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在天津博物館有一件寶貝,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匏(páo)器」( 葫蘆在文物行,又被叫做匏器)。也可以稱作是一件葫蘆器。雖然材料普通,但是工藝卻異常複雜。做為萬里挑一的葫蘆,它不僅造型奇特,而且意義非凡,所以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它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葫蘆呢?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正如圖片上看到這樣,一件長得不像葫蘆的葫蘆,但它可是如假包換的真葫蘆,也許讀者們心裡就在想了,這天然的葫蘆都是圓形的,怎麼會長成方形的呢?這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匏器的製造工藝叫做「范制葫蘆」,顧名思義就是使用模具製作出來的葫蘆。這種古老的民間工藝相傳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在學界卻一直都存在爭議,因為既無實物佐證,也無史料記載,只是在民間流傳。而學界所普遍認同的起源時間是在明朝,因為明朝學者謝肇淛在《五雜俎》中有最早的記載:「葫蘆(器)多有方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 就是要用特別定製的夾板,但是要想製造出天津博物館裡的這件匏器,那必須要對夾板進行「技術升級」。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匏器,是全方位的立體上模製成的,所以這裡的「板夾使然」也就要用特別定製的夾板,然後固定成型的,才能得到這樣「八不正」的樣式,即上下兩肚由圓成方,然後再抹去個角……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就難了!

因為葫蘆是活的,它每時每刻都在生長,雖然很慢,但這畢竟也是個動態的過程,故此幾乎是每時每刻也都要關注葫蘆的生長狀態,如果一旦模具歪了或者是裂了,就會導致葫蘆變形,從而出現瑕疵,那麼這樣匏器也就等於是「廢物」,而且最關鍵的是還要根據葫蘆的生長情況,及時的調整或者更換合適的模具,用以固定匏器,使之儘快生長成型。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尤其是對天津博物館的這件匏器來說,工匠們為了製造它,耗費了幾十年的精力,最後竟廢了一萬多個葫蘆,才成功了這一件。因為製作這件匏器可不簡單,首先是這樣的造型就要定製幾百套大小不一的模具部件,然後根據葫蘆的生長情況調整不同的模具組合,而且當時又沒有十分精確的測量工具,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對精度要求極高的工藝來說,那就是全憑工匠的一雙巧手了。

這件匏器高23.5厘米,八個面分別模印的圖案是神話里的「八仙」,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八仙過海。如此精美而又大氣的印膜圖案,在匏器製作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在民間也一直都還有匏器的手工藝人在仿製,但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可謂是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這件獨一無二的匏器是做給誰的呢?這個問題就很關鍵了,但只要小編告訴你這件匏器的名字,你就知道了。

這件「神奇」匏器是天津博物館的寶貝,相傳製作它廢了一萬個葫蘆

它叫做「清乾隆御賞款折方開光人物紋匏制瓶」,雖然名字很長,但是很直觀的就能發現這是乾隆皇帝的寶貝,是當時工匠們特意製造獻給聖上的,所以你說能有一點馬虎,能有一點瑕疵嗎?於是工匠們便成就了這件萬里挑一的寶貝,直到如今也還是獨一無二的。

看到這裡,小編不得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一雙被全世界都稱讚的「勤勞的雙手」。可惜現在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很多東西都走向了批量生產的工業化,但小編還是獨愛這些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手工製品,正可謂「一針一線一世界,一刀一刻一乾坤」。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不知這七頂古怪轎子,就不知道啥叫歷史,最後一頂是香轎!
馬山一號墓出土一件「劣等」文物,差點被丟掉,卻破釋了難解謎團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