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烤焦的食物,是致癌還是健脾胃,讀懂兩種完全不同的養生邏輯!

烤焦的食物,是致癌還是健脾胃,讀懂兩種完全不同的養生邏輯!

在正文開始之前,有一些基本的健康觀念,需要大家達成一致。觀念不及格,幹什麼都不對。

第一,不要過度依賴體檢。要以自己的癥狀和感覺為主,體檢結果為輔。如果體檢結果,與自己的癥狀感覺不一致,在沒有找到原因前,不要輕易治療,尤其是大型的治療。因為誤診率不低。在這之前,盡量去優化自己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看不見的心裡習慣,保持內心的平靜,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

第二,不要迷信專家,但也不要與專家反著來。每個人受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局限,總會有出錯的時候,專家的知識和經驗相對充分,他們的觀點,可取的地方一般會更多,盡量不要跟專家反著來。但專家同樣會出錯,所以不要迷信專家。我不是專家,有不小的出錯概率,所以一般不會給具體的方法,只會提供大致的思路。即便如此,我的文章,也不可盡信。

第三,保持學習,獨立思考,不斷進步。毫無疑問,你才是自己的健康之神。這需要你主動的參與,參與健康知識的學習,參與自我調理的實踐,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但養生就是需要花時間的,世界上也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我們要學的,不僅是知識和道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駕馭知識和道理。網路上的知識良莠不齊,如果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你很難分辨好與壞。

第四,保持一顆平常心。我常說的《寧靜祈禱》分享給大家:願我有寧靜,接受我不可改變之事;願我有勇氣,改變我可改變之事;願我有智慧,區別這兩類事。

回到文章的主題。從營養學進入中國以後,中國人的食物養生,就有了兩種邏輯,分別是營養學和中醫養生。這兩種邏輯,至少很4個比較大的共同點:一是,都強調激發自身潛能去對抗疾病,不主張藥物過多干涉;二是,都強調治未病;三是,都強調比例和配伍。四是,都強調睡眠、運動、心理和營養的協同作用。

但又有兩個明顯的不同點。一是:營養學是微觀視角,理論相對精確,但操作起來不夠方便,除非你選擇營養補充劑。中醫養生是宏觀視角,理論相對模糊,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二是,營養學的研究成果,多來自於國外,國外人的體質與中國人的體質,國外人與中國人的飲食結構,都有所不同。中國營養學會,當然注意到了這些不同,所以不管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還是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與國外的都有顯著區別。只是,可能這個區別的程度,仍不足以與中國人的體質對應。

烤焦的食物,是致癌還是健脾胃,讀懂兩種完全不同的養生邏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簡舉一例。我在《中醫說要少吃水果,營養學說要多吃水果,一個化學方程式揭開答案》一文里,已經明確說到,飲食平衡,首先是飲和食的平衡,即固體的食物和液體的水,要形成一個平衡。說準確點,就是有食物中的熱量,要與飲水的量保持平衡。熱量相當於火,火多而水少,就容易上火。上火有很多種,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這裡不展開講。關於上火的詳細理論,可以閱讀我的文章《上火到底是什麼原因?小問題暗藏大知識,徹底讀懂虛火與實火》,搜索標題即可閱讀。

比如,很多人說吃乾果,容易上火。為什麼呢,因為乾果含有很多的脂肪和蛋白質,熱量比較高,這相當於火多而水少,怎麼樣可以防止吃乾果上火呢,很簡單,配合吃點水果就行了。乾果,都是很好的食物,你吃多了乾果上火,是你的吃法不對,不是食物不對。正常來講,所有新鮮衛生的食物,都是好食物,你吃了有些反應,要麼是你的身體已經有了偏性,要麼是你的吃法不對。

飲和食的平衡,熱量和水的平衡,是第一位的。這個首先平衡了,才能去談什麼營養成分,有什麼營養價值等等。先考慮飲和食的平衡,還是先考慮食物營養價值,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物養生邏輯。營養學,似乎更看重營養成分。說一個食物好不好,首先就去看它的營養價值。

營養學對水的作用,只簡單的提了一句話,即健康人每天要喝1200毫升的水。之所以這麼簡略,可能是因為水沒什麼營養成分。這很容易誤導別人,要知道任何營養,在體內要發揮作用,都必須溶解在水裡面。要知道,美國醫學博士巴特曼先生,在臨床上都開始用水治病了,並且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水喝得對不對,跟食物吃得對不對,同等重要。關於水的理論,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重新理解什麼是上善若水,水是最溫和善性的葯,你的健康水知道》。

飲和食的平衡,不但非常重要,而且中國人與西方人的體質不同,與這個平衡的關係很大。西方人飲食熱量高,所以相對要多喝水,並且他們喜歡喝涼水。烤得焦黃的食物,在他們看來,除了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其實是不是產生了致癌物,是不是真的會致癌,很難講),脫去了一些水分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價值。

但中國人的體質不同,中國人的飲食熱量相對偏低,而且容易濕氣重。我們知道脾屬土,最怕濕氣。因為熱量低,所以喜歡喝熱水。因為容易有濕氣,所以含水量較高的食物,要少吃。這也是為什麼,脾胃不好的人,要少吃稀飯的原因。烤得焦黃的食物,丟失了大量的水分,從這個意義上看,可能有健脾胃的作用。

實際情況是不是如此呢,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實驗。從中醫的理論看,有不少這方面的描述,比如焦香嘣脆的鍋巴,有補脾養胃的功效。相傳慈禧太后中年時,經常腹瀉,吃了很多葯沒用,後來太醫們,天天給太后吃粳米鍋巴,過了不久,腹瀉就好了。

這個案例,是真是假不太好說。湖北鍾祥有個長壽鎮,有不少百歲老人,這些人喜歡吃什麼呢,有一個顯著的愛好,就是吃米茶。米茶是把大米炒得焦黃,然後加水煮開食用。當然,這不一定就是他們長壽的秘密之一。與此同時,我留意到一些相對長壽的老人,同樣喜歡吃炒米。我知道這仍然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你如果自己吃吃就知道了,那種焦香的味道,真的很開胃口。

最後要強調一下,鍋巴、炒米這些焦黃的食物,應該有些健脾胃的作用,但不是什麼食物,都能這麼吃。比如常見的燒烤,不但大多是葷腥,而且烤得大煙起,加了重重的調料,還多半在晚上吃,對於健康而言,顯然是弊大於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失眠不用驚慌,深呼吸改善失眠是錯的,幾個細節要注意!
7種自然營養素,全面提高身體抵抗力,必須收藏!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