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其職務相當於農村的村長。土地公也是鄉土的守護神,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無所不在。凡是有人煙的地方,無論城鎮鄉村,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因此土地公是家家侍奉的神祗。

土地公的由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土地公信仰源自信眾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有萬物及五穀,供廣大人民生活,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所謂后土、社神即土地之神。

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公原為對土地的崇拜,屬於自然崇拜後來轉化為人格神,這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左傳.昭公》載: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 《國語.魯語》述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按《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專》所述,共工即鯀,而禹即句龍。因此,後乃共氏之子句龍即是大禹,至此土地自然崇拜已人格化。

中國歷代都有許多人轉化為土地神的傳說,如大禹,三國的蔣子文、南朝沈約、宋代劉知常、岳飛等都有轉化為土地神的記載。民間也有類似傳說。一說土地公原是周代一位官員的忠僕,名叫張明德,因背負少主赴任所會見其父,途中遭遇大雪,張明德脫衣護主而凍死,臨終時空中出現「福德正神」字樣,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因此土地廟又稱之為福德廟或福德宮。

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原本沒有性別,但上古時代有其陰陽說,天為乾父為陽,地為坤母為陰,《禮記.郊禮》載: 「社,祭土而主陰氣也」。祀天就陽位,則祭地為陰位矣。即土地之神屬陰性,應為母性。至周代父系社會建立後,土地神才轉化為男性,由句龍、社等的記載已足見土地神已成男性。

土地公雖官小位卑,卻事務繁忙: 守護鄉里,庇佑鄉民,照顧田園,牲畜,守護山林、道路、堤防及看守墳墓等,事務繁重是可想而知的。漢蔡邕《獨斷》述:先儒以禮祭五土之神,五土者,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五曰原隰,自此,土地公已身兼數職,權利大增了。俗話說:「得罪土地公飼無雞」,表示得罪土地公連雞都養不活。「土地公無做號,虎不敢亂咬人」,表示土地公沒做記號,連老虎都不敢亂咬人,可見土地公位不重且權利高。閩南民間除了土地廟和家裡供奉土地公外,一般的企業也供奉土地公為財神,每逢初二、十六都要「做牙」祭拜土地公,希望能庇佑生意興隆。土地公廟並未配祀土地婆,因傳說土地婆心胸狹隘,土地公是要保佑家家富有,但土地婆怕大家都富裕了,將來女兒出嫁無人抬轎,而堅決反對。而土地婆在每月初二、十六固定回娘家,大家就趁其回娘家之日向土地公祈求財利,據說初二,十六「做牙」就是由此而來。

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公信仰源遠流長,它源自與民眾對土地的感恩與尊敬。土地公雖神格最低,卻是與民族關係最親密的神,由於官小位卑,土地廟是所有廟宇最小的廟。土地公沒有豪華住宅,沒有威嚴造型,甚至沒有神像,但卻是最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鄉土守護神;他沒有幫手,也沒有部署,但他的職責最重,事務最忙,其辛勞可想而知。雖然土地公是迷信臆造之神,但我們要效法他守護鄉里,愛護鄉土的精神,關心養育我們生長和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熱土

土地公的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