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封神有戲|紂王為何走上絕路?女媧雷霆之怒,或藏帝國秘密!

封神有戲|紂王為何走上絕路?女媧雷霆之怒,或藏帝國秘密!

原標題:封神有戲|紂王為何走上絕路?女媧雷霆之怒,或藏帝國秘密!


文/白馬晉一?做有溫度的人文原創平台


圖書作品/三國其實是個娛樂圈等

個人專欄/百度百科TA說/中國日報/新浪教育/知音等


手機平台/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企鵝號/UC大魚號/百家號等


門戶博客/新浪/鳳凰/搜狐/網易等


微信公眾號/白馬晉一

投稿/合作/78620396@qq.com


(《封神有戲》系列,第7篇)


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七年女媧宮上香事件,應該是紂王以及商湯帝國的拐點。這位天賦神力的君王,因到女媧宮上香,見娘娘造像氣度非凡,便心生非分之想,遙寫輕薄情詩一首,邀請這位上古正神來寢宮一敘。女媧得知震怒,便召來軒轅墳狐妖,誓要將商湯六百年基業一併銷毀。


值得一提的是,紂王貪得女媧美貌,絕非一時心血來潮,進香回宮之後,仍然念念不忘。且看《封神演義》小說如何描述,「只因進香之後,看見女媧美貌,朝暮思想,寒暑盡忘,寢食俱廢」。瞧他對於美色的吃相,真和《水滸傳》里那位不學無術的高衙內見了林娘子,彷彿一般模樣。顯然,這是害了比較嚴重的單相思嘛。讀罷使人忍俊不禁,紂王似乎也是一位專情的頑主啊。


但紂王真是一位專情的頑主嗎?應該說,是,也不是。

我們再看紂王后續的表現,自從獲得由狐妖所化的蘇妲己,日夜笙歌不絕,數十年如一日地專寵,早已將當初魂牽夢縈的女媧拋之腦後。換言之,紂王專情的對象,不是女媧,而是美人。


那麼,紂王堂堂一國之君,格局為何如此狹小,放著江山社稷不顧,偏偏對於美色有如此執著的追求?表面上看,是天性使然,但從本質上說,卻是紂王長期的空虛寂寞所帶來的質變。


此時,有人估計要跳將出來了。不對啊,按理說,帝胄之家,六院三宮應屬常事,又何來空虛寂寞之說?


其實,在上古時代,社會生產力遠不如現代,生活資料也相對比較貧乏,享樂主義並不太風行。而作為帝國(嚴格意義上應該稱為部落)的領袖,為了立威,也為了立德,往往要起一定的表率,尤其在伴侶選擇上,會專門挑選一些品德賢淑、性情溫柔或者有一定家族背景的女子填盈後宮。當然,這些女人容貌未必上佳。譬如我們熟知的黃帝,便娶嫫母為妻。這個賢內助,就是歷史上出名的醜女。


正因如此,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紂王對於自己後宮佳麗是這樣評價的,「每見六院三宮,真如土飯塵羹,不堪諦視」。這頗令人聯想到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由周星馳先生扮演的唐寅守著「貌美如花」的八房姨太,卻寫下一紙辛酸,「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既視感躍然欲出。

在這樣的基調下,我們再看小說里紂王的後宮組成。「後宮不啻千人,嬪御而上,又有后妃。中宮原配皇后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


這裡後宮千人,看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多數組成是丫鬟女傭,形象氣質未必上佳,也沒有過多學識,而作為三宮后妃之首的姜氏、黃氏、楊氏,有個共同特點極有意思,即是「德性貞靜,柔和賢淑」。先前我們提及,類似賢良淑德等詞,未必是褒義詞,尤其在以顏值作為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這就好比現在相親,搭線阿婆如果只提姑娘性格好,那潛台詞估計就是長相差。


