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雷劫不是「劊子手」,老狐渡劫避天雷靠何法器?

雷劫不是「劊子手」,老狐渡劫避天雷靠何法器?

老曹看到坑裡人的樣子自己也嚇了一跳,坑裡的黑影就是那個賣餛飩的老闆,不過臉是那個攤主的臉,兩隻手卻長滿了黃毛,像是動物的爪子,老曹嚇得整個人呆在那邊。

以前曾聽說狐狸五百年才能形似,再五百年才能神似,一千年後才能脫離獸形,這個故事中狐狸五百年卻能脫離獸形,恐怕也是得寶物之助。

大江南北,這幾十年間都在大興土木。許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有人建新樓,就有人拆舊屋,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情況。許多舊屋浸滿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人情事故,這其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而就在那轟隆一聲中,全都化為了烏有,也許很多秘密就此湮滅在這斷壁殘垣之中,不過或許有些秘密恰也藉此機會重浮水面。

一、每天晚上狗都叫個不停

老曹是在一個拆遷工地上做工的,他從鄉下來城裡打工已經十多年了,各行各業都做過,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最終選擇了工地泥水工這個職業。老曹有個孩子,明年大學畢業,老曹打算再幹個一兩年也就回鄉種種田,畢竟歲數不饒人,這一兩年明顯感覺體力跟不上,不過想想自己的孩子還是需要用錢,便準備咬咬牙再堅持幾年。

老曹因為現在重體力活干不動,收入自然就下降了,為了填補這個收入的缺口,所以晚上還擔任工地值夜班的工作,說是值夜其實也不是一晚上都不睡覺,工地里老曹自己養了幾條大狗,一到晚上就放出來,但凡有些什麼風吹草動,這些狗比人還管用。老曹一般兩三個小時出來巡一遍,間歇著休息,賺錢不易也只能這麼將就著。

不過這幾天,每天晚上狗都叫個不停,老曹出來轉了幾圈,也沒看到什麼人,以為是狗發神經亂叫,搞得他睡不安生,可是又連續三天依舊如此,情況還是沒有好轉,老曹對自己的狗很有信心,雖是土狗但很通人性,不會隨便亂叫的,於是這天晚上老曹索性不睡了,就躲在門口後面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二、莫非是先來踩點的?

夜裡十二點、凌晨一點,萬籟俱寂,除了偶爾外面車輛經過的聲音,其他什麼聲音都沒有,可到了兩點一過老曹陣陣睡意襲來、正迷迷糊糊快要打盹時,突然看到一點綠光從牆頭往下一墜,接著就聽到悉悉索索的腳步聲,不過除了一點綠光之外,並沒有看到什麼人影,過了一會兒就聽到狗叫了起來,老曹猛地站起身,手裡拿著一把大扳頭,猛地一喝:「是誰在那裡?」,接著就看到一個黑色的身影猛地往牆邊一竄,緊接著就看見黑影從地一躍而起、在牆頭上搭了一搭,就跳出了牆外。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鍊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夸誕之說。文章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慾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就說過:「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葯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葯」。(《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講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羨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鍊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葯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葯》)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鍊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鍊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朴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鍊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鍊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並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後,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於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於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鬥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採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築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慾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於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等老曹打開大門、追到路邊,早就不見了人影。看來狗並不是亂叫,果然是有賊進工地,但是工地上除了一些磚頭水泥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值錢的東西,就算要偷一些鋼筋什麼的,一個人也搬不了多少呀,莫非是先來踩點的?老曹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個人到底來偷什麼,反而想多了頭痛,想著今天下半夜應該不會再來了,於是回到工棚、繼續躺下睡覺。

三、為什麼之前沒見過他

接下來幾天太平了不少,晚上又恢復了寧靜,老曹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這天早晨,老曹正在外面早飯攤買早點,原來工地上都有自己的食堂,一日三頓都可以自己解決,可是這臨近過年,工地停工,大多數工人領了工錢就都回家了,老曹想著回家過年,一買火車票多麻煩啊,更重要的是回家一趟人情往來可不老少,短短半個月一兩個月的工錢可就出去了,所以索性今年過年就不回家了,在工地值班還能賺錢不少加班費。

不過工地食堂停了,一天三頓都得自己解決,中飯午飯老曹自己做,早飯懶得煮,就在外面買點包子、油餅什麼的湊合吃了。老曹今天出門發現門口路邊除了原來的包子攤還多了一攤賣餛飩的,這倒是個好事,早晨熱乎乎的湯湯水水吃下去,比光吃包子舒服多了,聽這賣餛飩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的,倒像是南邊過來的,老曹一邊吃著餛飩,一邊問那個攤主為什麼之前沒見過他。

