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5款中國創新葯闖關海外臨床試驗 誰將一馬當先?

5款中國創新葯闖關海外臨床試驗 誰將一馬當先?

5款中國創新葯闖關海外臨床試驗 誰將一馬當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16sucai

本文轉載自「新浪醫藥新聞」。

其中,5種藥物最有希望,它們要麼正在美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要麼計划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它們分別是:

百濟神州的BGB-3111

億帆醫藥的F-627

貝達葯業的Ensartinib

和記黃埔醫藥的Volitinib

康弘葯業的Conbercept(康柏西普)

誰將成為美國市場上第一個中國原創創新藥物?

BGB-3111

BGB-3111是百濟神州開發的高選擇性BTK抑製劑,BTK是「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重要蛋白。這個信號通路對正常B細胞功能很重要,同時研究發現,有一類具有B細胞特性的癌細胞生長特別依賴持續的B細胞受體信號,因此,一旦BTK蛋白被抑制,信號中斷,這些癌細胞就會死亡。

BTK抑製劑的潛在市場是巨大的,目前市場上只有一種藥物Ibrutinib(伊布替尼)。它於2014年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017年8月獲得CFDA批准在國內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其正式發布後的前9個月,全球銷售額已達到8.65億美元。憑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果,Ibrutinib正在成為一款「重磅炸彈」式藥物。

而2017年10月31日,阿斯利康的第二代BTK抑製劑Acalabrutinib以超快速度獲得FDA批准上市,獲批的適應症為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線治療失敗的套細胞淋巴瘤患者。

在全球範圍內,BGB-3111是另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目前,BGB-3111正在測試3種不同的疾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SLL)和濾泡淋巴瘤(FL)]。目前,其全球I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據報道今年內有望提出上市申請,如果一切順利,BGB-3111很可能成為中國首個在美國上市的創新藥物。[1]

F-627

2016年,億帆醫藥收購了一家創新藥物研發公司DHY的53.6%股份。這一舉措使他們獲得後者的先進的新葯發現和生產平台以及臨床、臨床前階段的一系列創新大分子。其中,最有前途的是F-627,目前正在全球進行III期試驗。

F-627被歸類為第三代長效G-CSF(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與第一代和第二代相比,其雙特異性結構使其成為解決化療後腫瘤患者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問題的首選。這使得其在競爭對手中站穩腳跟,F-627可能是最佳的重組人G-CSF藥物。

目前,F-627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的38個國際中心開展了III期臨床試驗,F-627三期臨床分04和05方案,分別跟安慰劑和安進Neulasta做比較。04方案實驗結果的成功,顯示有效性優於安慰劑,而安全性達到預期。而05方案是非劣效實驗於,10月2日完成招募[2],只要證明療效不比Neulasta差,即在一定的上下區間內均可,均符合非劣效標準,獲批概率就很高。

F-627的直接競爭對手是安進的Neulasta。在確保相同的質量和功效時,F-627在劑量方便,價格等方面具有一些優勢。而目前,Neulasta的全球銷售額超過46億美元,占整個市場的70%。根據第三方預測,F-627預計全球將達到10億美元。

Ensartinib

貝達葯業的Ensartinib是一種ALK抑製劑。根據醫學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布Ensartinib的I/II期臨床數據[3]:針對新確診的ALK+肺癌患者,有效率高達80%;針對老葯克唑替尼耐葯的患者,有效率也高達69%。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目前正在美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針對於國內市場的,據報道有望作為二線治療方式於2019年上市,Ensartinib將成為中國耐葯患者的唯一選擇。毫無疑問,面對Crizotinib(克唑替尼)不斷增長的銷量,Ensartinibi的市場份額預計也會迅速增加。到2020年底,Ensartinib預計將成為中國ALK抑製劑市場的主要競爭者。

Volitinib(沃利替尼)

由和記黃埔醫藥和阿斯利康共同開發的Volitinib是一種選擇性c-Met抑製劑,c-Met是一個原癌基因,其信號傳導在多種癌症中調控失常。因此成為癌症靶向治療的常用靶點之一。

目前,還沒有成功進入全球市場的c-Met抑製劑,主要因其在選擇目標人群和嚴重毒性方面的原因。Volitinib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高選擇性c-met靶向藥物。

經過多年的臨床探索,Volitinib已經確定了其可能的靶區群,包括EGFR-TKI治療後的耐藥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和由c-Met基因驅動的腫瘤患者。2017年7月,和記黃埔醫藥和阿斯利康推出了一項針對乳頭狀腎細胞癌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Volitinib和奧希替尼組合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療效優於單獨使用兩種藥物。在患有非小細胞肺癌的大量患者群體之後,毫無疑問,Volitinib將從聯合治療中獲得更多收益。

Conbercept(康柏西普)

Conbercept作為抗VEGF融合蛋白,是中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擁有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1類新葯。

2016年10月,FDA批准眼科注射Conbercept在美國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進行III期臨床試驗,這意味著Conbercept豁免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測試,直接進入美國市場的第三階段。

Conbercept國際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2017年10月,成都康弘投入2.28億美元與一家美國CRO公司合作開展第三期臨床試驗,進一步證明了其進軍國際市場的決心。目前的臨床試驗正在順利進行。

Conbercept於2014年國內上市,填補了中國眼底黃斑變性藥物的空白。進入市場僅兩年後,其銷售額已達到7000萬美元。然而,Conbercept目前佔中國市場份額的比例不到50%,目標人口的比例不足1%,但Conbercept已於2017年7月通過國家藥品定價談判進入中國醫療保險範圍,這無疑將進一步提升Conbercept收入。預計2019年該葯的銷售總額將達到2億美元。

2017年5月,Conbercept獲得了新的適應症批件,pmCNV [繼發於病理性近視(PM)的脈絡膜新生血管(pmCNV)引起的視力下降],增加了另外200萬目標患者人群。為了向前邁進一步,Conbercept還在國內進行了RVO(視網膜血管閉塞)和DME(糖尿病黃斑水腫)III期臨床試驗,預計分別最快將在2018年和2019年完成。到那時,Conbercept的中國目標總患者將超過1000萬。

市場需求、技術進步、人才積累、政策和資本這些是國產創新葯發展的基礎,政策和大環境的積極向好,國內製葯企業實力的進一步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內葯企敢於走出國門,搶灘國際醫藥市場,爭取更大國際市場份額,「五馬闖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製葯市場從仿製葯逐步向原研葯的進步。

參考資料:

[1] 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homePage/index

[2] 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homePage/index

[3] Horn, L., et al., Ensartinib (X-396) in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I/II, Multicenter Study. Clin Cancer Res, 2018.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開業啦!安諾優達南方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一文讀懂2018年CAR-T研發格局!正處投資風口,回報周期短於普通生物新葯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