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通過怎樣的外交手段,帶領新中國一步步走向強大繁榮的?

毛主席通過怎樣的外交手段,帶領新中國一步步走向強大繁榮的?

正所謂弱國無外交,當年鴉片戰爭,英國以堅船利炮輕而易舉轟開國門,使得世界各國都認清了清王朝外強中乾的本質,從此之後自然就是不斷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不僅國家如此,個人的權利也受到了侵害,許多公園公然寫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公然出台《排華令》。而墨西哥當時也排華,清朝很害怕,多虧了外交大臣伍廷芳喝令「派兵船」這才維護了墨西哥華人的利益,事後伍廷芳慨然道:弱國無外交。或許正如德國首相俾斯麥所言: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而毛主席也說過:落後就要挨打。不過自從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從此就站起來了,自然不可能在外交上繼續落後挨打,早知道早在解放戰爭之前,國共兩黨爭鋒時期,美國就旗幟鮮明的支持國民黨打內戰,因為國民黨是資本主義政黨,如果蔣校長得以執掌中國,對於美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能夠遏制遠在亞洲的大國蘇聯。而毛主席對於美國的態度自然不以為然,毫不猶豫的對得到美國幫助的國民黨出手,並且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可想而知,美國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對於新中國的態度自然是敵視的,並且派遣第七艦隊入駐亞洲,扶持日本想要壓制中國。二戰後的世界以美國和蘇聯間的對抗為核心,而我國並未加入蘇聯主導的華約,不過毛主席清楚的認識到,想要擺脫美國的遏制,必須依靠蘇聯。因此建國初期我國果斷實行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倒向蘇聯。蘇聯對於我國的態度投桃報李,不僅在建國第二天宣布承認我國,而且在毛主席等人訪問蘇聯後,給予了我國一批數億美元的貸款,有效的幫助了我國經濟發展。

不過毛主席很快發現,蘇聯的野心很大,並不是無條件的幫助我國,而是想要將我國拉到華約的戰車之上,一起對抗美國。而我國主要的目標就是發展經濟,並不想要進行軍事對抗,蘇聯對這一點很不滿,尤其是隨著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當選為蘇聯領導人後,中蘇兩國的矛盾進一步計劃,甚至於到了兵戎相見的程度,蘇聯在兩國邊境陳列重兵,而我國之所以在那段時期在全國展開工業建設計劃,和蘇聯的威脅是分不開的。

而在六七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席捲全球,當時許多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這讓毛主席看到了新的外交路徑,並且提出要聯合亞非的第三世界國家,對抗霸權。我國對非洲伸出了善意,而也收穫了豐厚的果實:當時聯合國五常席位當中,退居台灣的國民黨依舊霸佔著屬於中國的特權,但是隨著1971年聯合國大會的召開,亞非拉各國紛紛投票給新中國,我國得以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喬冠華因此開懷大笑,毛主席更是笑稱: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而毛主席在世期間的最後一個外交政策就是與美國建交了,也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由於中蘇關係的不斷惡化,珍寶島事件等軍事衝突的爆發,我國需要尋求一個國家共同抵制蘇聯,而美國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中美建交的背景其實就是如此,正所謂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永存,為了抵制蘇聯,我國自然要因時而變,與美國建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去 的精彩文章:

澳門賭王的叔叔,為報國甘願給張學良當小兵,晚年成為香港大富豪
孫子參兵被拒,他只好亮出自己的身份,後受到首長接見享年79歲

TAG: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