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黃現璠:中國壯學開拓者

黃現璠:中國壯學開拓者

黃現璠(1899-1982),原名甘錦英,壯族。民族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代表作《中國通史綱要》《壯族通史》《韋拔群評傳》等。

黃現璠,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人,特別愛好歷史史籍,尤其被顧炎武經世致用之學所折服,以致萌生治史濟世、終身從教的想法。在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系讀書期間,受教於著名歷史學家陳垣、錢玄同諸師。

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黃現璠遂謀職助學,在肖一山先生所辦「平中中學」教國文,邊教邊學,歷經數年,文史學養可謂根深葉茂。大學畢業時,黃現璠就有兩篇元史論文及與同窗合著的鴻章巨制《中國通史綱要》三冊相繼問世。正因為學有所成,黃現璠本科畢業得以免試升入北師大研究所歷史科學門攻讀研究生。1935年冬,黃現璠告別寒窗苦讀近10年的北師大,本欲赴美投身美國新史學派門下,無奈學資無著;久聞日本西學日盛,遂東渡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研究院。留學期間,他時常探訪在日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他們一道探討中國古代社會問題。

抗戰爆發,黃現璠毅然歸國投身家鄉的教育事業,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桂林師範學院等校教授。其間,他應邀擔任《國防周報》編撰委員,在該報開《漢族對外抗戰史》專欄,以筆代槍喚醒民志,激昂士氣。黃現璠滿腔抗日熱血,這時得以盡情貫注筆端。與此同時,黃現璠將治學重心悄悄轉向社會生活史研究,以自己淵博的史學功底,月撰一文,考證中外古今禮節、飲食、服飾、風俗等,探究其起源和演變過程。內戰期間,黃現璠治學重點又發生變化,專心從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的調查與研究,並在假期帶領學生跋山涉水,遠足叢林邊區考察民情,搜集史料,與少數民族百姓同吃同住。這種食不果腹、夜無卧具的情形達一年之久。其間,黃現璠目睹苗民壯人生活苦不堪言,備受外族歧視壓迫之狀,義憤填膺秉筆直書,抨擊時政。後來受到廣西大學學生會之邀,登台講演痛斥專制,後來導致身背「左派分子」之名,險遭國民黨逮捕。

新中國成立後,黃現璠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經常走訪少數民族地區,入壯鄉、出瑤寨、翻苗嶺,探史跡、搞統計、作講演,皆不辭辛勞。後來,黃現璠改教新建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院圖書館館長之職。於此執教近30載直至去世,系現代學界終身在職教授之一。

黃現璠的突出貢獻在於壯學研究。1956年8月,他參與組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兼壯族組組長,實際負責全組學術調查工作,領導開展了廣西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的少數民族歷史與傳統文化的調查,收集到一大批珍貴史料,為壯族社會歷史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奠定基礎,為廣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後來壯學研究的發展創造條件。他倡議建制「壯族大學」,擬訂「壯族史研究學會」設立草案。但不幸的是,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直至文革結束後,黃現璠立即重操舊業,殫精竭慮於壯族文化史的研究,成就《韋拔群評傳》初稿三卷、《儂智高》初稿一卷、《壯族通史》提綱和部分書稿以及論文10餘篇。《壯族通史》稿經門生整理補充後,合著成近70萬字的書稿,此書出版後榮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我們知道,壯族是我國歷史悠久、人口最多、經濟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但在黃現璠之前,尚沒有一部屬於自己獨立的歷史著作。因而,他填補了我國史學的一項空白,由此享有「中國壯學的開拓者」之名。

黃現璠一生從事高等教育,晚年曾創辦灕江業餘大學並任校長,開中國當代民辦高等教育先河。儘管曾經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作為一名學者和教育家,其求實精神與剛正作風依然不減,竟然在晚年還有更加閃光的壯舉,提出了中國歷史發展沒有奴隸社會的理念。這顛覆了長期佔據中國史學界的「五種社會形態」的思維定式,黃現璠因此也被尊稱為「無奴學派」導師。

2019年是黃現璠教授誕辰120周年。早在20年前即1999年,廣西師範大學隆重舉辦「黃現璠教授誕辰100年紀念座談會」,學校和廣西桂林中學還分別設立有「黃現璠少數民族獎學金」和「黃現璠獎學金」,用以鼓勵後繼者向這位「壯學宗師」「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桂海學術泰斗」學習。

(作者單位系安徽無為縣襄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21日第1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山東德州:接地氣培訓讓聽者樂學
聚焦時尚產業 「升級」產教融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