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作者:金滿樓

民國年間,身兼銀行家、報人與國民黨高官三種身份的吳鼎昌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

「政治資本有三個法寶:一是銀行,二是報紙,三是學校,缺一不可。」

這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要想成功,得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銀行是經濟基礎,其次報紙為輿論喉舌,其三辦學校培養人才,三者結合,才能步步紮實,功德圓滿。

當然,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是在吹牛,但對吳鼎昌來說,這句話不僅是他的人生經驗,同時也是他的人生經歷。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而最要緊的是,他還真做成了!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不過話又說回來,誰的成功會是容易的呢?吳鼎昌也不是一帆風順,而受到過頗多挫折。

吳鼎昌生於1884年,1903年考取四川官費留學日本。當時,他進入東京高等商業學校銀行系學金融,這與他後來的銀行家身份而言,稱得上是地道的科班出身。

1910年,學成回國的吳鼎昌在當年的「遊學生考試」中表現優異,後被清廷授予「商科進士」,一時有「洋翰林」之稱。

1911年6月,吳鼎昌出任大清銀行總行總務科長,兩個月後調為南昌分行總辦。不久,武昌起義爆發,在首任總理唐紹儀的支持下,吳鼎昌一度試圖將大清銀行轉為中國銀行。

可惜的是,由於唐紹儀很快辭職,吳鼎昌因與財政總長周學熙發生意見分歧而被排擠出局。

當時,北京官場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說出局後的吳鼎昌在京盤桓無計,其托「交通系」領袖梁士詒向袁世凱斡旋求見。

看在梁的面子上,袁世凱接見了吳鼎昌,兩人相談甚歡。但讓吳感到納悶的是,回去後卻毫無音訊。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無奈之下,吳鼎昌只好再去找梁士詒,後者問袁世凱何以不重用吳,袁說:

「吳某我已見過,談得也很好。但是,此人你敢用,我卻不敢用。」

梁問其故。袁說:「此人嗓啞無音,腦後見腮,系反骨相,所以不敢用!」

終究是梁士詒的面子大,吳鼎昌最終當上了天津造幣廠監督一職。

因此,也有人說,吳鼎昌之所以能夠進軍銀行業,這一經歷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7年7月,「辮帥」張勳率領五千辮子軍北上,原河南都督、鹽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鎮芳也一起參與並被封為度支部尚書。

孰料,張勳這事很快就宣告失敗,來不及逃走的張鎮芳以內亂罪被捕。鹽業銀行一時無人主持,結果這好事就落到了吳鼎昌的頭上。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吳鼎昌也算是有本事。當時的鹽業銀行,表面上說是「官商合辦」,有鹽業署作為後台,並特許經收全部鹽稅收入並代理部分國庫金。

但是,在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局動蕩,鹽務署將之前撥給的資金調回,經收鹽稅之類的承諾也一概取消。

在這種情況下,吳鼎昌乾脆宣布將鹽業銀行全部改招商股,轉為普通商業銀行。

之後,在其長袖善舞下,一些大軍閥、大富商紛紛入股或將資金存入鹽業銀行,在此示範效應下,鹽業銀行的資本總額也很快增加為1000 萬元。

之後,吳鼎昌又擴大業務,除北京總行與早前開設的天津分行外,鹽業銀行又在上海、漢口開辦分行,成為國內銀行業的佼佼者。

鹽業銀行走上正軌後,吳鼎昌又把目光放在了報業上。1922年,吳鼎昌個人出資5萬元收購《大公報》,同時請來張季鸞與胡政之做總編輯與總經理。

銀行、報業、辦學校:民國聞人吳鼎昌發家的「三大法寶」

在此「三駕馬車」的領導下,《大公報》重新獲得新生,而吳鼎昌也由此贏得了極大的名聲。

北伐戰爭後,靠著之前在日本留學結下的老關係,吳鼎昌又在南京政府相繼出任或兼任過財政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建設委員會委員、農本局理事長等職務。

1935年,吳鼎昌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實業部長。兩年後,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吳鼎昌被蔣介石任命為貴州省主席(長),最終實現了一方諸侯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敗後,帝師翁同龢為何還要領著弟子們繼續搗亂?
他與宋美齡訂婚又未能成婚,這位謙謙君子是誰?最後怎樣了?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