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發現敵情後再這樣做,敵人早就跑光了

發現敵情後再這樣做,敵人早就跑光了

原標題:發現敵情後再這樣做,敵人早就跑光了


結構決定效能


現代高技術在軍事上最終要物化為武器裝備,而武器裝備的發展和應用總是要引起戰術、戰役和戰略理論的相應變革,這種新技術、新武器和新理論又必將促使軍隊兵力結構和編製體制產生必要的變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綜合作戰效能,也就是戰鬥力。



(來源:nationalinterest)

編製和結構是構成綜合戰鬥能力的關鍵性要素,再優良的武器裝備,經費投入數額再大,武器裝備數量再多,如果編製體制和兵力結構不合理,使用不當、組配不合理、結構失衡,各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抵消,最終將無法形成合力,軍隊的作戰效能自然也難以提高。


反之,如果軍隊人員和裝備數量較少,但兵力結構合理、均衡,能夠靈活自如地進行重組,便於快速形成系統和作戰能力,其總體效能則可得以倍增。


「絕對優勢兵力」被淘汰


作為企業,誰都想贏利;作為軍隊,誰都想打贏戰爭,但為什麼經常發生一些事與願違的事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觀念上的差異。


農業時代的軍隊,一個兵一桿槍,只有兵眾將廣槍支多,才有把握奪取戰鬥的勝利,「以絕對優勢兵力戰勝敵人」的軍事作戰原則便是基於這樣的思考。


進入工業時代後,軍隊裝備中雖然增加了坦克、飛機和艦艇,作戰單元也由單兵、單槍提升為單艦、單機和單車,但按照武器裝備單一功能思考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並沒有改變。



(來源:USNA)


「數量越多作戰效能越高」的觀念始終主導著指揮官的作戰思想,至今人們仍在強調至少要集中三倍於敵的兵力於一役才能保證決戰的勝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不斷出現,軍隊中的新編製、新兵種、新軍種越來越多。

由於長期推行按功能定編,所以因人設事、因事設編,或因裝設編等就會很自然地成為擴大和增加編製的依據,結果,無論增加多少編製還是無法滿足作戰需求,無論裁減多少編製還是難以提高總體效能,軍事體制改革轉來轉去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來源:cimsec)


按照現行編製,如果處於前線的一輛坦克發現敵情,它必須先向坦克排長報告,排長再一級一級地向上報告,經過七、八個層次後才到達集團軍軍長或戰區司令。


軍長或司令做出決策後,同樣也要逐級下達命令,直至最基層的坦克車。這種傳統的樹狀指揮結構其實形成了一個怪圈:由於情報和指令必須通過軍、師、旅、營、連、排、班這樣的縱向網路傳遞,所以,只要增加坦克裝備的數量,就必須擴大指揮機關的規模和層次,而指揮機關規模的擴大,指揮層次的增加又直接阻礙了作戰效能的形成。一個一個雪球由此越滾越大,軍隊也就越來越臃腫不堪,虛脫乏力。


系統原則調整優化結構


軍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學為軍隊編製體制的優化提供了一個重要思路,即按照系統原則來調整和優化結構。


8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模擬模擬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軍隊網路化、數字化和自動化指揮控制成為可能,因而又為軍隊編製體制的結構優化在技術上提供了重要手段。



M777A2榴彈炮

(來源:armytimes)


西方發達國家正是把這種新觀念應用於編製體制的調整之中,才保證在大規模裁軍、撤軍、削減軍費、軍備的情況下,軍隊的作戰效能和質量不僅不受影響,反而有所提高。


軍隊編製體制結構優化的主要思路是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即按照系統而不是功能的方法去統攬全局,從宏觀上綜合思考軍隊編製體制的總體調整和改革。


在上面提到的那個例子中,如果通過戰場數字化網路把獨立作戰的坦克連接到一起,構成坦克連級戰術分系統,通過戰區區域網路構成坦克營級分系統,再通過全球指揮控制網路組合成坦克旅級、師級或軍級分系統,進而與其他軍兵種的所有分系統相連,最終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自動化信息網路系統。



(來源:moderndiplomacy)


這樣的戰場數字化網路,起碼實現了三大革命:


一是橫向一體化。數字化網路把一輛輛分散配置和單獨作戰的坦克連接在一起,形成大系統,集中了作戰威力和作戰能力;


二是「從感測器到射手」。 偵察部隊發現目標後,可將目標數據、圖象等信息直接實時地傳輸給武器射手,對目標實施快速打擊,提高了作戰效能和命中精度;


三是協同作戰。陸軍坦克群在縱深突破時如果遇到敵人裝甲部隊或強火力點的攔阻,該坦克群可直接將目標參數通報給海軍或空軍,召喚遠程精確打擊火力進行縱深支援。特殊情況下,該坦克群還可通過全球指揮控制網路系統直接調用海軍艦艇上的遠程導彈對其當面目標進行直接攻擊,從而提高了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

編製體制改革


軍事革命的這些成果反映到編製體制改革方面,起碼有三點思路可供參考:


第一,既然作戰部隊實現了橫向一體化,由傳統的集中兵力轉為集中火力和作戰能力,說明兵力數量已經不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如何達到預定作戰效能,因此軍隊應大規模裁減員額和裝備數量;


第二, 既然軍隊指揮由樹狀結構轉向扁平化網路結構,軍、師、旅、營、連、排、班這樣的多層指揮體系已經顯得多餘,因此,必須考慮精簡指揮層次,撤消不必要的指揮機關,利用電視會議系統和數字化網路實現無紙化文電傳送;


第三, 既然盟軍和友軍之間、不同軍種和兵種之間,以及各種不同的部隊之間都能實現協同,那麼傳統的陸軍、海軍、空軍這樣的軍種,以及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防化兵這種單一功能化的兵種是否也應該按照系統原則進行合併、合成和協同。



(來源:美國陸軍)


美軍1982年開始實施的「空地一體作戰」理論,確定了「靈敏、主動、縱深、時機、協調」的作戰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自80年代以來,美國就改組和新組建了海軍航天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並將各軍種的海運司令部合併成為運輸司令部,還建立了快速部署部隊、特種作戰部隊、海上預置船隊等,始終保持一支商船隊,並為能儘快進行飛機、船舶、車輛等交通工具的緊急動員制度了法規和條例。


如果沒有新組建的中央司令部、海運司令部等這些現代化機構,兵力集結、作戰和指揮都不會如此順利。美國以海空軍為重點,尤其突擊發展海軍,在軍種排序和軍費撥款方面給海軍以優先的傳統是一貫的,這一點在美利衝突,入侵巴拿馬和格瑞那達的作戰中早已顯露出來,海灣戰爭體現得更為突出。

此次軍事革命中,類似信息戰部隊、數字化部隊等有些新型部隊已經開始組建,兵力結構的調整也在進行之中。但是,當前最需要的是觀念的轉變,而不是急於探討如何進行編製調整或增減,只要逐步拋棄傳統的功能化模式,採用系統方法,站在戰略高度上全盤運籌,軍隊的編製體制的改革自然就會駛向快車道。


——本文摘自《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


第七篇:怎樣打贏下一場戰爭?


第23章:亞太安全環境大掃描。P364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次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突發!科索沃出兵佔領陣地,塞爾維亞軍隊進入最高戰備狀態!
305名俄羅斯間諜集中暴露!普京沉默了~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