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進中國戰艦:鄭和艦的而立之年

走進中國戰艦:鄭和艦的而立之年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東部某海域,鄭和艦正破浪前行。該艦的諸多崗位上,活躍著海軍多所院校的各專業學員。此次遠航,是他們踏入海軍指揮員方陣的第一步,也是鄭和艦航行第31年。

在駕駛室內,該艦艦長高正龍目視萬裏海疆,彷彿看到海軍指揮員方陣壯大變強的航跡。

隨我國首艘訓練艦鄭和艦出航,記者得到這麼一組數字:服役31年,14次走出國門,出訪過美國、俄羅斯、義大利等6大洲的29個國家,累計航行了43萬多海里,是名副其實的「外交大使」「海軍大使」。

另一組數字似乎蘊含著更加氣勢磅礴的圖景:服役至今,3萬多名學員在鄭和艦淬火後走向深藍大洋。我海軍現役水面艦艇指揮軍官中,每3人中就有2人曾在鄭和艦上實習。

鄭和艦作為我海軍指揮人才的「搖籃」,這3萬多名指揮員的從軍軌跡,無疑是鄭和艦航跡的延續。從這個角度來看,鄭和艦人才建設的航跡遍布全海軍,觸及全世界的主要海域和水道,既連接著過去,也通往未來海戰場。

三十而立。作為我國首艘訓練艦,鄭和艦在而立之年,早已成就斐然。鄭和艦立於訓練艦之首,也立於海軍初級指揮人才建設的最前沿。它無愧於中國「軍校第一艦」的美名,也當得起海軍授予的「功勛訓練艦」榮譽稱號。

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帶來「走進中國戰艦」系列報道——

鄭和艦是中國海軍指揮人才的搖籃。3萬多名學員在鄭和艦「淬火」後走向深藍大洋。 劉征魯攝

鄭和艦的而立之年

解放軍報記者 陳國全 段江山 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 通訊員 劉征魯

「兩軍對壘,首先是精神的對決,從鄭和艦走出的指揮員必須是精神的強者」

新一輪的遠海實習開始了。一聲汽笛鳴響,從鄭和艦桅杆上滴下幾滴黃色污水,弄髒了信號旗。

信號班班長侯英凱頓時警覺起來。他帶著幾名戰士爬上桅杆,查明是桅杆頂部管路里淤積的少量銹水,這才鬆了口氣。他們在幾十米高的桅杆上高空作業,將管路內部擦拭得鋥亮。

這種嚴謹作風,讓隨艦實習的200多名海軍學員深受觸動。

鄭和艦揚帆起航的地方,就是曾發生了甲午戰爭的旅順港及其附近海域。甲午戰爭不僅讓中華民族沉痛了一百多年,也引發了數代人長久的反思。

「當年甲午戰爭為什麼失敗?未來海戰如何才能取勝?」歷史的警鐘長鳴,時時叩響鄭和艦官兵及學員心中的「勝戰之問」。

「兩軍對壘,首先是精神的對決。」鄭和艦艦長高正龍曆數當年北洋水師官兵作風之散漫、精神之萎靡,時時訓示艦員和學員引以為戒,不斷錘鍊昂揚的精神和嚴謹的作風。他說:「從鄭和艦走出的指揮員,必須是精神的強者。只有經過愛國精神和過硬作風的全面錘鍊,學員們才能在未來海戰中勝出。」

在鄭和艦上採訪,記者發現整艘艦嶄新而整潔,絲毫看不出這艘艦已經是31歲的「高齡」。威嚴的艦容艦貌背後,是艦員們長久保持下來的嚴謹作風和良好精神狀態。而在高正龍看來,鄭和艦的這種精神特質都起源於首任艦長留下的「烙印」。

鄭和艦首任教練艦長馮纘樞曾是海軍最年輕的艦長。他24歲時,就擔任了成都艦艦長一職。鄭和艦入列後,急需一名經驗豐富的艦長來帶領全艦走向大洋。將近花甲之年的馮纘樞不辭辛勞,來到鄭和艦任職。

「花甲艦長」馮纘樞將畢生心血傾注於鄭和艦,為海軍人才建設趟出了一條新路。臨終前,他親筆寫下遺言——「艦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保衛海疆保祖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背後,是馮纘樞對黨和國家最深厚的忠誠和熱愛,還有對勝戰、對培養打仗型指揮人才的不懈追求。他鑄就的精神高峰,成為融入鄭和艦官兵和學員血脈的紅色基因。

「愛國是對軍人的基本要求,出訪外國,更能讓學員們體會到祖國強盛、民族復興的分量。」鄭和艦政委孟建林介紹起數次出訪的經歷——

鄭和艦訪問馬來西亞時,參觀人數超過1萬人,人們排起400多米的長隊,讓官兵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軍人的自豪;

