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顧嗣立藏書考略

顧嗣立藏書考略

顧嗣立藏書考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顧嗣立藏書考略

顧嗣立(1665-1722),字俠君,號秀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史列傳》稱其「性嗜書,尤耽吟詠」,①康熙三十八年中舉,五十一年會試,特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逾年散館,改補中書舍人,後改歸班知縣,以疾告歸。一生著述鴻富,有《昌黎先生詩集注》、《溫飛卿集箋注》、《閭邱詩集》、《元詩選》、《顧俠君手批古詩源詩錄》、《詩林韶濩》、《寒廳詩話》、《閭丘辨囿》等20餘種。還參與編修《宋金元明四代詩選》、《皇輿全覽》、《鳥獸蟲魚廣義》諸書。

顧嗣立藏書考略

顧嗣立不僅是著名的學者、詩人,還是蘇州有名的藏書家。少與四明周斯盛,同郡金侃游。周固甬上宿儒,金乃茂苑才子,又均為藏書舊家,遇有宋元名集,輒借傳抄。凡經藏弁之書,無不手自校勘,或詳其來歷,或加以雌黃,卷首鈐以秀野草堂印章及名號小章。其藏書處有二,在蘇州為秀野草堂,朱彝尊為之撰《秀野堂記》雲「長洲顧俠君築堂於宅之北,閭丘坊之南。……於是插架以儲書,叉竿以立畫,置酒以娛賓客,極朋友昆弟之樂」,②黃玢、王原祁為作《秀野草堂圖》;在京師為小秀野園,禹之鼎為之繪圖,自題絕句四首,詩傳輦下,一時和者百餘人。顧氏在《四十生日自述詩》有雲「愛客常儲千日酒,讀書曾破萬黃金」、又曰「一弓秀野喧南北,號我書淫贈醉侯」③者,蓋為實錄。

顧嗣立藏書考略

顧嗣立藏書當時並未編目,身後散佚,無從考見。茲從各藏書家目錄,輯存一二,以見崖略。他日續有所得,當隨時補入。顧氏藏書存世及經前人收藏的有76種,今選取其中30種條列於下,供研究者參考。

1﹒白樂天文集三十六卷,唐白居易撰,版本不詳。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末卷為年譜,趙字,三魚尾,白口。前有宋德佑元年序,不著名,後亦挖除,有「萬卷樓圖籍」、「璜川吳氏收藏圖籍」。第一卷第二行有浙東觀察使元稹微之篆集一行,次行挖除,有「顧嗣立印」「俠君」二印。見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卷四。

2﹒庄定山集十卷,明庄昶撰,顧俠君藏鈔本,後為傅增湘所藏。見清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卷第十八。

3﹒烏台詩案,清康熙馬寒中刻本。有「秀埜草堂顧氏藏書印」「顧印嗣立」「俠君」三印,尾葉失去兩葉,經後人修補。曾經蘇州文學山房主人江杏溪收藏,見潘景鄭《著硯樓讀書記》「馬刻烏台詩案」條。

4﹒宋歷科狀元錄八卷,明朱希召撰,明刊本。見王欣夫《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録》卷二十六。

5﹒金山衛志六卷,明張奎修,夏有文等纂,明正德十二年刊本。原為顧氏秀野草堂所藏,後歸鐵琴銅劍樓,今藏國家圖書館。見陳光貽著《中國方誌學史》p117。

6﹒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唐韓愈撰,明徐時泰東雅堂刻本。清朱駿聲《傳經室文集》卷六「書東雅堂昌黎集後」一文云:「余藏明季徐時泰東雅堂《昌黎詩集》,有本朝顧嗣立印章,……至東雅堂徐氏翻刻廖氏本,而顧君復校定之為秀野草堂本,重刻於康熙已卯之春,此東雅堂殆其所藏原本歟?」朱駿聲所藏東雅堂刻《昌黎詩集》或即顧嗣立刻《昌黎先生詩集注》時所依底本,惜後不知流落何處。

7﹒寧極齋槁一卷附慎獨叟遺槁一卷,宋陳深、陳植父子撰,編修汪如藻家藏本。卷首有顧嗣立名字二印,蓋即元百家詩選之所據卷。見清永瑢等撰《四庫總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五。

