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雲和文化鼻祖,立縣文化之本

雲和文化鼻祖,立縣文化之本

原標題:雲和文化鼻祖,立縣文化之本


銀礦開採是明代雲和縣政治、經濟史上的大事。景泰元年(1450),由於不堪階級壓迫,暴發了銀礦工人暴動事件。風波平息後,明王朝為了加強對雲和一帶銀礦的管制,防範當時頻繁的礦工起事。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從麗水划出浮雲鄉和元和鄉,建立雲和縣。



清代竇絟《銀冶鐵冶論》:「雲以前土廣人稀,田多荒蕪,穀賤傷農,糧多逋欠,貨物不至,縣無列肆,商賈不集,途無旅店。自坑冶盛,人亦日眾,由是墾闢眾而田土辟矣,食指繁而米穀有價矣,列肆鬻物,而旅店有商賈矣。」銀冶的興盛,是雲和縣人口遷移、集鎮村落發展的重要因素。



明代銀礦遺址在雲和境內分布廣泛。在明朝天順年間,雲和銀礦開發進入鼎盛時期,僅田坑、黃家畲兩地就有大小銀坑三十六處、九九八十一洞,黃家畲附近就有九個村一千多人從事採礦煉銀。為確保銀礦生產,朝廷在黃家畲、石富(今石浦)兩個村設立銀官局,還派內官阮料坐鎮指揮,將鑄成的一錠錠銀元送往京城。古時大量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被運送至北京,開礦煉銀為明王朝集聚了巨大的財富。




銀礦


雲和因銀礦而設縣,銀礦也成為了雲和立縣之初的基礎,銀礦文化也是雲和其它文化的鼻祖,也是雲和立縣文化之根本。


礦洞


在銀礦開發達到鼎盛的明朝嘉靖年間,在雲和田坑一代,有一位著名的「銀王」——楊廣三(1520-1565)。他是雲和回龍山村開基始祖。據說,當時中國只有他一個人能分出金、銀、銅、鐵、錫五樣礦石。自那以後楊廣三名聲越來越大,傳到皇帝耳朵里,就封地當「聚寶王」,被鄉人稱為「銀王」。明嘉靖十八年,朝庭下旨准許楊廣三在田坑一帶開礦煉銀,他每年都要親自押解銀兩進京。



有一年,楊廣三進京獻銀,可是在路上被人搶劫了。晉見時,皇帝問:「你家鄉還有多少銀沒有采來。」楊廣三想到采銀工作十分辛苦,就順口說:「家鄉的銀已采完了。」皇帝當然不信,楊廣三就在皇帝面前發毒誓:「我若欺君,見家即死。」皇帝便不再發問。為了褒獎楊廣三,讓他繼續為朝廷送銀,皇帝特賞賜他黃袍馬褂一件、金頂帽一頂、朝靴一雙。


煉銀過程


楊廣三頭戴金頂帽,身穿黃袍馬褂,腳踩朝靴,風風光光、高高興興地回鄉了。爬上壟鋪嶺頭時,他覺得身上一陣燥熱,就脫掉了黃袍馬褂。走到林山村時,他的頭越來越痛。當他一踏入楊家地界,兩眼一黑,雙腿一軟,倒在地上,一命嗚呼。




廣三亭


楊廣三曾在皇帝面前發下「我若欺君,見家即死」的毒誓,那麼,他的死與「毒誓」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答案只能留在歷史當中了。皇帝念楊廣三煉銀有功,准許他的後人按朝廷命官規格建造了墓地和楊公祠,其後人在(雲和沙鋪鄉)田坑中央崗和林岱村村口按朝廷命官規格建墓地兩處,稱之為「銀王墓」,現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點。爾後,准許其後人在田坑村建造規格很高的楊公祠,祠內設楊廣三「虎座」。



楊廣三墓


雲和銀礦的開採冶煉在明景泰前後延續了一百多年,銀礦給雲和帶來了一時的繁華與榮耀。時光流逝,關於礦工的命運與悲歡的記憶已被歲月遺忘,唯有無數深不見底的礦洞仍在低訴著過往的歷史……



轉載:雲和旅遊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水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麗水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