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後途徑日本兌現了諾言

《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後途徑日本兌現了諾言

古語說:「禮義廉恥,乃國之四維」,意思是說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一旦這個支柱倒了,國家也就要滅亡了。甲午戰敗後,大清國窮途末路,國之四維基本蕩然無存。

1894年11月7日,諾大的大連再也見不到清軍的一兵一卒,日本人不費半點力氣便攻陷了大連,日軍在風雪中瘋狂屠殺中國百姓。而就在這一天,北京紫禁城張燈結綵,隆重慶祝慈禧太后的60大壽。而參與慶典的光緒帝內心一點也不開心,因為甲午戰敗,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

其實都不用細想,李鴻章就是最適合的人選,於是光緒帝下旨,拔去他的三眼花翎,連同黃馬褂也一併收回。我們不知道光緒帝在處置李鴻章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太后為修建頤和園花了多少海軍軍費,他的親爹醇親王奕譞又揮霍了多少海軍軍費,自己的大婚又用了多少銀子。總之,無論成敗,他們都沒有錯,有錯的就是直接做事的人。

既然仗打敗了就要議和,議和就要派出適合的人選。經過商議,光緒帝決定派張蔭桓和邵友濂去議和,沒想到日本人不答應,認為這兩人不夠檔次,還將他們驅逐出廣島。伊藤博文公開聲明,只有派恭親王或李中堂去方能議和。

恭親王已經年老,況且這等丟人現眼的事怎麼也不能讓他老人家去,於是,李鴻章攤上了這個倒霉的差事。這個時候,翁同龢又跳了出來,他說賠款可以,但絕對不能割地。李鴻章很無奈,於是提出:「割地之說,不敢承擔,假如佔地索銀,戶部恐怕無此款。」

或許此時的李鴻章對翁同龢已經是恨之入骨,他向光緒帝提議讓翁同龢一同去日本議和。翁同龢狀元出身,宦海沉浮幾十年,當然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又把皮球踢給了李鴻章:「若余曾辦過洋務,此行正不可辭,今以生手辦重事,胡可哉?」事實上,到了這個檔口,翁同龢何嘗不知道,不割地、不賠款已是不可能,他這麼做只是為了一己之私。

戰敗者去和戰勝者談判,本身就是很丟人的事情,願意去就是一種勇氣,而且對手又是日本,其困難可想而知。不久,李鴻章赴日與伊藤博文談判,地點就在馬關的春帆樓。

經過中日雙方激烈的拉鋸戰,1895年4月18日《馬關條約》正式簽訂。在簽字的最後時刻,李鴻章老淚縱橫地對身邊的美國顧問說過這樣一段話:「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西安,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看來,李鴻章是清醒的,但他沒有決定權。

和日本簽下這樣的條約,整個大清朝的人都無法接受,認為是奇恥大辱。其實,對於大清來說,沒有最恥辱,只有更恥辱。在國人看來,和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簽約尚能忍受,唯獨日本不可忍。因為一個中國人從來都沒正眼瞧過的國家,打敗了自己,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救亡圖存的問題擺到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面前。

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少,其後的《辛丑條約》更讓中國陷入絕境,不過在他看來《馬關條約》才是真正的奇恥大辱,他發誓「終身不履日地」。李鴻章說到做到,兩年後他出使歐美各國回來,途徑日本橫濱,當時需要換乘輪船,要用小船擺渡,他一看是日本船怎麼也不肯上。最後沒辦法,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75歲高齡的老人,又是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地挪過去。

李鴻章知道恥辱,國人也知道恥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有恥辱之心便還有救。可是,慈禧和光緒以及滿族貴族們卻不是這麼想的,那麼結果只有一個——愛新覺羅氏的江山必須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最牛岳父:三個女兒下嫁三位帝王,一個外甥更被稱為千古一帝
遠征軍被日軍圍困懸崖,17隻猴子解救他們,被稱為「齊天大聖」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