、上師相應法是證悟空性的修法。所以,三主要道是一切佛法的精集,是一切菩薩所贊道的,是一切上師、佛菩薩共同讚歎、倡導、宣說的珍貴竅訣。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摘自達真堪布《三主要道論》講記一

偈頌全文

三主要道論

宗喀巴大師 著

頂禮諸至尊上師!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贊道。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

無有清凈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人生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一旦無有輪翻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斷煩惱不用拐彎抹角
埋怨佛菩薩是沒有道理的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