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十月十五,恭賀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十月十五,恭賀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迎仙客

 白鶴飛

北京白雲觀道教音樂團 

00:00/05:17

11.21/2018

武漢長春觀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水官大帝乃禹帝。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可獲福無量。

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恭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

▌三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三稱)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感應天尊。

▌下元水官大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三稱)

暘谷洞元。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皆泰。利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官大帝的由來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魚獵」。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於三清四御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但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來,各地建有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廟等。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時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

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天官賜福」的年畫、民惜畫,多種多樣。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虯須,面窖慈祥,一派雍窖華貴的氣質。一些圖中,天官還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過去民間每逢新春時,皆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有時天官還被當作財神。清代流行一種「賜福財神」,圖中間為天官手執如意端坐元寶之上,金山、銀山、花卉、雲龍和一個大「福」字陳於上方,聚寶盆、手持「日日生財」旗子的童子位於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財仙官、利市仙官立於兩旁。畫中充滿著福氣和財氣,表達了人們渴望天官賜福、財神送財的富裕理想生括。

近代,天官又和員外目郎(表官祿)、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舊時農曆新年,三星圖常掛於堂中,象徵「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圖像和「三星」工藝品喜進千家萬戶,成了頗受歡迎的裝飾品。現在台灣的廟宇中,一般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據說敬奉的人特別多。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水官大帝略傳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 ,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傳說水官即禹,似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黃帝軒轅氏第九玄孫 。黃帝軒轅氏為有熊氏,顓頊為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以黃帝軒轅氏到禹,共五世:禹的父親鯀,鯀的父親叫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禹的父親鯀被封在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北川縣),母親為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即中嶽嵩山)。帝堯時,中原洪水犯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堵截整治洪水,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的精神,經過了十八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犯濫的災禍。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帝夏禹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帝夏禹王之子啟是夏朝的繼位天子。建碑「大禹陵」。 治水期間,禹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瓜瓜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與塗山氏女嬌有兩個兒子啟及澔。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迹傳遍各地、人們聽了都深受感動,更增強治水信心。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曆日稱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帝夏禹王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帝夏禹王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社會代替野蠻時代社會,推動中國皇室歷史沿革發展。帝夏禹王五十三歲在位十五年,六十八歲啟繼位夏朝的天子,終年一百歲。農曆十月十五日為「水官大帝」壽誕日。

|《三官寶經》|

爾時救苦大仙。在大羅天上。九炁紫微天宮。上白道君曰。集會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校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放大光明。照見天下。萬國九州之地。江河湖海之內。閻浮世界之中。受苦眾生。造惡非善。廣結冤讎。多行不足。財交不明。不敬天地。日月三光。呵風罵雨。欺神滅像。瞞天昧地。褻犢聖賢。不敬父母。叔伯六親。奸盜邪淫。不忠不孝。非禮非義。斷絕往來恩路。不敬五穀。穢污遭賤。不行正道。大斗小秤。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口咒詛。怨天恨地。不恤己身。不修片善。天不容。地不載。致生惡毒。多起瘟(病+皇)。多招訟非。輕重難逃。故作事因。得此苦報。惡難臨身。無處解釋。於是救苦大仙。端簡上告三元。

天官曰。善哉善哉。此等眾生。遭刑苦難。若有善男信女。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發心轉誦此經。三五十遍。千五百遍。踴躍懺悔。悔過愆尤。道君曰。即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於是告下三元。天尊即駕五色祥雲。行九炁清風。至都會府。雲台山上。放大毫光。廣大惠力。無邊法顯。濟民救苦。福應萬靈。諸天升降。除無妄之災。解有仇之愆。賜千祥之福。脫九厄之難。離三途之苦。痴蠢康泰。削去原罪。拔除冤根。永消愆尤。父母存亡。沾恩離苦。四生六道。餓鬼窮魂。孤魂野鬼。九玄七祖。未離地獄之中。存亡眾生。杻械枷鎖。囹吾閉塞。

於是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與獄囚。地獄受苦眾生。除罪簿。滅惡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結證。未結證。已發覺。未發覺。逢赦除之。

