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抱團求偶,只為大哥抱得美人歸,火雞小弟圖的啥?

抱團求偶,只為大哥抱得美人歸,火雞小弟圖的啥?

1620年11月,102名清教徒歷經艱險,乘坐五月花號輪船從英國來到了北美的普利茅斯地區。來年秋天,倖存的移民們邀請了施以援手的印第安人,一起歡宴三天來慶祝豐收,這便是感恩節的由來。除了聖誕節之外,感恩節恐怕是美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在感恩節這一天,家人團聚,並且遵循傳統,像先民一樣吃一頓有火雞的大餐。然而不同於1621年移民餐桌上的火雞,現代美國人所消費的火雞可是大有來頭。

金黃誘人的感恩節火雞。圖片:Tim Sackton / Flickr

膀大腰圓但能飛

火雞(Meleagris gallopavo)是雞形目雉科的物種,也叫吐綬雞,雖然叫雞,但與各種雉類的親緣關係比雞更近。與火雞同屬的另一物種是眼斑吐綬雞,也叫眼斑火雞,它們只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體型比野火雞小,顏色更艷麗一些。相比之下,野生火雞的分布範圍則相當廣泛,遍布美國的中東部,北至美加邊境上的蒙大拿州和東北海岸的緬因州,向南直到墨西哥中北部,在落基山脈以西的加利福尼亞地區也有種群分布。

火雞(左)和眼斑火雞(右)。圖片:Steve Gettle;Juan Manuel Borrero / NPL

雖然「雞」聽起來總像是食物,但其實雞形目的不少物種都有著很高的顏值。火雞更是形態美麗而獨特,有著明顯的性二型性:雌性有一身褐黑色的基礎款羽毛,頭頸部羽毛稀少,而體型更大的雄性渾身閃爍著紅、紫、金黃和銅綠色交駁的金屬光澤,裸露的頭部紅藍相間,喉嚨和腦門上都長著紅色的肉垂,大概是「吐綬雞」這一名字的來源。野生火雞的體長超過一米,體重可以超過十公斤——按體重,它們可謂是雞形目最「重」要的物種。

華麗的雄性和樸素的雌性。圖片:George McCarthy / naturepl.com;Tom Vezo / naturepl.com

雄性金屬色的羽毛。圖片:George McCarthy / naturepl.com

雄性的紅藍相間的頭部和紅色的肉垂非常好辨認,雌性則樸素了很多。圖片:Rolf Nussbaumer / naturepl.com

火雞適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生境,雖然膀大腰圓,但它們仍然擅長短距離的低空飛行。它們對生存環境並不挑剔,食性廣泛,牧場和收割過的農田都是它們的大食堂。美國東部茂盛的林地中,生長著火雞喜愛的各種堅果:橡子、榛子、栗子、山核桃等等,以及刺柏等等其它植物的野果和種子。除此之外,鮮草、昆蟲、兩棲類動物、蜥蜴和蛇也是火雞的菜。 強大的雜食能力使得一小片區域內常常能聚集一大群火雞在此生活。

不僅能飛,還能飛起來給你一jio。圖片:Donald M. Jones

組團求偶,只為大哥抱得美人歸

生活在同一地區的火雞群體中存在著「啄序」——同性個體之間通過爭鬥來區分出穩定的等級地位。每年春天,逐漸變長的日照時間會刺激火雞的激素調節,雄性開始扯起嗓門,用響亮的「咯咯」聲來向妹子們宣誓自己的存在。在雌性面前,雄火雞抖擻精神,鼓起全身的羽毛,肉垂充血變成鮮亮的紅色,一邊小跑一邊發出像人吐口水一樣的「呸呸」聲,來爭取異性的芳心。

火雞也會開屏。圖片:Donald M. Jones

有的時候,雄火雞還會組團求偶,但只有為首的高等級雄性能得到交配機會。200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組團的雄性常常是近親,「兄弟們」組團可以提高「大哥」的後代數量,使得自己的基因以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流傳下去。這也是「親緣選擇」理論的一個經典例子。

「大哥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圖片:Donald M. Jones

交配結束後,雌性會在樹叢中的地面上選好巢址,每天在巢里產下一枚蛋,十幾天後,雌性坐到巢里開始孵化。這是最危險的時期,浣熊、負鼠、臭鼬、狐狸、旱獺、蛇和猛禽都覬覦著巢里的蛋和雛鳥。據統計,在每個繁殖季節,只有10% ~ 40%的火雞媽媽能夠成功孵出寶寶,而四分之三的火雞寶寶都活不過孵化後的最初四周時間

