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在中國的進口貨物,印度砂糖並不值錢,但卻讓中國賺了大錢

唐朝在中國的進口貨物,印度砂糖並不值錢,但卻讓中國賺了大錢

絲綢之路開了以後,就給唐朝帶來了很多額外的收益。而有三個唐宋年間的進口貨物,雖然毫不起眼,很不值錢,但是卻給中國帶來了好多收益。

第一個就是印度砂糖。其實咱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製作砂糖的,那為什麼咱么你還非要買印度的砂糖呢?

因為當時的隋唐年間,因素製糖的工藝已經超過中國了,印度的唐不僅口感更天,而且在炎熱的環境下更不容易融化。而且印度的砂糖更便宜,於是唐朝就一直進口印度的砂糖,連李世民都特別喜歡吃印度砂糖。但是有一天李世民想,為什麼中國就不能造印度砂糖呢?

於是李世民讓王玄策到印度去考察印度人民製糖的製作工藝。後來去印度學習完製糖工藝的學生們在李世民的宴會上擺出了中國做的印度式砂糖。李世民嘗了以後非常開心,大加讚揚,而且說比印度產的更好。

後來王玄策又去了印度帶回好多製糖高手回長安,學會了把牛奶加到糖里的做法,讓砂糖更香甜。

於是在唐朝年間,製作砂糖的手藝就迅速流傳開來。到明代的時候明朝人還發明出了「黃泥水林法」,能製作出顏色晶瑩剔透的白砂糖了。不僅能製作出白砂糖,黃砂糖、冰糖、紅糖等都能做出來了。「水利榨糖機」也是那時發明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砂糖在唐代只有貴族能吃到,但是到了明清的時候,尋常百姓也能品嘗到這種甜甜的食物了。

這麼高產而且口感又好的食物,當然也給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到了明朝末期的時候,中國製造的糖類食物已經暢銷東南亞了,而且歐洲各國也非常喜歡。每次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家的 商船一來到中國,除了買絲綢瓷器之外,就是瘋狂買中國的糖。英國東印度公司更恐怖,動不動就買上萬噸的糖。明代沿海各省糖果外銷都能在好幾萬噸以上。

砂糖,在唐代還是依靠進口的不值錢的小東西,在明朝竟然已經成了對外貿易的扛把子。有史書記載說"糖戶獲利 , 亦不遜眠山千畝 , 芋娜封君也"。可見砂糖對明朝的經濟起著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除了印度砂糖,蘇麻離青這種染料也是依靠進口。但是後來聰明的中國然把蘇麻離青帶到了瓷器上,就成了享譽世界的青花瓷,並用青花瓷賺了好多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翻斗雲 的精彩文章:

最發達的省份江西,卻因為一條鐵路,短短几年經濟和文化就墊了底
他是許世友的頭號愛將,為了不讓他調去四野,許世友選擇瞞天過海

TAG:歷史翻斗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