在紐西蘭,一位70多歲的華僑拄著拐杖上艦參觀。他淚流滿面地向國旗鞠躬的瞬間,讓很多官兵明白了祖國二字的含義……

強烈的愛國情懷,最終都內化為鄭和艦官兵刻苦鑽研、嚴謹務實的訓練作風和治學作風。

在填寫航海日誌的考試中,學員李作虎把5鏈錯記為8鏈。被教員發現後,他的考試被判為0分。

李作虎不服。教員毫不客氣地回應:「3鏈的誤差足以導致一場敗仗,別忘了甲午海戰的教訓!」

教員的話如一記重鎚,李作虎頓時面紅耳赤。

在剩下的航程中,李作虎知恥後勇,加班加點地學。在最後的考核中,他一舉奪魁。

「海軍學員如同幼年『鯊魚』,需要千錘百鍊才能闖蕩大洋」

學員王育才顧不上擦額頭的汗,只能全力測算、繪圖。

「我艦受不明電磁信號干擾」「無GPS、無北斗導航信號,改用路標定位確保航行安全」「規避不明障礙物」……西太平洋某重要海峽水道,鄭和艦正開展海圖作業考核。一條條「高危」信號不斷傳來,隨艦實習的海軍學員感到「戰鬥硝煙瀰漫」。

「這個考核太『燒腦』,不過很帶勁!」參加完考核,學員王育才都快虛脫了。這樣緊張的訓練和考核,是鄭和艦隨艦實習學員的常態。

「遠海和重要海峽水道,才是未來海戰最可能發生的區域。」高正龍艦長談道,「在這些海區組訓,設置複雜的戰場條件,可以大幅提升實戰化訓練質效。」

在鄭和艦,這種近似實戰的演訓和考核場景,曾在托雷斯海峽、台灣海峽、釣魚島海域、馬六甲海峽等地屢屢上演。

鄭和艦是學員對接部隊的關鍵環節,不僅關係著他們能否迅速適應基層崗位,也關係到海軍戰鬥力建設。

鄭和艦一直在尋找提升訓練質效的最佳途徑。為了縮短學員從院校到基層艦艇崗位之間的距離,鄭和艦探索出了混編統管的訓練模式,把學員輪流編入艦上的不同部門,嵌入崗位 ,與艦員一起值更,參與艦上的各種部署,使學員在實戰化訓練中摔打,迅速成長為合格艦員。

那年11月,鄭和艦遭遇強勁的西伯利亞寒潮。

「當時的浪有六七米,艦體橫搖達28度。」說起當時的場景,傅寒野依然記憶猶新。雖然學員們全都出現嚴重暈船癥狀,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很多人把嘔吐袋掛在脖子上,繼續開展各種操作。

「海軍學員如同幼年『鯊魚』,雖說都是千挑萬選的青年精英,但多數沒有經歷多少挫折,也沒上過戰場,需要千錘百鍊才能闖蕩大洋。」在談到人才培養時,鄭和艦政委孟建林對記者說。

一次,鄭和艦在某海峽與一支外軍艦隊不期而遇。外軍艦機對鄭和艦抵近偵察。鄭和艦艦長高正龍按照戰備要求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並要求隨艦學員測定外軍艦艇的運動要素,進行艦艇機動繪算和戰鬥航海作業。當天晚上,他又組織學員剖析外軍艦艇性能,探討未來海戰的制勝辦法。

採訪中,記者在高艦長的電腦中看到,應對外軍反偵察部署、取證部署、防空部署等方案一應俱全,學員和艦員的職責分工、具體戰位以及組織流程一目了然。

「這些年,鄭和艦常態化執行出訪和遠海實習訓練任務,被外軍艦機跟蹤監視很平常。」高正龍解釋說,「不過這些免費『陪練』越多,實戰味道越濃,學員成才越快!」

「大國海軍的軍官應該把世界裝入心中,有縱橫四海的眼光」

海軍學員胡櫻芝感覺全身都在發抖,汗水順著衣角淌到了甲板上。而她依然咬緊牙關,猛收小腹,一個接一個地做著仰卧起坐。現場爆發出陣陣加油聲。

在鄭和艦組織的這場「海上吉尼斯」體能競賽中,韓國海軍特戰隊員余振善在各個課目上,都對她緊追不捨。

在胡櫻芝看來,這已經不是兩個選手之間的較量,而是兩國海軍精神的對決。就在她感覺全身都快要被撕裂的時候,比賽結束的哨音響起,胡櫻芝被戰友扛了起來——贏了,她以絕對優勢贏得了競賽。

在鄭和艦,與各國海軍的交流和較量從未停止。記者在鄭和艦上看到了一摞特殊的畢業證,上面印刻著外國海軍學員的名字,他們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等18個國家。