火雞幼崽。圖片:Fred Whitehead / Animals Animals

成年火雞的天敵則要少得多,但也還要面對郊狼、狼、短尾貓、美洲獅、金雕這些捕食者的威脅。雖然如此,火雞種群的數量仍能保持穩定。不過,火雞的最大威脅還是人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野火雞曾因過度捕獵和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數量下降,一度只剩下三萬隻左右。此後,禁獵和重新引入等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北美大陸大約有700萬隻野生火雞。

從神的象徵到盤中餐

與雞、馬、驢這些家禽家畜不同,火雞是馴化成功且野生種群也十分繁盛的物種。火雞的馴化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基因組研究表明,現在的家養火雞源起自墨西哥中北部。早至公元前300年,南方的瑪雅人就已經在這裡馴養了火雞。

在農業上,中美洲土著為世界貢獻了玉米、木薯、葵花籽和陸地棉等作物,但是動物的馴化卻乏善可陳,家養火雞應該算是唯一一個「祖籍」在中美洲的馴化物種了。無論是在瑪雅文化還是後來的阿茲台克文明中,火雞都是重要的家禽,為當地人提供肉食和羽毛裝飾。由於步態蠢萌,憨態可掬,火雞還被阿茲台克人當作神話中的詭計之神的象徵。

「我系介條gai上最靚滴雞。」圖片:Tim Laman / naturepl.com

1520年前後,火雞被來到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帶回歐洲。到1541年,火雞已經傳入了英國,開始出現在市場上甚至是家族紋章上。在1620年五月花號靠岸之前,佛吉尼亞殖民公司的英國人很可能已經把馴養的火雞從老家帶到了英國的第一個北美殖民地——詹姆斯鎮了。來自墨西哥的家養火雞在歐洲兜了一圈兒,又回到了美洲大陸,見到了北美東部體型更大的野生親戚。實際上,在1621年的那第一次感恩節聚餐中,清教徒們吃的正是獵獲的野生火雞,而不是現如今的家養品種。

家養火雞。圖片:Jim Brandenburg

在美國之外,火雞主要是聖誕節的佳肴。查爾斯·狄更斯在1843年出版的小說《聖誕歡歌》中寫道,摳門的守財奴史古基在被聖誕精靈感化之後,給被壓榨的公司夥計鮑勃送去了一隻火雞。這本小說的暢銷反過來推動了用火雞代替烤鵝作為英國社會聖誕節大餐的習俗。今天,火雞仍是大多數英國和加拿大人民的聖誕節美食。而在美國,感恩節大餐的主菜幾乎都會是烤火雞。

「聽說今天是感恩節?溜了溜了。」圖片:Donald M. Jones

有趣的是,由於火雞的產蛋量不高,而肉用需求又很大,市面上很少有火雞的蛋出售。倒是在安徒生的童話《醜小鴨》中,孵化前的醜小鴨曾被認為是一隻「吐綬雞的蛋」。

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很多人大概好奇過為什麼英語當中火雞被叫做「土耳其(turkey)」。這恐怕是個美味的錯誤:歐洲人搞混了火雞和從土耳其地區引進歐洲的珍珠雞

火雞學名中的種名gallopavo是「雞」+「孔雀」的意思。而在西歐之外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很多地區,火雞的名字和「印度」聯繫在一起——因為定名之時,西班牙人覺得這是自己是從「印度」帶回的雞。

火雞和珍珠雞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圖片:Donald M. Jones;Picasa Web Albums / Wikipedia

美國開國元勛、博物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在給女兒的信中私下表示,勇敢頑強的火雞比白頭海雕更適合作為美國的象徵。

不過雖然不是國鳥,如今的火雞也是美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了。 行動不快的火雞是很多美國人的狩獵入門之選,而「射火雞(turkey shoot)」作為成語意指「優勢巨大」,例如在1944年的菲律賓海海戰中,美軍先進的戰鬥機對過時的日本航空兵部隊形成了壓倒性優勢,人們將就這場空戰命名為「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感恩節前的狩獵季,一些美國人更是會拖家帶口去野外獵火雞。正值感恩節,不妨也買只火雞嘗嘗,感受下這份異國風情。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2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盧平。

那些經典的節日物種都有啥?

日曆娘今日頭像

雉科 血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秋葵這種黏糊糊的傢伙,怎麼會用來煮咖啡啊?
《蟻人》里操控螞蟻的本事,是在模仿蟻后嗎?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