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珠峰墳場,屍體成為路標

珠峰墳場,屍體成為路標

原標題:珠峰墳場,屍體成為路標



珠峰,作為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山峰,它存在的意義,早已超過了8848米。



藏語中「珠峰」是女神峰的意思,無數人為了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能夠登頂自然之巔是無上的榮譽,這代表著人類挑戰極限的勇敢與堅韌。登珠峰更是成為眾多成功人士的精神追求,他們紛紛踏上這條朝聖之路。



2003年5月,52歲的王石成為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



張朝陽也是這項極限運動的死忠粉


然而這座神秘巍峨的高山,不只成就了一個個奇蹟,在它寒冷的角落裡,還掩埋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1953年紐西蘭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起,至今已有5000人嘗試攀爬珠峰,其中約2000人成功登頂,同時有300人葬身於風雪中。



為紀念希拉里的偉大成就,紐西蘭將他印在五元貨幣上


這些倒下的屍體很難被移動,幾十年下來,珠峰上曝屍遍野。


2017年最震驚登山界的消息,莫過於被稱為「瑞士機器」的登山家烏里·史塔克於430日在攀登珠峰時墜落身亡的消息,這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速攀選手也難逃殞命冰雪的命運。



此前的2012年,烏里曾無氧(不攜帶氧氣管)成功登頂


遇難後,烏里的遺體很快被找到並帶回,並不是所有在珠峰失去生命的人都這樣幸運。


1999年一隻美國探險隊找到了75年前葬身於此的探險家馬洛里,由於珠峰上溫度極低,遺體並未腐爛,卻因水分流失而革化,變得比雪還白。在同一區域,搜尋隊共發現了17具過去80年間攀登者的遺骸。



珠峰上最著名的遺體馬洛里,當年他攜帶的柯達照相機已不知所蹤,他是否登頂成為未解之謎


像馬洛里一樣長眠於冰縫角落也許是件幸運的事,相比之下,那些在登山必經之路上因過度疲憊與缺氧喪生的人,被過路者觀摩,乃至當作路標。


1996年,印度登山者澤旺·帕勒哲,在登頂過程中與同伴走散,選擇在路旁的洞穴休息,疲憊的他慢慢進入了夢鄉,從此再未醒來。


澤旺·帕勒哲的證件照


每年雪量不足時,登山者們便會看到澤旺·帕勒哲,甚至從他穿著熒光綠色靴子的腳邊跨過,他所在的這個擋風壁位於海拔8500米處,因此人們稱這裡為「綠靴子(Green Boots Cave)」,帕勒哲的遺體從此與珠峰相融,成為這裡的地標。



綠靴子


這種情況持續到2004年,在其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帕勒哲被登山隊花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從嚴冰中剷出,推入山體裂縫,重新獲得了死亡的安寧。


2007年,曾與另一具著名遺體「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生前有過一面之緣的美國登山者伊恩·伍道爾,再次踏上了珠峰之行,將睡美人轉移到遺體埋葬區並披上美國國旗是他此行的唯一目的。



法蘭西絲的遺體


睡美人生前名為法蘭西絲,是世界上首位無氧登頂的女性,然而在下撤過程中她與丈夫賽吉走散,疲憊不堪的她已經開始失溫,正面臨被凍死的危險。

在她彌留之際,路過的登山者伊恩發現了她,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能默默陪伴她走過了人生最後一程。賽吉在返回尋找妻子的途中也不幸遇難。



夫妻情深的法蘭西絲與賽吉


法蘭西絲去世後的九年間,穿著紫色外套的屍體一直停留在山坡上,成為一道醒目的存在,也逐漸被人們當做珠峰的「風景線」,無聲地詮釋著所有登山者心中最大的恐懼。



睡美人就在登山的必經之路上躺了九年



隨著媒體的不斷曝光,珠峰登山者們逐漸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大眾強烈譴責把死者當做地標並且任其曝屍荒野的行為,人們認為這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



被拋棄的屍體

2017年兩名登山者昏倒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儘管最終他們在幾家登山公司聯合幫助下獲救,但在兩人昏倒的幾個小時里,多名登山者從他們身邊經過,都沒有停下來施救,這一事件在公眾的視野里不斷發酵。



