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豆瓣9.0,太扎心了,你想我,卻從來不說

豆瓣9.0,太扎心了,你想我,卻從來不說








作者 / karroy




近來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句式:「有……卻不……」。




有合適的人卻不能愛,有才華卻不得重用,有夢想卻不能實現……這個句式,似乎可以包含世界上所有無可奈何的悲哀。




而豆瓣評分9.0的韓國電影《愛·回家》,正是個「有愛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故事。







電影情節很簡單。被男人拋棄又失業之後,為了生計,媽媽只能把7歲的相宇寄養在深山裡的外婆家。相宇是典型的城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變形金剛,最喜歡的食物是罐頭和肯德基,最喜歡的玩具是遊戲機。



而外婆從沒出過深山,彎腰駝背,穿著又臟又破的粗麻衣服,不會說話,不識字,對相宇說的完全一無所知。一開始,相宇很抵觸,甚至嫌惡這個從未謀面的外婆,但她的陪伴與無私包容,漸漸感化了這個壞脾氣小孩。最終,相宇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




看起來,這是個「變形記」式的改造之旅,相宇是因為懂得愛,才學會愛人。


真的是這樣簡單嗎?






在這部電影中,相宇媽媽一角著墨不多,因而常常容易被人忽略。但她僅有的兩次出場,似乎解釋了相宇身上所有的矛盾點。




初出場,媽媽妝容精緻,髮型時髦,紅色的指甲和手腕上的金鐲子,無一不顯露著她與這個山村的格格不入。




接著看下去,無論相宇問什麼,她都回以不耐煩的「別問了」,聽見相宇說「我不想去」直接揚手重重打在他頭上,送給外婆的是根本派不上用場的營養品,評價相宇「他喜歡獨處,所以不太麻煩」等等。這些細節,都在揭示一個事實:相宇是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



所謂情感忽視,通常是在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時發生的。或許它並非出自家長本心,但它帶給孩子的傷害,卻會很長久,甚至綿延一生。長期生活在情感忽視中的孩子,他們會不再希冀通過各種方式得到大人的關注與照顧,他們學會了自我保護,「自得其樂」——其實,哪有什麼樂,更多時候是自己封閉自己的心靈,假裝滿不在乎,所有痛苦自己消化。




正是如此,相宇才會長成電影初期的模樣,以張牙舞爪的姿態掩蓋自己的弱小,用口不擇言的惡言拒絕陌生的溫暖。



他抗拒外婆的夾菜和零食,直白地向外婆索要錢去買遊戲機電池,肆無忌憚地發脾氣說:「這根本不是我要的肯德基」。這種種不加掩飾的對抗,既是滿不在乎,也是潛意識下對自己長期被忽視,現在又被媽媽「遺棄」到鄉下的還擊,自我補償。







而外婆是怎麼應對的呢?以陪伴,以包容。




相宇怕黑,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外婆就守在廁所旁,無聲地回應著;

相宇想吃肯德基,外婆雖然不明白那是什麼「雞」,還是攢錢走了一下午的山路去買只雞;


相宇偷拿了她的發簪去換電池,外婆就用小鐵棒代替發簪……


最重要的是,無論相宇犯下什麼錯,外婆都會站在那棵老槐樹下,等著他回家。




汪曾祺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外婆自始至終的溫暖傳遞,以及粗暴對待外婆的愧疚,意外摔傷的怨氣,從瘋牛蹄下逃生的後怕,乍然發現新電池的驚喜……這種種情緒交匯在一起,徹底擊垮了相宇的最後一道防線。終於,外婆感化了相宇,他再也沒能忍住,酣暢淋漓地大哭了一場。這個一直不肯示弱的孩子,終於願意展現自己的傷口與脆弱了。







當然,學會宣洩,並不意味著就懂得如何表達情感。



相宇實在是個「笨拙」的孩子。他不關心或者說不擅長關心人,因為他也沒得到過多少人的關心。臨別在即,他只會傻乎乎地教外婆寫「我想你了」「我病了」兩個短句。又怕外婆學不會,交代說:「外婆,如果你病了,就給我發個空信,我就會知道是你,會儘快來的。」除此之外,他也只能把所有的針穿好線,把最喜歡的明信片送給外婆。




直到車子開動的一瞬間,這個一直偽裝冷漠的孩子才倏地從座位跑到車尾,從後車窗跟外婆揮手告別,也不流淚,只是不停撫摸著自己的胸口,就像外婆以前常做的那樣。




他仍然不會表達,但卻學會了模仿。







回到相宇媽媽這一方,媽媽第二次出場,似是找到了好工作,志得意滿。開始對外婆又是噓寒問暖,又說下次要送些新衣服和錢過來,又為相宇的怪脾氣道歉——現在看到她的人,大概怎麼也無法想像她初時的模樣。




《月亮與六便士》里說:「

有人說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並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其實情感表達何嘗不是這樣?在終日為生活疲於奔命時,又有多少人還會對身邊人投注關愛的眼光呢?




情感表達,實在是太過珍貴的奢侈品。




人這種奇妙的生靈,天生就擁有豐富的情感,但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懂如何表達情感,更別說魔鬼上身般的失控時刻了。也正因為如此,一次交心的對話,一張從遠方寄來的書信,一句罕有的承諾,才顯得那麼珍貴。




電影里的三個主角,一個健全的成年人,一個稚嫩的孩童,一個又啞又駝背的老人,而唯一懂得正確表達情感的人,居然是連話也不會說,最沒有「表達條件」的老人。成年人為生存與慾望所困,沒工夫關心與傾聽;孩童在原生家庭的冷漠中,

表達

情感的能力無法養成。




而現實生活中,又何止這兩種原因?




羞怯,中國人傳統的含蓄;「我不說,你也應該懂的」的誤解;表達後不被理解的失望等等。我們越來越像是懷揣大筆財富卻不懂怎麼花錢的人,

我們有嘴巴,心裡有感覺,卻沉默,卻什麼都不說。







電影的最後,外婆發現了相宇留下的信。那是手法稚嫩的外婆的畫像,上面寫著「我想你了」「我病了」。




或許,「我想你了」,就是個很好的開始。






你可能還想看


越獨居,越上癮


冬天來了,你需要一點宮崎駿


前任不值得


便宜!好看!這套書你值得擁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邊閱讀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周迅也會怕老怕到哭
李誕:其實,你不了解我

TAG:花邊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