攤主答道:「以前在別的地方賣,生意不好,聽人介紹這裡人流量大,就轉來這邊賣了」,說完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那個賣餛飩的還告訴老曹,他晚上也會出來出攤,歡迎他繼續光顧。

就這麼一來二去,幾天之後兩個人彼此覺得挺投緣便成了好朋友。每天賣不掉的餛飩或混沌皮老曹也能奢侈的喂那幾隻土狗,連狗都特別喜歡攤主來,就這樣二人成了好朋友,兩個人說的話題也就多了,一天這個賣餛飩的問老曹:「我聽別人說這一帶以前是個大廟,裡面有座塔,你們在這裡打地基的時候,有沒有挖到什麼東西啊?」,老曹一聽哈哈大笑:「挖出來的垃圾倒不少,你要說寶貝啊,我確實一個都沒見到,要是真挖到個寶貝,我早不幹了,賣了錢回家享福去咯。」那人聽老曹這麼一說也跟著嘿嘿地笑,說完話,餛飩也吃得差不多了,老曹也就回工地休息去了。

到了晚上,老曹突然聽到敲大門的聲音,打開門一看,還是賣餛飩的那位攤主,手裡提了兩瓶二鍋頭和幾盒熟菜,笑吟吟的對老曹說:「老哥,快過年啦,過幾天我就回去了,你我既然這麼投緣,今晚我也就不出攤了,買了點酒菜來陪陪你,大家提前過個年吧」。老曹一看也很高興,兩個人就在工棚里喝開了,酒過幾巡,老曹漸漸迷糊了起來,可那個攤主還是一個勁地不住勸酒,大約又喝了幾杯,老曹就迷迷糊糊地什麼都不知道了。

四、五百年五雷齊發

也不知過了多久,大約是天冷的緣故,老曹被凍醒了。看看身邊,餛飩攤主人已經不見了,這個時候突然耳邊聽到外面好像有挖土的聲音,老曹一下子驚醒過來,不會是有人進工地了吧,老曹拿上大扳手,悄悄地走出去,經過門口的時候,發現兩隻狗也是在那邊呼呼大睡,細細地聽了一聽,聲音是從工地最後面的一個角落傳來的,老曹循聲走去,果然看到一個黑乎乎的人影在那邊挖著土,十分得投入,連老曹慢慢走到他的背後都沒發現。

老曹掄起扳手對著那個黑影的後背就砸下去,原本想著這一砸坑裡那人不暈過去也得受傷,可誰知這扳手敲擊下去,就像敲在生鐵上面一樣,反而把老曹的手震得生疼。

坑裡的人被老曹這麼一打,顯然也是一驚,連忙轉頭,看到老曹正站在坑邊,老曹看到坑裡人的樣子自己也嚇了一跳,坑裡的黑影就是那個賣餛飩的老闆,不過臉是那個攤主的臉,兩隻手卻長滿了黃毛,像是動物的爪子,老曹嚇得整個人呆在那邊,這個時候那個攤主開口了,「曹師傅,別害怕,我要是想害你、早就害了,你沒命活到現在,既然你看到了我也不隱瞞,我不是人,我是本地的一隻老狐。

和諧是民眾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諧的社會裡,不僅人人心情愉快、處處溫暖融洽,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社會秩序穩定而協調。在中國各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交替中,和諧不僅是先人們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綿延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諧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天時地利人和、家和萬事興……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安寧、穩定的和諧環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得不到幸福。

現在中國的發展處在一個黃金期,但也是矛盾突顯期。要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善於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環境。發展是硬道理,和諧則是硬道理後面的硬道理。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最廣泛的社會動員,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多方發動,多種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從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中,發掘「和"的文化內涵,古為今用。儒、道、釋是中國文化的三個支柱,它們都倡導和諧,然而各自和諧的內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視的是社會秩序,主張和而不同,以倡導「非寡"、「非亂"、「非同"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諧"為目標的理想和諧境界。佛教重視的是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強調奉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規則。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關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諧發展,以「道"為最高信仰,倡導人們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為事,生成容納萬物、自然平和無私、無為柔弱不爭的環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貼近人、最具人性的。

很久以前當這裡還是一座廟的時候,我就住在廟裡的塔里修行了,後來廟毀了,我就去到郊區的山裡修行,當時塔里地底下有埋一件寶物,我現在修行快五百年了,可以幻化人形,但是一直不能脫離這個狐身,如果修行將滿,馬上天雷要來,每一百年我躲過一次,這次五百年五雷齊發,恐怕是躲不過了,我在廟裡的時候,曾經蒙廟裡的當家點化。