紂王后宮佳麗,樣貌未必上佳,性格在他看來也未必好。也就是較多無趣。我們便以坐鎮後宮姜氏為例。


小說第七回有這樣一段,當時紂王新得了妲己,十分歡喜,便請正宮前來一併笙歌,並領妲己歌舞一曲。姜皇后又是什麼反應?「正眼也不看,但以眼看鼻,鼻叩於心」。也就是擺臉色。當然,皇后擺臉色倒不是因為吃醋,而是心中蓄有一番道理。果然,紂王見皇后臉色不對,憂其身體抱恙,關切地問詢何故。卻見皇后一本正經道,「(聖上)聿修厥德,親師保,遠女色,立綱持紅,毋事宴遊,毋沉湎於酒,毋怠荒於色,日勤正事,弗自滿假;庶幾天心可回,百姓可安,天下可望太平矣」。

本來想跟人家說說小情話,未想劈頭蓋臉地來了一番大道理。紂王內心活動可想而知,誠如小說描述,「這賤人不識舉,朕著美人歌舞一回,與她取樂玩賞,反她言三語四,許多說話。若不是正宮,用金瓜擊死,方消我恨,好懊惱人也!」


當然,以皇后為代表的後宮無趣,想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紂王這種荷爾蒙本就旺盛的男人,常年在這種壓抑的環境里生活,內分泌紊亂並導致心理失衡,是遲早的事。


更讓紂王覺得壓抑不堪的,是姜氏的身份。原來,姜氏乃姜桓楚之女,「其父鎮東魯(其政治地位相當於伐紂的周文王,甚至還在之上),乃二百鎮諸侯之首,官居極品,位壓三公」。顯然,這是一段帝胄之家典型的政治婚姻。紂王還是東宮太子時,其父帝乙就定下了這門親事。同姜氏交往,紂王即便後來已然登基,無形中可以感受到先王猶如鬼魅般的影子以及當年所施加的政治壓力,這也讓他胸如壓石,順不出一口氣。


令紂王抓狂的是,他的壓力不僅來自於後宮,還有朝堂之上。每每他提出要在後宮中擴招編製的時候,便會引來屬臣們的群情激奮。譬如在小說第一回中,紂王曾試探性地釋放風聲,「頒行四路諸侯,每一鎮選美女百名,以充王庭」。可以預料的是,朝臣們的集體反應,「君有道,止則萬民樂業,不令而從。臣聞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此時乃事女色,實為陛下不取也。故堯舜與民偕樂,以仁德化天下。」


簡單講,群臣們拿先賢告誡紂王,要以民為重,以江山社稷為重。當然,這種八股文似的教條主義,無形中就會形成君臣對立,在紂王的腦袋裡固化出一個思想定式,他們是一夥的,自己是落單的另一夥。在後宮、朝臣輪番地道德規範轟炸下,紂王儼然成了一個精神病晚期患者。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信手可拈。以《封神演義》成書的年代為例,明朝嘉靖、萬曆等帝,正是因和群臣理念不合,時常被道德綁架,掙扎無果之後索性不再掙扎,久閉宮門不出。所不同的是,小說里紂王性格中的暴力元素要多一些。他似乎要反抗了。


正因如此,我們回想紂王女媧宮寫詩的情形,其實便是一種累積壓力下的情感宣洩。他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反抗世俗的道德主義。他在尋求自己的小確幸。本來,宣洩一下也就算了,未想他得罪的是女媧,這位上古正神心眼並不太大,並開始了精確報復。她的棋子妲己,帶著女神的復仇之刃,用自己妖嬈身姿以及款款耳語,一下子擊垮了紂王心中早已尋思抵觸的道德規範。失去了道德底線的紂王,有如一匹脫韁之馬,做出諸多荒唐事來,看起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值得深思的是,紂王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累積形成的情緒疾病,正是滿口忠義道德的群臣所忽略的問題。而在歷朝歷代里,因為君臣理念衝突又沒有良好的化解方式,導致帝國列車磕磕碰碰乃至脫軌的事件實屬不少。至於如何有效地制度創新,也成自神話時代起困擾華夏文明的一個冷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