地官曰。五刑十惡等罪。永不赦除。

天尊言。(齒+頁)(齒+贊)齟齬。蛇牙虎口。心如錐刀。惡毒之人。鬼眼鬼心。多計巧言。哄瞞痴愚。蠢子何知。割他肉。不念他貧。只念己富。肥家潤身。使心用心。返累己身。心根結成。罪根難滅。貪財利己。天雷霹靂。瘟氣流傳。纏害身體。冤愆相併。並及子孫。於是救苦大仙。再告天官。

天官曰。轉誦此經。至滿千遍。大作踴躍。悔過愆尤。斷惡修善。即有地官赦罪。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心心忐忑。盡一皈正。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靜。精神復舊。罪滅福生。無量功德。其福無邊。

道君曰。世間眾生。招瘟惹災。毒氣流行。眾生染著。皆是造惡非善。冤讎相併。致生惡疾。淹延未愈。若誦此經。病即痊癒。若誦經者。至端陽中元之日。即有三元。追回行瘟等眾。考校輕重等罪。俱一赦除。

水官曰。世間夫婦。命犯孤辰寡宿。刑害絕嗣。皆是前生不施。今生受之。若有善男信女。晨夕好靜。沐浴燒香。燃燈誦經。修齋布施。悔過消刑。便生端正有相之男。聰明富貴之子。聲鎮五湖四海。宿世今生。故作誤為。謀財負命。今世為兒。取命化財。女人妊娠。三朝五日。不行分娩。或在身兒亡。生下兒亡。三六九歲兒亡。十二五歲兒亡。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俱是冤愆相臨。化身化財。騙協財物。化為畜生。若有善男信女。發心施財。齋戒沐浴。轉誦此經。悔過愆尤。即使愆尤永釋。人鬼分離。產生無難。母子雙全。關煞無刑。生長成人。利益雙親。經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禍禍消。仇人冰泮。冤家債主。自消自滅。孤魂等眾。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輪迴生死。出離地獄。即往東極天界。救苦門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無地獄。閻王一見。不敢高聲。童子夜叉。擎拳拱手。牛頭馬面。總盡皈依。一十八重地獄。獄獄逍遙。三十三天天宮。宮宮自在。超生天堂之境。即無地獄之聲。出離地獄。永離苦難。徑往人天。超生凈土。快樂無量。一去一來。無掛無礙。

水官曰。天下眾生。星辰不順。運限遲留。凶曜沖並。多生疾病。或瘟病相侵。或痢疾瘡毒相侵。或腫毒疥癩相侵。氣候喉(病+皇)相侵。咽喉風毒相侵。泄瀉風痰相侵。祖冢瘟氣相侵。住基風水相侵。邪師敗聖相侵。火眼癆瘵相侵。吐血蠱毒相侵。白口咒詛相侵。刀兵火盜相侵。水淹顛狂相侵。弔頸枷鎖相侵。穢門閉瘴相侵。年月日時不利相侵。斫伐壇廟樹木相侵。挖坑動土相侵。開基開沼相侵。添新換舊相侵。修前整後相侵。虐疾疹疾相侵。瘟災瘟氣相侵。官符口舌相侵。致生惡疾來纏。眾生染著。致於喪亡。若誦此經。即使惡疾不纏。吉星相護。凶曜退散。萬禍冰消。千祥雲集。經通天界。福臨人間。

天尊言。天下眾生。江河湖海。舟航商賈。風波洶湧。驚惶憂懼。若誦此經。皈依天地水官。水府眾聖。即使風恬浪靜。水途安妥。舟航穩載。繩纜堅牢。所謀順遂。諸聖擁護。萬神賜福。於是天尊而說偈曰。

九炁青天上。日月星斗真。天地水官帝。雲雷電鼓隨。金童執華幡。玉女捧香華。

五色祥雲內。放出白毫光。照一切天下。顯身救眾生。慶雲祥煙護。拔離諸苦難。

興雲布洪雨。驅雷掣電行。法顯無邊濟。無極無量法。無量度眾生。無極無量光。照出諸魂眾。一切冤家鬼。盡離地獄中。存亡諸眾生。一切離苦難。天尊說經已畢。若誦此經。隨力建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心念不空。福力自然。神力扶持。隨心應口。此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字字真詮。句句消愆。行行滅罪。卷卷賜福。一切諸天上帝。三界十方眾聖。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END—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十指梳頭 好處大到你想不到
31個黃金思維,足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