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落第舉子投敵並成中原大患,迫使宋朝改革科舉制,惠及所有讀書人

落第舉子投敵並成中原大患,迫使宋朝改革科舉制,惠及所有讀書人

原標題:落第舉子投敵並成中原大患,迫使宋朝改革科舉制,惠及所有讀書人


文/格瓦拉同志


科舉制在宋朝迎來真正的興盛期,大量貧寒子弟通過考試入仕,甚至封侯拜相,堪稱人生贏家。然而有得意者,便有失意者,由於錄取名額有限,在考試中被淘汰者極多。在這些科場的失意人中,有兩人因屢試不中,最終竟憤而投靠西夏,並幫助敵國屢屢入侵中原,堪稱宋朝的心腹大患。這兩個人,便是張元、吳昊。

張元本姓張,名不詳,原是北宋永興路華陰縣人,年輕時好讀書、喜任俠,常以意氣風流自詡,與吳姓同學關係極好。張、吳二人自詡有廊廟之才,然而在科場上卻連番名落孫山,連出仕的資格都沒有,在蹉跎多年、傷心絕望之餘,最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投靠西夏王李元昊。



張元本是宋朝落第舉子,後叛投西夏成宰相


張、吳潛入西夏後,為迅速引起轟動效應,便藉助李元昊的名諱,分別改名為張元、吳昊,並在酒店的牆壁上提下「張元、吳昊來飲此樓」等字,故意等待官差的抓捕。李元昊見到二人後,便憤怒地質問他們為何不避諱,張元、吳昊卻說:「大王連自己姓什麼都不在意,又何必在乎名字呢?」(李元昊本姓拓跋,其先人曾先後接受唐、宋皇帝所賜的國姓)。

既入國,二人自念不出奇無以動聽,各更其名,相與詣酒肆,劇飲終日,引筆書壁曰「張元、吳昊飲此」。邏者執之,元昊責以入國問諱義,二人大言曰:「姓尚未理會,乃理會名耶?」...聞言竦然,異而釋之,日尊寵用事。見《西夏書事·卷十四》。


李元昊欣賞張元、吳昊的勇氣,便與之交談,在發現兩人是大才後,便提拔他們做官。張元、吳昊感激於李元昊的知遇之恩,便竭盡全力地輔佐他跟宋朝交戰,所建功勛極多,尤以張元為甚(此後,吳昊的事迹不見於史書中)。不久(1038年),李元昊稱帝(更名為嵬名曩宵),並拜張元為中書令(宰相)。



曩宵在張元的輔佐下屢次入侵,成為宋朝大患


曩宵稱帝的消息傳至宋朝,宋仁宗勃然大怒,為懲罰他的僭越之舉,便下詔削除其官爵、停止互市,並在邊境屯駐重兵,由此導致雙方矛盾愈趨激化。曩宵為破解困局,便在張元的建議下,率主力入侵宋朝的涇原路,並在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設伏圍殲萬餘名宋兵,令宋廷無比震驚,時在1041年。

好水川之戰後,在張元的極力主張下,曩宵派兵進犯渭州,並伺機攻取長安。然而夏軍深入渭州後,卻遭到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幾乎全軍覆滅。戰事的失利讓曩宵無比震驚,加上宋朝實行的封鎖政策又讓西夏經濟凋敝,無奈之下,只好跟宋朝進行議和。但對於此,張元卻持強烈反對意見,由此漸被曩宵疏遠。



宋夏鏖戰4年,最終達成「慶曆和議」


1044年,宋朝與西夏達成「慶曆和議」,規定曩宵取消帝號並向宋朝稱臣、奉正朔,由宋朝冊封其為「夏國主」(實際上在國內仍自稱皇帝)。作為交換條件,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並在邊境設立榷場,恢復雙邊貿易。和議達成後,兩國間的戰爭正式結束,進入相對和平的局面。


和議的達成對宋朝、西夏來講均是好事,但對於野心家張元來講,卻意味著夢想的破滅。因為在他心中,一直還期望曩宵能攻取中原,做全中國的皇帝,而他也可藉此名垂青史。如今,這一切全成夢幻泡影。就在和議達成的同年,張元鬱鬱而終,臨終前整日對著天空喃喃自語,跡類瘋癲。


和議簽訂後,宋仁宗默認曩宵稱帝


元至夏不二年,官至太師、中書令。國有征伐,輒參機密。常勸元昊取陝右地,據關輔形勝,東向而爭,更結契丹兵,時窺河北,使中國一身二疾,勢難支矣。既元昊議和,爭之不聽,及與契丹構兵,知所志不就,終日對天咄咄,未幾,疽發背死。見《西夏書事·卷十七》。


張元、吳昊因為屢試不第,竟然叛宋降夏,禍害中原多年,令宋朝君臣憤怒、震撼之餘,也不得不從其中汲取教訓。等到嘉佑二年(1057年),宋朝在科舉制度上做出重大改革,規定在殿試中不再採取「末位淘汰制」,即使成績極差者,也授予「同進士出身」,以盡量避免再出現文人叛逃為敵所用之事。如此一來,天下讀書人受惠極大。


宋朝改革科舉制,惠及天下讀書人


舊制,殿試皆有黜落,臨時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故有累經省試取中而擯棄於殿試者,自張元以積忿降元昊,為中國患,朝廷始囚其家屬,未幾復縱之。於是群臣建議,歸咎於殿試。嘉佑二年,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是一畔逆之士子,為天下後世士子無窮之利也。見《燕翼詒謀錄·卷五》。


史料來源:《宋史》、《西夏書事》、《續資治通鑒》、《燕翼詒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唐朝神秘失蹤的皇后,讓祖孫三代皇帝苦尋30餘年,最終仍然未找到
楊家將在歷史上真的很厲害嗎?北宋滅亡時,為何不見其救助國難?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