從尼泊爾一側的珠峰南坡登頂路線圖,全程需要一周時間


在登珠峰的過程中,很多隊伍發現自己的儲備氧氣瓶被偷,這在外界看來也是間接威脅他人生命的犯罪行為,人們開始懷疑人性是否該通過極限環境來考驗。


美國著名登山家科萊考爾,在1996年的珠峰雪崩事件後,寫下了《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一書》,書中這樣寫道:「在海拔8000米以上,人們無法苛求道德的尺碼。8000米不是道德的邊界,而是能力的邊界,人們選擇見死不救,不是道德的缺失,更大的原因是能力的不足。而這種不足值得被理解並原諒。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被攀登珠峰者奉為聖經


8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帶,氣候環境極其惡劣,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地的四分之一,加上陡峭的懸崖、變化莫測的氣候,被稱為「死亡地帶」,這裡是死亡最高發的地方。任何變故都能決定生死,先保住自己的生命成為大多數人的唯一選擇。



歷年珠峰遇難者高度位置,8000米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

在珠峰的極限環境里,想讓屍體逃離冰雪魂歸故土,必須由專業的團隊冒著巨大的風險進行,而這些服務往往價格不菲。


20175月,應死者家屬僱傭,一隻由夏爾巴人組成的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從山上移下三具印度登山者屍體,這場高風險「移屍」共花費9萬美元。



直升飛機是最大的花銷


並不是所以家庭都能擔負起這筆費用,家屬們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放棄,將死者留在雪山女神的懷抱,將苦痛與愧疚留給自己。


「如果沒有任何人在乎你、依賴你,如果你沒有朋友,如果你願意把手槍放進嘴裡扣動扳機,這時候攀登珠峰是個好主意」,病理學家韋瑟斯在經歷過一次山難後這樣說。



攀登珠峰這項死亡率如此高的運動,到底值不值得,這是人們一直以來的疑問。



著名的希拉里台階,稍不留神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爬珠峰,許多攀登者們會說:「因為山就在那裡,」這句被奉為登山者信仰的名言,出自偉大的探險家馬洛里之口。


1924年,一隻由1001只箱子與上百位搬運工組成的,長達4千米的探險隊伍從印度一路來到西藏珠穆朗瑪峰腳下,38歲的馬洛里與22歲的歐文就在其中。



後排左一為歐文,左二為馬洛里


在進行了幾天高海拔適應性訓練後,192468日,一切準備就緒,馬洛里與歐文背著笨重的氧氣瓶與簡單的絨布衣服,離開了營地,開啟了這次偉大的旅程。


「他們兩個攀爬的越來越高,幾乎達到了頂峰,他們已經征服了8656米,他們距離令人振奮的頂峰還有182米,這比人類之前達到的更接近上帝。」隊友在望遠鏡看著馬洛里與歐文不斷前行。



1924年隨行攝影師拍攝了馬洛里失蹤的整個過程,製成了紀錄片《珠峰史詩》


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在距離頂峰還剩很短的距離時,兩人消失在茫茫白雪中,人們再也沒有見過他們,而「馬歐」是否登頂,成了永遠也無人知曉的謎。


人們為紀念馬洛里與歐文,用碎石搭成了衣冠冢,如今它還佇立在珠峰營地,向過路者詮釋著人類探索未知的大無畏精神,而「馬洛里」也成為信仰的代名詞。


馬洛里紀念碑


當一個人決定挑戰珠峰時,他要付出的代價包括:至少40萬元的費用,無法預知的死亡陰影以及來自家人朋友的壓力,然而這些依舊無法阻擋他們前行的腳步。


90年前,當記者追問馬洛里為什麼執著於登珠峰,他給了答案:因為山就在那裡。」


也許登珠峰並不需要什麼理由,既然山在那裡,我就去爬。


人生也一樣。



勇敢的登山者們


要是你曾活過,像他們那樣在大自然的心房中生活和死亡過。那麼你還能奢望得到一處比白雪皚皚鑄就的墳墓更好的長眠之所嗎?


--THE END--

撰寫?:史小姐7號


插畫及版式設計 ??: 史小姐7號


轉載請完整複製並保留文末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簡史 的精彩文章:

蘇格拉底死得不冤,全是自己作的
我猜你猜不到這些猜一猜(4)

TAG:極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