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醫大師揭秘:老年生病就兩個原因,有這一個方子,藥到病除

國醫大師揭秘:老年生病就兩個原因,有這一個方子,藥到病除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音樂」:聽聽專屬中醫五臟調和音樂養生

要問全中國最懂養生的人是誰,國醫大師肯定是站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

懂養生也不是意味著他們從來不會生病,他們只是更會調養,更少生病,就算得病了,也更會控制病情。

「年紀大了,難免會有疾病。有病不怕,怕的是不懂如何控制病情。」

這是77 歲第三屆國醫大師、江西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伍炳彩的養生觀。

【國醫檔案】

伍炳彩,第三屆國醫大師,江西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老年患病,多因這兩點

表象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老年人身帶些疾病,大家覺得都正常。但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退化性的疾病,很多病是原因在伍老看來,完全可以避免。

伍炳彩根據多年接診經歷發現,在他接診的江西省老年患者中,疾病多由兩種情況引起。

第一種

憂鬱、煩悶

一種是老年朋友多空巢,易憂鬱,從而引發心疾,約佔老年患者的 1/3。對於這種情況,伍炳彩建議可服用逍遙散去心病。

逍遙散

組方】

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各 15 g,薄荷、炙甘草各 6 g。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 6~9 g,每日三次。

【功效】

能起到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作用。

岐黃小廣告

適合情志抑鬱、經量少而不暢、肝氣鬱結、口乾口苦、肝血不足、容易生氣食慾差等各種問題

第二種

飲食失節,脾虛濕重

另一種是因為生活水平較好,飲食過度,脾虛、濕氣重,從而引起疾病。當前正值伏期,對於第二種情況,伍炳彩建議可服用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湯

【組方】

黃芪、蒼朮、升麻各 6 g,人蔘、炒神曲、橘皮、白朮各 3 g,麥冬、當歸身、炙甘草各 2g ,青皮 1.5 g,黃柏 2 g。

【用法】

煎水服,每日一次。

【功效】

能治療四肢睏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等症。

伍老給外國有人診脈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一個方子,穩壓60年

伍老自己不說,外人絕對看不出來,這位精神矍鑠、滿面紅光的老人,已與高血壓相伴 60 年。

「心情憂慮也能導致高血壓,我年輕時就已患上高血壓,60 年來全靠這劑湯方來維持。」

上世紀 60 年代,正在求學的伍炳彩被查出患有高血壓。此後 20 年,他全靠自己調理,維持血壓穩定,而養生秘方就是六味地黃湯。

說六味地黃湯可能大家不甚熟悉,但是說六味地黃丸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了。其實六味地黃丸,就是六味地黃湯的另一種製劑。

六味地黃湯出自宋代錢乙《小兒葯證直訣》,現在很多人一提到這葯就以為是補腎的,其實,這方子的功效不僅於此,它在心腦血管病方法也有不俗的作用。

據《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刊載的一項臨床試驗,將 60 名有高血壓的患者分為兩組用藥,結果顯示,服用六味地黃湯的治療組血壓總有效率 93.3%,控制情況和臨床病症改善情況均優於另一組患者。

六味地黃湯

【組方】

熟地 15 克,山茱萸肉、山藥各 12 克,丹皮、澤瀉、茯苓各 10 克。

【用法】

共煎,去渣,取汁,每天 1 劑,分兩次服。

【功效】

對腎陰虛患者有所助益。

【方解】

熟地黃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主葯;

山茱萸藥性酸溫,可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山藥味甘性平,健脾補肺,固腎益精;

澤瀉配熟地黃,則瀉腎降濁;

牡丹皮配山茱萸,以清瀉肝火;

茯苓配山藥滲水利濕。

配伍組方以補為主,並將補虛與祛除制約藥物的副作用結合,形成「三補三瀉」,相輔相成之勢。

可怕中風,一味葯預防

伍炳彩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伍炳彩認為,隨著年齡增大,有一樣藥材自己不可缺少。

平日,伍老總會取丹參研磨打粉,再沖水服下,每次 3~4 克,每天 1 次,能養血化瘀,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也因此,伍老雖患高血壓 60 年之久,也從未中風。

丹參有「血中之氣葯」之稱,可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一般的丹參只需要幾塊錢,對具有、潛在的三高人群或心血管癥狀人群具有保健作用,是一種物美價廉、效果確切的中藥材。

中醫有言:「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四物湯也是千年名方,具有養血活血作用。一味丹參就相當於四物湯,可見丹參之妙:

丹參是強心的良藥,對血管大有好處,是對抗血栓形成的有力武器,能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加速傷病癒合,化腐生肌,還可以保護腦組織和肝臟,改善腎功能以及抗腫瘤。

一個動作,查血管堵塞

他講到,人體的血管就像自來水管,長期使用後,管道內會沉積各種污垢,不能正常地輸送自來水,血管也在不停堆積「垃圾」,如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斑塊,它們會瘀積在血管壁上,一步步堵塞血管。

初步堵塞時,腳怕冷,足部「脈搏」減弱,堵塞加重時會間歇性跛行,更嚴重時會引起心血管阻塞,因此,及早發現血管是否堵塞很緊要。

怎麼辨別血管堵沒堵呢?伍炳彩推薦了一個小動作。

查血管堵沒堵

【做法】

平卧後,雙腿抬高 45 度左右,堅持 2 分鐘後,觀察兩條腿。

【判斷】

如果一條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腿的皮膚有點透明狀,而腳放下去、恢復正常坐姿後,這條腿變得潮紅,就說明這條腿已發生了缺血癥狀。

【建議】

這時,需要到醫院血管外科做檢查,一般通過動脈測壓、B 超等檢查,就能診斷出腿部血管的厚度、斑塊位置等。

疑難雜症,多由濕邪起

臨床上,伍炳彩總結得出,許多疑難雜症均由濕邪引起,因此要想遠離疾病,就得先遠離濕氣。

他介紹,人體濕氣分內濕和外濕,南方多以外濕為主,北方以內濕為主。淋雨、晨練露水較多、出汗後馬上洗澡等,都易造成外濕侵入人體。

伍老囑咐大家,外出時備好雨傘,晨練時帶條毛巾及時擦汗,抹乾身體休息片刻再沐浴,保持室內通風,勤換衣物,都有助於防止外濕入侵。而內濕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攝取的營養物太多,難以消化,化為濕氣,因此要減少牛蛙、魚類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至於祛濕的方法,伍炳彩建議大家,平日可多吃茯苓餅、薏米、山楂等,還一個經方,特別好用——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組方】

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各 50 克,白扁豆 75 克,白茯苓、人蔘、炙甘草、白朮、山藥各 100 克。

【用法】

研磨成粉服用,一次 6~9 g,一日 2~3 次。

【功效】

能補脾胃,益肺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之人。

【編注】

有中成藥

國醫大師伍老與高血壓和平共處 60 年,如今 77 歲仍精氣神十足,血管也維持年輕的狀態。

要想血管不堵、血壓不飆升、老了少病、不中風,國醫大師的好方法一定要學會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氣滯血瘀症可以吃三七粉嗎?三七粉這樣服用好!
中國女人為啥百病纏身?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