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狠心連殺李淵十個孫子,後者怒下毒咒,誰想竟一語成讖

李世民狠心連殺李淵十個孫子,後者怒下毒咒,誰想竟一語成讖

原標題:李世民狠心連殺李淵十個孫子,後者怒下毒咒,誰想竟一語成讖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於長安太極宮北門發動玄武門之變,弒殺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交出兵權。這場震驚一時的政變在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李世民皇位的得來不甚光彩,但它仍被普遍認為是給後來大唐盛世出現鋪平了道路。無論是古今文學作品還是我們所熟悉的許多影視劇中,李建成與李元吉大多被塑造成陰險毒辣、無恥懦弱之輩,李世民的上位可謂是眾望所歸。實際上,這與史實有著一定的出入。


首先,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否認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地位。《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個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一次,太宗趁魏徵請假回家上墳的功夫計劃搞一次南山遊玩。一切都基本安排妥當,但到了最後居然放棄了。魏徵回來後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說著:「起初確實是準備去,但後來害怕愛卿你責怪,所以最後放棄了。」文獻還有記載:李世民曾弄到一隻很好的鷂鷹,正放在手臂上把玩,遠遠看到魏徵前來,居然緊張地把鷂鷹塞進了懷中。魏徵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他故意在上奏時拖拖拉拉,將皇上懷裡的鷂鷹活活悶死。


公元634年,陝西丞皇甫德參曾因進諫而當年沖怒太宗,後者怒不可遏,眼看就要降罪於皇甫德參。此時,魏徵也因幾乎相同的事情進諫,太宗居然控制住了怒火,認為自己之前的確判斷錯誤,最終不但沒有懲罰皇甫德參,還賞賜了20段玉帛。歷史課本上對唐太宗李世民類似的事情也多有提及,一個胸襟寬廣、仁愛厚道的聖君形象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難得的是,李世民非但不是聖人,相反,他的脾氣還不小,但總能在關鍵時刻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自我反省,作出正確的決斷。



事實上,李世民在李淵的諸多子嗣中遠稱不上一枝獨秀,別人不談,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更像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早在李淵起兵初期,李建成就已經頗有聲望了;他當時的聲望有多高呢?我們不妨先來看段歷史。大業十三年,李淵決定在太原自立,但在遠近招撫時遇到了一個麻煩。原來,西河城一帶的守將多數仍不願背叛朝廷,這阻礙了李淵西進長安的去路。無奈之下,李淵只能派李建成、李世民二人一併帶兵攻取西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兵把握並不大,臨時招募而來的義軍訓練水平低,糧草還不是太足,只有三天口糧。

危急之下,李建成無疑成了一張王牌。在出兵時他就立下軍法,整肅軍紀。在行軍的過程中,李建成又同士兵同甘共苦,即便是糧草短缺,在未經百姓同意的情況下,誰也不準私自侵佔百姓種在路旁的瓜果蔬菜。一路上,每逢城池,李建成都會親自到城牆下說明自己的來意。他名聲在外,加上展現出來的品德也足夠高尚,城中軍民紛紛來投,頗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感覺。攻打西河城時,縣丞高德儒不肯投降,李建成便率軍攻打。城破後,高德儒被擒斬首,但李建成親自下令,其他無論何人一律赦免。李建成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左右了這場看上去勝算不大的戰役,不但得勝歸來,來回一共就用了9天。



我們從西河城一役可以看出兩點:其一,李建成並非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形象那樣不堪,相反,他的文治武功相當厲害;其二,此役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率領討伐,但李建成的戲份無疑更大,也就是說,這位日後李唐帝國太子的能力和氣場,一點都不遜色於秦王。實際上,李淵在背叛隋朝前頗為猶豫,為了增大勝算,他暗中派遣李建成在河東一帶秘密經營,收納有識之士。李建成將這個任務完成得非常好,他經營起來的勢力也成為李淵能夠走到最後的一大支撐。