曾說相傳當年祖師建塔之時,留了一柄鐵如意在塔底,能夠護我躲過此劫,如果我能躲過此劫,就能脫離狐身,繼續去名山洞府太陰鍊形,所以我今年以來已經進來好多次了,每次都不成功,我又不想殺生害命,所以這次灌醉你、來盜寶……看來是天意如此,我難逃此劫,鐵如意我已經找到,但是卻還是被你發現了」。

老曹聽他說的是雲里霧裡,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眼前這個半人半狐的東西卻是假不了,順著他的手看去,果然手上拿著一個黑乎乎一個東西,老曹想了一想,姑且相信自己遇到了這麼一個奇遇吧,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家常對他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雖然面前這個不是人,但是也沒必要為難別人,於是老曹大手一揮:「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不過你趕快走,我就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五、七天之後

那老狐顯然就沒想到,老曹這麼爽快地放他走,有點出乎意料,不過回過神來,伏下身子對著老曹拜了三拜,對老狐說:「七天之後,你來某某山中找到一個山洞,如果在洞里看到一具狐狸屍身,麻煩你替我就地挖個坑埋了,如此大恩,容我後報」,說完只見身子一弓,一下子就竄出了坑外,一跳就跳得沒影了。

留下老曹一個人在那邊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望著地上的這個大坑,才敢肯定剛才確實是發生了這麼一件離奇的事情,留著這麼個大坑肯定引人懷疑,於是又找來鐵鍬把坑給填上。這一切都像做夢一樣,完全不敢相信。

過了五六天,當地憑空旱地響雷,這雷就像在天上滾一般,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不住地打,足足有一刻鐘的時間才停。七天之後,老曹倒還記得之前老狐對他說的話,鎖上工地大門,老曹扛著把小鐵鍬,做了兩路公交車來到了郊區的這座山。山不是很高,但是平時少有人來,植被很厚,老曹在半山腰按照之前老狐說的轉悠了幾圈,才發現在一片樹林遮掩之下,有一個小山洞,老曹進洞之後。

果然在洞里發現一具狐狸屍體,看起來剛死不久,就像睡著了一樣,老曹也按照承諾,就地挖了個坑,可是沒挖多久,就在地里挖到了幾個硬硬的東西,挖出來一看竟然是幾個黃澄澄的金元寶,老曹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地里會有元寶,想了想自己還要念書的孩子還是將金元寶裝進了懷裡繼續挖,直到將老狐埋好才彎身出去。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鍊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夸誕之說。文章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慾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就說過:「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葯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葯」。(《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講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羨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鍊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葯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葯》)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鍊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鍊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朴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鍊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鍊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並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後,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於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於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鬥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採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築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慾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於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後來老曹托熟人聯繫幾個私人金店,賣了幾個金元寶,也算髮了一筆小財,過完年老曹也就辭職不幹了。這件事神不知、鬼不覺,也沒人知道曾經在工地有過這麼一段奇遇。老曹也以為這件事就這麼完結了,大約過了四五年,老曹的兒子結婚舉行婚禮,可是建新房給聘禮,老曹的錢花得差不多了,舉辦婚禮還差著不少,一家人正為這犯愁,突然有一晚老曹突然聽到外面有人拍門,披上衣服開門一看門外空無一人,正罵罵咧咧要關上院門的時候。

突然發現門口地上有金閃閃的東西,撿起來一看,竟然是金豆子,地上堆了小小的一堆,老曹當時就想到里昔日的老狐,連忙對著門外連連作揖,將這些金豆子拿去一賣,所得的錢正好給孩子辦婚禮,大家都驚奇地問老曹這錢從哪裡來?老曹都打馬虎眼糊弄過去,當然這錢究竟怎麼來的只有老曹一人知道。

以前曾聽說狐狸五百年才能形似,再五百年才能神似,一千年後才能脫離獸形,這個故事中狐狸五百年卻能脫離獸形,恐怕也是得寶物之助,又能積功累德,不殺生害命之效,古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記載:「天狐九尾金色,役於日月宮,可洞達陰陽」。也許那老狐就成了天狐了吧。狐雖獸類,為了要脫離獸形是如此之不易,尚知道積累功行、努力修行,又能夠知恩圖報,不殺生害命,思及於此,你我又豈無汗顏之感。

作者 | 解人頤 騰訊道學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快速添加道長微信,詳情諮詢或登記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十月初一寒衣節,祭奠先人禦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超度法會啟告
30個有趣的中藥小故事,圖文並茂版,絕對漲知識!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