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寇準是北宋時的著名丞相。他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任職期間,他輔佐皇帝勵精圖治,安邦定國,譜寫了新的局面,宋真宗就曾稱讚他「臨事明敏」。寇準還是個性格耿直、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人,在朝中樹敵也很多,這也使得他仕途註定充滿了坎垠。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據史書記載,有一次,寇準奏事殿中,大膽進諫。由於忠言逆耳,太宗聽不進去,拂袖離開了龍座,要回內宮去。寇準卻扯住太宗的衣角說他的話還沒有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把寇準譽為魏徵,可見宋太宗對他的期待。

據史書記載,年過五十歲的宋真宗偶染風寒,卧病於床,朝中大事便交給了劉皇后去處置,同時,宋真宗還打算讓皇太子監國,並問寇準的意見。

寇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選賢臣輔佐太子,而朝中丁謂、錢惟演這樣的奸伝之臣千萬不能用。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原來,剛正不阿的寇準一直看不起善於察言觀色的丁謂。丁謂任參知政事時,一次中書省會餐,羹湯弄髒了寇準的鬍鬚,丁謂趕忙前去拂拭,寇準當著眾人斥責他:「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丁謂面紅耳赤,下不了台。事後怒極生恨的他發誓要「整死」寇準。

而曹利用積軍功升為樞密使,寇準卻認為他只是一赳赳武夫,很是不屑,每次議事不合時,便譏譏諷:「你不過一介武夫,怎麼懂國家大事?」顏面盡失的曹利用於是和他結怨。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好在宋真宗聽從了他的意見,寇準怕他口說無憑,趕緊找來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太子監國的詔書,並囑咐他不得對外泄露半句。結果,寇準自己卻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因為一次朝中公宴,他喝醉了而說漏了嘴角。結果可想而知,引發軒然大波。

丁謂、曹利用找了一個好靠山——劉皇后,組成鐵三角,然後聯合向寇準發難。結果躺在病床上的宋真宗聽信讒言,罔顧和寇準的約定,免了寇準宰相之職,改為太子太傅,改任丁謂為丞相。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正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兩個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寇準的命運。一個是宦官周懷政。周懷政看到寇準正紅時,主動對他投懷送抱,而看到寇準失勢後,認為自己也在劫難逃,為此,他決定鋌而走險,出其不意地殺掉宰相丁謂,罷免皇后干政,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以寇準為相。這時另一個人出現了——客省使楊崇勛,楊崇勛本來是周懷政的同夥,但他後來卻看到劉皇后、丁謂等三人幫勢力大,於是轉投了丁謂門下,便進行了告密。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結果可想而知,第二天周懷政便被殺掉了。於是,毫不知情的寇準再次被捲入政變風波。結果寇準再度被貶,先為太常卿,後輾轉再貶道州司馬。

病入膏育的宋真宗對這一切並不知情,他還問左右為何很久見不到寇準。周圍的人都不敢說出實情。

乾興元年,55歲的宋真宗駕鶴西去。宋真宗一死,丁謂等人對寇準進行了最後一哆嗦——打壓。寇準被一貶再貶,流落異鄉。悲憤難抑的寇準也無可奈何。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天聖元年閏九月,63歲的寇準一病不起,逝於雷州。當地百姓悲痛欲絕,護送他的靈柩歸葬西京。據傳行至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眾人無法行進,只得就地停下,並在靈柩前插上枯竹,以防棺材被水沖走。次日雨過天晴,風和日麗,而所插枯竹已經綠葉紛披,長成遮天蔽日的粗竹了。於是人們將此渡口命名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皇帝病重,此丞相提一建議便立一詔書,他醉酒泄密後,引軒然大波

11年之後,仁宗為寇準平反昭雪,親筆寫了「旌忠」二字,鐫刻碑首。這雖然是遲到的平反,也可告慰寇準於九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變態的皇帝是誰?
此皇帝病逝時叮囑太子將一古畫隨葬,太子做偷梁換柱舉,至今成謎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