唐朝建立後,李建成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他協助李淵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極高的政治素養,深得百官擁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文官集團,而李世民常年征戰,在軍隊中有著極高的聲望。在中國古代,誰掌握著兵權,這無疑將會為其最終登上皇位大大增添籌碼。一山不容二虎,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和結果我們不必多做贅述。李建成和李元吉雙雙被殺後,被架空權力的李淵心灰意冷,但最後仍低聲下氣地提了個請求:他希望李世民能夠顧及昔日的手足恩情,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每人的5個兒子。


李世民的狠在這一刻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置自己親爹的懇求於不顧,硬是下了黑手,將自己親兄弟的子嗣全部殺死。李淵幾乎是眼看著自己的十個親孫子被殺,氣得幾乎要吐血,居然下了這樣一個毒咒:「汝殺吾子孫,日後汝子孫亦復如是!」意思就是說,你李世民今天把我的親孫子都殺光了,日後你會遭到一模一樣的報應!這樣一看,李淵真是氣昏了頭,手心手背都是肉,居然連自己的子孫都咒!李世民也因此舉被詬病為「自誅兩族」,古代權力鬥爭之狠毒實在是令人背後發涼。


李世民對自己父親、兄弟等都能下此毒手,旁觀者多少也許會有點心寒,但也敢怒不敢言。好在得逞之後的李世民選擇做一位「千古一帝」,他勵精圖治,體察民情,知人善任,親手開創了貞觀之治。大唐盛世的光環幾乎讓人們忘記了玄武門之變的傷痛,但詭異的是,李淵當年的那條毒咒的影響非但沒有退去,反而似乎開始應驗。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懷疑胞弟魏王李泰要對他不利,先下手為強,聯合漢王李元昌、陳國公侯君集等人意圖起兵逼宮。



李承乾的擔心不無道理:他腿有殘疾,行動不便,這是阻撓他等上皇位的一大硬傷;太宗對李泰又是日益寵愛,眼看後者有奪嫡之勢。計劃流產後,李承乾被廢,流放充軍,其黨羽全部被殺。隨後在立太子時,李世民陷入了糾結:「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李泰雖然也不差,但要在出了這檔子事後再把他立為太子,恐怕他的兄弟都要遭毒手,被廢掉的李承乾更是難道一劫。這樣一來,李淵當年說的話不都應驗了嗎?作為權宜之計,李世民將性情溫和的嫡三子李治立為太子,這便是我們熟悉的唐高宗。


李治通常被詬性格懦弱,史家褒貶不一,爭議較大,但好歹把皇位穩穩地坐了下去,而他的兄弟們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李泰本以為自己當定了太子,誰知鬧了這麼一出,怒火攻心,最終鬱鬱而終,年僅35歲;李承乾更是心有不甘,2年後於黔州病逝。這二人都頗有才能,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惋惜。鬱林王李恪也相當有才華,但不知為何很不受李世民待見,稍有點小錯誤都會被無限放大,最終爵位被一削再削;楚王李寬早夭無子,封國都被取消了。蜀王李愔品性極差,經常被彈劾,於永徽四年因連坐謀反被貶庶人。最窩囊的莫過於齊王李祐,擁兵自立,誰知手下將士沒一個聽話的,反而主動把他緝拿歸案。李世民的14個兒子,早夭的早夭,不得志的不得志,再除去謀反犯罪的,幾乎都沒落得好下場。重要的是,其中不乏能力極強的千古一帝胚子,最終落得這樣的結局,實在是令人惋惜。



不知是不是「李淵的詛咒」暗中作祟,這樣一折騰,李唐宗室難免不被極大地削弱,這也給了其他勢力可乘之機。公元637年,李世民見一名年僅13歲的宮女面容精緻,舉止高雅,便召她入宮並封五品才人。誰能想到,這個後來被賜號「武媚」的宮女,日後讓李唐帝國走了一大段彎路,還險些就此埋葬了這個偉大的朝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文笑譚 的精彩文章:

此人要求上前線,斯大林大驚:能給的權力都給你了,竟還要去打仗

TAG:奇文笑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