在與各國學員的交流中,鄭和艦的學員真切地感受到了未來競爭的壓力,也激發出全艦官兵更大的好勝心。

採訪期間,一本《出訪官兵啟思文鑒》引起了記者的興趣。翻開目錄,《外軍艦艇的設計特點》《外軍女艦員管理調研報告》等文章令人耳目一新。

女學員曲研諾告訴記者,這些調研報告被逐級上報,報告中有的意見建議已經被裝備生產單位和部隊採納、應用和推廣。

「海軍是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大國海軍的軍官應該把世界裝入心中,有縱橫四海的眼光。」海軍某訓練艦支隊政委宣連軍與鄭和艦結緣20多年,在艦上當過戰士,任過槍帆長、艦政委。他對記者說:「鄭和艦就是拓展學員國際視野的關鍵平台。引導學員在放眼世界的過程中找到能為我所用的經驗和規律,才能真正催生戰鬥力。」

記者了解到,鄭和艦服役不到兩年,就於1989年代表人民海軍首次訪問美國珍珠港。近年來,鄭和艦每年都走出國門,航跡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海區和港口,讓學員的視野伴隨著鄭和艦的航跡,向遠海大洋延伸。

「通過出訪,把學員帶到國外開闊視野,直觀感受外軍發展建設的現狀,在比較中外差別中強化使命感、責任感,尋找強軍之策,這是鄭和艦育人的核心要義。」宣連軍政委總結到。

「長風波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今,鄭和艦培養的學員已經成為海軍各條戰線的中堅力量。鄭和艦這艘老當益壯的「功勛艦」,還將活躍在世界大洋,與戚繼光艦、鄧世昌艦等訓練艦艇一起,肩負起海軍人才培養重擔。

從鄭和艦透視海軍初級指揮人才培養

解放軍報記者 陳國全 段江山 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

多年前,當王剛聽到自己被分配到遼寧艦的時候,他剛隨鄭和艦完成出海實習不久。如今,作為遼寧艦副航海長,他依然記得自己隨鄭和艦首次出海的激動心情。無論航母行在何處,從他手中規划出的航線,飽含有鄭和艦上練就的技能功底。

在中國南海某海域,海口艦正執行戰備任務。望著舷窗外的碧海藍天,海口艦艦長樊繼功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隨鄭和艦出海實習的年輕歲月。鄭和艦成為了他征戰大海的第一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樊繼功指揮海口艦征戰遠海大洋,早已走出了比鄭和艦更精彩的航跡。

在多國海上聯演現場,黃山艦某部門副部門長朱湖濱和戰友們緊張作業,偵測四面八方的海空情,為黃山艦的作戰行動提供情報支持。幾年前,他首次隨鄭和艦出海,就開始在情電專業的相關崗位實習,並以優異的成績結業。如今,他的專業技能經過多次重大演訓歷練早已精進不少,但他依然念念不忘當年在鄭和艦上打下的紮實基礎……

我海軍現役水面艦艇指揮軍官,每3人中就有2人曾在鄭和艦上實習。對於這些指揮軍官來說,鄭和艦就是他們的「出海口」和「成人禮」。對於鄭和艦來說,這是無比光榮的成就。

鄭和艦是名副其實的「軍校第一艦」,是「功勛訓練艦」,是出訪「明星艦」。艦長高正龍告訴記者:「海軍院校學員上艦實習任務很重,從服役那一天起,我們基本上就是滿負荷運行,一年在海上航行兩百多天很正常。」

從鄭和艦的艦艉走到艦艏,從駕駛室到住艙,所到之處,井井有條,一塵不染。整潔的艦容艦貌令人驚嘆,很難相信這竟然是一艘已經服役31年的老艦。

「我艦是學員對海軍艦艇部隊的『第一印象』,如果我們標準不高,就會給學員樹立不好的榜樣。」高正龍解釋說:「所以我們對裝備的維護保養要求格外高,讓老艦『青春永駐』。」

學員要學的,顯然不止這些。幫助學員從陸地走向大海,從課堂走向艦艇,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適應海上作戰需求的打贏能力,才是鄭和艦的「核心使命」。

記者了解到,鄭和艦總共有3個教室,可以滿足200多名學員同時聽課,而網路教學系統,可以保證3個教室同上一堂課。鄭和航還為學員提供航海、機電、通信等十多種數十個實習崗位,艦上官兵手把手幫帶,傳授對應裝備的使用方法和崗位值更要點,讓學員迅速熟悉和掌握艦上工作的各種技能。一批接一批的學員在鄭和艦上歷練成長,淬火成才。

人終究會老去,艦艇也一樣。

近年來,海軍新型艦艇紛紛入列。去年初,一艘以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名字命名的訓練艦正式服役。它的滿載排水量近萬噸,穩居亞洲訓練艦艇第一,艦上的教學裝備已經和世界接軌,和部隊同步,眾多崗位上的艦員均有在鄭和艦實習受訓的經歷。

訓練艦「家族」的壯大,預示著我海軍人才建設的加速發展。中華民族建設強大海軍的百年夙願,終將在這些海軍人才的身上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