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的國力遠遠不如曹魏,諸葛亮為何還要5次大舉北伐?

蜀漢的國力遠遠不如曹魏,諸葛亮為何還要5次大舉北伐?

在三國歷史上,從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前後5次大規模進攻北方的曹魏政權。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以後,蔣琬接替了諸葛亮的職位,蜀漢才停止了大規模的北伐。蜀漢的國力遠遠不如曹魏,有人認為,蜀漢的綜合國力最多相當於曹魏的30%左右。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諸葛亮為何還要不斷的進攻曹魏,這到底算不算窮兵黷武?

國力相差懸殊,諸葛亮必須以攻為守

蜀漢政權的人口、兵力、經濟等情況,本來就是三個國家中最弱的。在關羽喪失荊州、劉備夷陵慘敗之後,這個局面更加明顯。面對北方強大的曹魏,諸葛亮不得不採用以攻為守的戰略。曹魏佔據了整個北方地區,人口和耕地面積都是最多的,但由於連年的戰爭,造成土地荒蕪嚴重的情況。曹丕上台之後,先後三次大舉進攻東吳政權,在屢屢失敗以後,曹丕開始了休養生息的計劃。曹丕準備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不發動戰爭,積極發展國力。等自己的實力充裕之後,再考慮進攻蜀漢和東吳。

曹丕去世之後,年輕的曹睿繼續延續曹丕時期的政策。這對於蜀漢最為不利,因為自己的實力最弱。曹魏的戰爭潛力巨大,如果進行長期的休養生息,蜀漢肯定不是曹魏的對手。因此從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幾乎每年都要進攻曹魏。對於諸葛亮來說,能夠北伐成功,當然是最好的結局。即便北伐不能成功,也能夠讓曹魏疲於應付,沒有精力進行休養生息,明朝末期的王夫人評價諸葛亮屢屢北伐的行為為「以攻為守。」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北伐確實讓曹魏無法休養生息,間接的延長了蜀漢政權的壽命。

集團矛盾嚴重,轉移國內問題

諸葛亮不斷的北伐,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轉移國內的集團矛盾。在蜀漢集團內部,存在好幾個集團。首先是荊州集團,諸葛亮就是荊州集團的代表人物。本來荊州集團說話很硬氣,但是在荊州丟失之後,處於最高層的荊州集團很尷尬。第二層是東州集團,也就是劉璋留下了那群人,李嚴是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處於統治地位,這兩個集團共同壓制更低級的蜀地集團,但也相互內鬥。諸葛亮和李嚴的矛盾,就是兩個集團內鬥的標誌。最後是處於被壓制局面的蜀地集團,這是西川當地人的集團。

這三個集團相互內鬥,諸葛亮作為蜀漢政權的當家人,需要保證蜀漢的安全,同時鞏固荊州集團的統治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國內的矛盾,那就是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使三個集團不得不團結在一起。諸葛亮的辦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出於最下層的蜀地集團很不滿意。自己才是蜀地的主人,現在卻要寄人籬下。在鄧艾陰平偷渡以後,蜀漢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處於統治地位的荊州集團主戰,被壓榨的蜀地集團主降。但隨著人才凋零,荊州集團的話語權越來越低。在蜀地集團的威逼下,劉禪不得不投降。為了安撫蜀地集團,司馬昭任用蜀地集團來管理西川。

諸葛亮的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諸葛亮雖然屢屢北伐,但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曹魏政權的人口、兵力都是蜀漢政權的4倍以上,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都能夠集中優勢兵力進行防禦。面對這樣的局面,除非投機取巧,否則很難成功。有人認為,魏延建議偷襲長安的計劃,是諸葛亮唯一的機會,但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採納。蜀漢政權的兵力有限,需要留下一部分鎮守南蠻地區,另一部分鎮守成都和警惕東吳,能夠用來北伐的部隊不多。曹魏的軍隊輸幾次根本不在乎,而諸葛亮的軍隊一次也輸不起,這就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處。

四川地區被稱為天府之國,非常適合防禦,但同時不利於進攻。北方的軍隊難以攻入四川地區,四川的軍隊想出川也非常困難。首先是糧食運輸困難,蜀地多山,後勤補給無法保障。諸葛亮前後幾次北伐,基本上都吃看了後勤的虧。從四川進入陝西、甘肅等地,只有那麼幾條固定的道路。曹魏軍隊每次只要守住這些道口,諸葛亮就很難取得太大的勝利。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先後接班的蔣琬和費禕都執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實諸葛亮沒有錯,蔣琬和費禕也沒有錯,面對蜀國複雜的局面,每一個執政者都是如履薄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率領6萬軍隊進攻東吳,到底是不是為大將關羽報仇?
老十四胤禵擁有20多萬軍隊,雍正皇帝如何化解這次危機?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