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昆體良(公元約35—約95),古羅馬傑出的教育家。他的父親是雄辯術教師,且頗有名聲。昆體良家學淵源,從小學習雄辯術也是成績斐然。公元70年,他被任命為一所國立拉丁語修辭學校的主持人,亦即校長。公元78年,羅馬帝國設立由國家支付薪金的雄辯術講座,他成了該講座的第一位教師,也是皇室委任的第一個修辭學教授。昆體良在拉丁語修辭學校工作了約二十年,大約在公元90年退休。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昆體良退休後,專門從事著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寫成了《雄辯術原理》(12卷,約合中文65萬字)。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約二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的總結,是古代希臘、羅馬教育經驗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統的教學方法論著。

昆體良的許多教育觀點在當時都是具有開創性的,都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

1,重視文化修養與技能方法

昆體良是最早注意到了教育中的文化修養與技能方法的重要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以培養雄辯家為宗旨,當時一些淺薄的雄辯術教師只著眼於雄辯的技術訓練,以為雄辯家不必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昆體良則相反,力主專業教育應建立在儘可能廣博的普通知識的基礎之上,認為雄辯家應學習文法、修辭、音樂、幾何、天文、哲學等課程。為了打好這個基礎,雄辯家的培養應從咿呀學語亦即幼兒開始。亦即,在昆體良看來,廣博才是專業的基礎,沒有廣博做基礎,專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昆體良的這一思想,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很多大學在教導學生辯論時,首先要把相關的知識儘可能全面的掌握好,以便做到廣博後的知己知彼。

2,重視幼兒教育

昆體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並認為應從幼兒就開始,先學希臘語,再學拉丁語,然後兩種語言的學習齊頭並進。他還最早注意到學前教育要避免知識化,認為,「要使最初的教育成為一種娛樂」「最要緊的是要特別當心不要讓兒童在還不能熱愛學習的時候就厭惡學習」。

這些話對於我國當下日趨小學化和知識化的幼兒教育,不啻為當頭棒喝。

葉聖陶先生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教育觀點:「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至今仍被老師們奉為圭臬。而其實,這個觀點最早是昆體良提出來的。他說:「除了使我們的學生不需要總是有人教,我們的教學還能有什麼別的目的呢?」這句話的含義和葉老的幾乎不謀而合。

3,重視記憶的作用

昆體良特別重視記憶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他認為,「對於一個想成為社會棟樑之才的人來說,記憶力是頭等重要的」。所以,他強調,在兒童年齡很小時,就要儘可能地讓他多背誦優美的詩文,雖然他們還不能理解,但到了兒童能夠理解時就會對他們大有裨益。這與中國古代蒙學的教學觀點十分相似。他還認為,記憶力「可以通過練習來得到加強和發展」,在學校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兒童的記憶力,使其得到不斷地強化和充實。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4,獨創分班教學和教學法

昆體良最早提出分班教學亦即班級授課制的設想。他認為,大多數的教學可以用同樣大小的聲音傳達給全體學生,所以,同一時間許多人聽同一個講解,不僅可能,而且必要。他還說過,根據一些教師的實踐,可把兒童分成班級,依照他們的個人能力,讓他們依次發言。

昆體良是教育史上第一個詳細地研究了教學法的教育理論家,論證和表達了教學論上的許多原則和規則。他完善了問答法這種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教師「應當善於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向那些不發問的學生提問」,並闡明了運用問答法的作用:可以「測驗學生的判斷能力」,「可以防止學生的漫不經心,防止他們對教師的講課聽而不聞」,「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除此外,昆體良還提出了三個遞進的學習階段:模仿—理論—練習,類似後世的歸納法或說是例規式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教學模式的濫觴。

5,重視因材施教

同其他的教育家一樣,昆體良也重視因材施教。

但與其他的教育家有所不同,昆體良對因材施教強調的是,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糾正錯誤要用不同方法,作業的數量和改正錯誤的標準都應當適合學生的智力水平。

他指出:學生作業的有些部分應受到讚揚,有些要馬虎過去,因為,「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如果過於吹毛求疵,學生就會喪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後會憎恨他的功課,擔心動輒出錯,什麼功課也不想做」。對於年幼的學生,在糾正他的錯誤時,教師的態度要和藹。有一些課業要重做,一定要說出重做的理由。有時在隱晦難解之處要加進教師的批語,以進行啟發。

他是古羅馬教育家,最早開創出雙語教學法,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

6,反對體罰

古埃及的諺語說:「男孩的耳朵是長在背上的」,意思是必須打學生的背才能使他們聽課。中國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這樣的俗語。

昆體良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反對體罰的教育家,他反對在對學生們的教育過程中任何形式的體罰,並提出了充分的理由:

1)體罰是殘忍行為,是一種凌辱;

2)如果申斥還不足以矯正孩子的過失,他就會對體罰習以為常,使體罰失去作用;

3)如果經常正面告誡,在課業上嚴加督促,體罰就沒有必要;

4)幼年時使用體罰,一旦長大以後,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難以駕馭;

5)體罰會造成兒童心情壓抑、沮喪、消沉。體罰的負面影響,昆體良可說是基本說盡。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昆體良的教育理念中,有對兒童的深刻了解,對兒童人格的充分尊重,有對正面教育的大力強調,有對培養兒童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強烈要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西方哲學中的幾個問題揭示:重視科學和邏輯,貶低心靈和肉體!
宗其香的10幅山水畫,太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不是說說的!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