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由在高處》:熊培雲,沒有水喝的時候,別討論可樂的壞處

《自由在高處》:熊培雲,沒有水喝的時候,別討論可樂的壞處

《自由在高處》:熊培雲,沒有水喝的時候,別討論可樂的壞處

我對王蒙的世故和圓滑是頗不以為然的,但他也有我深以然的時候,比如他在對當今中國知識精英的表現發表看法時說:「知識精英從西方發達國家躉進了那麼多知識觀念,卻因為中國與西方的多元制社會大異其趣,精英們便只能吞吞吐吐,磨磨嘰嘰,不能不令人覺得他們是沒有找到感覺或找錯了對象,他們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還不如趙本山。

當年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熱賣,獲獎無數。熊培雲的獲獎可謂實至名歸,雖然他所講的無非是已經被西方社會廣泛認同並且作為治政理念正在實施的觀點,《重新發現社會》厚厚四百多頁,其實無非說的是「還政於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雖然說的都是「常識」,但因為觸及了中國的「根本」,還是足見熊培雲的勇氣,他的書能得以出版,也足見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開明。

前妻劉瑜

在《民間是個好東西》一文中熊培雲說:「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在於對民間動力的不信任不鼓勵甚至壓制;而所謂新一輪思想解放,最需要解放思想的並非廣大民眾,而是執政理念落後又失去深化改革願望的官員,是那些在第二階段的改革發展中獲取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階層。」等等等等。

這些觀點的價值對於中國的進步都是無法衡量的,只有一些「普世價值」的東西為大多數中國人接受,並且成為一種共識,中國的進步才有希望。十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說:「抓理性應該從孩子們開始,等我們這些人全部在這個世界死光光了,這個世界肯定是個理性的世界,那時候我們在天堂里看著這個理性的世界是該哭,還是該笑?

《自由在高處》基本上可以說是一事一議,或者一點一議,即使這樣,按照熊培雲章節的分類,還是可以疏理出一些脈絡來。第一部分《麵包與玫瑰》想說的是即使是戰爭都擋不住人們對生活本身的熱愛,生活本身是有力量的;第二部分《自救與自由》想表達的就是熊培雲一再強調的觀點,「不自由,仍可活」;第三部分《演講與獨白》是對「不自由,仍可活」的進一步闡述,以及熊培雲截止目前的心靈成長史。

《一個人中國人的不高興》大多數網友或者讀者看著比較解氣,如果作者只是一個不知「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的」普通中國人,或許是值得讚許的,但熊培雲是個受過西賢訓練的中國知識精英,一口氣列舉了十幾年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不高興,他幾乎一眼就能看出癥結所在,卻止言於「不高興」,一再強調的「不自由,仍可活」則最有可能把讀者引向犬儒主義,雖然他曾經擔心過中國的犬儒主義。

最重要的是,面對限制人自由的「集中營」、「圍牆」,「鐐銬」,是擊碎它,並且防止它們永遠不會再生重要,還是只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逃出來,還是暫時營造一個遊樂場重要,這其實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是關乎千成顆人頭會不會落地的問題,而熊培雲幫「不自由者」選擇了一個乖巧的方式,所以,我說他所稱的自由是避重就輕。

相對於熊培雲的避重就輕,我更喜歡崔衛平老師的深入「幽暗」,讓我搞不懂的是崔衛平的《思想與鄉愁》相對於《重新發現社會》和《自由在高處》為何顯得如此寂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想念》:張小嫻,放棄也是一種美,雖然有時它令人心碎
《送你一匹馬》:三毛,背負了太多包袱,她一直耿耿於懷欠下生命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