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夏志宏:教育不是灌輸學生知識,更應培養興趣

夏志宏:教育不是灌輸學生知識,更應培養興趣

pixabay.com

編者按:

11月17日,在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2科學峰會上,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數學家夏志宏與現場的中學生交流時指出,中國教育過分重視知識和技巧,對興趣的培養相對較少。他希望學生們先對某個學科、某個方向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有長足的發展。

演講 | 夏志宏

整理 | 張歡

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畢業,後來對數學感興趣,去美國西北大學讀了數學。我是從西北大學博士畢業的,現在又成了西北大學的教授。其實中間我離開西北大學一段時間,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先到哈佛教了兩年書。然後那個時候,George Tech(喬治亞理工學院)給了我tenure(終身教職),就辭了哈佛,去了George Tech。之後我的母校西北大學希望我回去任教,所以在離開六年之後我又回到了西北大學。

挺有意思的是,當初跟我一起讀書的一個美國同學還在那裡讀書,而我自己回去已經是正教授了。還有一個挺怪的,以前我的一個老師,是副教授,挺優秀的一個老師,我回去的時候他還是副教授。副教授晉陞教授需要教授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我回去以後成了他晉陞教授的評審委員之一。

我為什麼學數學?天文學裡面有很多問題,多體問題、三體問題等等,其實是一些數學問題。我讀天文的時候就對數學感興趣,在南大的時候數學讀得也比較多,很多課我是和數學系同學一起上的。比如說田剛,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數學家,我和他一起上過不少課。我到美國就直接讀了數學系。讀數學之後很多研究工作也還是和天文有關。比如龐勒維猜想也是天文學中的一個數學問題,很長時間沒有解決。當初讀書的時候膽子也比較大,就試圖去做。也可以說是運氣比較好吧,技術積累到了這一地步,數學和天文學發展到那個時候剛好積累得比較成熟,而我剛好懂些天文也懂些數學。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結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年前我去了南方科技大學。當時陳十一剛擔任校長,南科大還沒有數學系。陳校長找到我,希望我協助成立數學系,我就同意了。中國辦學有很多困難的地方。比如創辦一個系,首先要申請學士學位授予權,數學的各個方向都得單獨申請。三年來,我勸說很多國外有終身教職的教授,包括三個一句中文都不會講的外國教授,辭職來中國工作。總的來說,我們聚集的數學系師資力量非常強,但一開始就遇到一個問題:這些老師在國外都可以帶博士生——儘管南科大數學系是新建的一個系,但所有老師加起來在國外已經培養了一百多個博士生——可到中國以後都不再有在南科大招收博士生的資格。一切要重頭來,我們首先要申請一個博士點。大家知道,在國內申請一個博士點對新學校來說是很艱難的,這點我以前沒有意識到。所幸的是數學系成立兩年多後,我們就成功地申請到了博士點,這也算是創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記錄。正常學校的博士點,需要十年以上辦學經歷。整個學校對我們數學系比較支持,深圳市以及教育部對南科大也比較支持,最後才得以成功地拿到博士點。

對於數學系三年來的發展,我很是欣慰。最近,我辭去了數學系系主任的職務,從11月1日起就不再是數學系的系主任了。我的感受是,中國的系主任雜務實在太多,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不是在做學科建設,而是在做一些瑣碎的行政事務。辭掉了系主任的職務,可以更專心地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是我這幾年回國做的一些事。接下來我談一下數學教育。在國外這麼多年,我覺得中國教育過分重視知識和技巧,對興趣的培養相對較少。我們很多時候的學生培養,其實是讓學生增加了知識,失去了興趣。我們的考試太多,所謂的知識經常也就是考試知識。中國學生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知識點考不考?你說不考的話,他們馬上就沒興趣了,感興趣往往也是為考試服務的。我經常考慮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先不要管他們學了什麼東西,先把興趣培養起來。這點對數學尤其重要。數學是挺枯燥的,以後更高深的數學,更是如此。但有了興趣之後,才能發現數學之美,對這種美的享受是一種很深層次的享受。關於中國教育,我希望能更多的從提高學生興趣出發。我自己也希望能做一些項目,無論是視頻還是網上的一些課程,能讓學生們看了以後對學科本身產生興趣,而不只是灌輸知識。

有了興趣以後,知識會自然而然地增加。比如說小孩喜歡打遊戲,他對打遊戲感興趣,再怎麼辛苦也願意去打。如果大家學數學的興趣和打遊戲的興趣一樣,就會學很多東西,怎麼也不會覺得累。

我們有很多學生到美國去讀研究生。一般來說中國學生的專業知識顯然比同時期的美國學生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多,但是興趣一般就不如美國學生。很多同學讀了幾年之後,在做博士論文或者在做研究工作的時候,知識上的優勢慢慢就沒了。很多人說中國學生的數學特別好,但數學做到頂級工作的,美國人卻是更多。從全球來看,做出開創性的數學工作的,美國人和西歐人還是很多的。

總體來說,我想對中學生講的就是先培養興趣,學習先從培養興趣開始,科學普及也從興趣開始。這方面未來論壇做得非常好,我自己也給學生做了不少科普報告。希望我們的教育先不要管考試,學生先找到某些感興趣的方向,這樣才能做好,才能有長足的發展。真心希望現在的中小學教育能考慮到這一點,我也希望自己以後在這方面能多做點事。

Q&A

Q:我了解到您對天體方面了解得比較多,我的問題是,我們還沒走出太陽系,我們為什麼要做那麼遙遠的研究,它對我們的現實有什麼意義?

夏志宏:這個問題非常好。幾百年前,對牛頓、開普勒的工作也可以問同樣的問題。我們在地球上為什麼要關心太陽系?

兩千多年前,歐幾里得寫了幾何原本,開啟了數學的公理化研究。這些和當時的應用都非常遙遠。再舉個科學上的例子,做激光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激光以後會有這麼大的用途。但我們常常發現,以前做的沒有用的東西,很有可能以後十分有用。

再比如,數學裡最抽象的方向是數論。數論就是研究數字,比如說素數的分布等等。你可能認為這些東西一點用處都沒有,但是如果沒有數論的話,現在的互聯網是沒有用的。互聯網上的所有交易,都要靠密碼。沒有數論的基礎,就不會有現在的密碼學。你在互聯網上與銀行的所有對話,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整個互聯網就象一個高速公路網,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交通,你跟你的銀行所講的每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到。在這情況下,如何仍然能實現與銀行的秘密交流,最關鍵的就是數論。現在的密碼都是以數論為基礎,當初做數論的人根本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這麼大的用處。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科學本身不是功利性的。科學很大程度上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世界的好奇心。有足夠的好奇心,你才會試圖理解這個世界,探索未知世界。

理解這個世界未必一定有用。有的時候就是沒有用。有的時候可能現在沒有用,但是將來會有用。是否有用並不是科學家去探索世界的標準。什麼是美妙的,什麼是我們想要知道的,這才是科學家去探索的範疇。

做科學不能太功利,功利會阻礙科學的發展。科學家都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總是比大人的更強,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就丟了。我希望大家能保持好奇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破局與變革:中國科技的升級之路》新書發售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怎麼辦?我們專訪了聯合國首席獸醫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