8﹒草堂雅集十三卷,元顧瑛編,元刊本。顧嗣立所藏首冊久闕,後朱彝尊從琴川毛氏得抄本一冊,始據以補全。見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三十五。

9﹒吳越春秋十卷,後漢趙曄撰,元刊本。有「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顧嗣立印」「俠君」「臣葵澹如」諸印。見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十。

10﹒元包經傳五卷附元包數總義二卷,後周衛元嵩述,唐蘇源明傳,唐李江注。明覆宋蜀大字本。有「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簡庄藝文」兩印,蓋又為陳仲魚藏也。見丁《志》卷十七。

11﹒汲古石屏詩集八卷附東野詩一卷,宋戴復古撰,明刊本。有「顧嗣立印」「俠君」「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汪魚亭藏閱書」諸印。見丁《志》卷三十。

12﹒滹南集四卷詩話三卷,金王若虛撰,清鈔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字。顧俠君、陳仲魚藏書。清宋賓王校,並跋:「此秀野草堂藏本,雍正五年四月二十又一日借較文瑞樓藏本於桃花島。」乃婁東宋賓王手筆也。有「顧嗣立印」「俠君」「陳鱣收藏」「二槎藏本」「馬氏收藏經籍之記」諸印。見丁《志》卷三十三。現藏南京圖書館。

13﹒澹居稿二卷,元釋至仁撰,元至正刊本。有「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顧嗣立印」、「俠君」三印,蓋選元詩時作底本者,別有「汪魚亭藏閱書」一印。見丁《志》卷三十四。現藏南京圖書館。

14﹒邊華泉集八卷,明邊貢撰,嘉靖刊本。葉石君、顧俠君藏書。丁丙跋云:「此本前有大名魏允孚撰序雲……此本惟詩八卷,文集六卷闕,……豈是詩於未續刻,文集時先為印行歟!有『葉氏藏書印』,當是石君圖記。更有『顧嗣立印』『俠君』『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李伯雨印』諸圖記。」見丁《志》卷三十六。

15﹒荊南倡和詩一卷,元周砥、馬治同撰,明刊本。王蓮涇、顧秀野藏書。有「蓮涇」「太原叔子藏書記」「顧嗣立印」「俠君」「汪士鍾藏」五印。見丁《志》卷三十九。

16﹒宋貞士羅滄洲先生詩集五卷,宋羅公升撰,舊鈔本。顧氏手跋曰:「滄洲翁名公升,字時翁,吉之永豐人。大父開禮宋咸淳間由胄監登第,授袁州教授,尋改武岡。德佑丙子,文丞相開督府於閩廣,號召天下勤王,辟開禮知縣事,授安撫使。後兵敗被執,不食死節,即辰翁序中所云水心翁也。滄洲少有才略,以軍功授本邑教。傷大父死節,傾資北游燕趙,與宋宗室趙孟榮諸公圖復宋祚,知勢不可為,回經錢塘江,作吊胥濤以自寓,今載集中,余亦多感憤語。《永豐志》雲尚有《石初集》,則未見也。滄洲有弟,宋亡亦不仕元。父死於寇,廬墓號泣,不御酒食肉者七年,蓋孝義萃於一堂於乎。於以見宋之能養士也。癸亥長至日書於京邸,吳門顧俠君。」見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九十二。17﹒小亨集六卷,元楊弘道撰,舊鈔本。見陸《志》卷九十六。

18﹒漢泉曹文貞公詩集五卷,元曹伯啟撰,元版。見陸《志》九十八。

19﹒翰林楊仲宏詩集八卷,元楊載撰,舊鈔本。見陸《志》卷一百。

20﹒權文公詩集十卷(殘),唐權德輿撰,宋刻本,存九卷,自第二卷至第十卷。三冊。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板心魚尾下刻書名、卷數、葉數。《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六載是書,十卷。一函,四冊。前有楊嗣復序,又雲「按序,稱其集五十卷,此本只詩、賦兩類十卷。今所行明劉大謨鐫本,稱楊慎得之雲南。然此本亦無各體文,或慎之前已有單行本矣」。又載卷首有朱文「宋本」「俠君」二印,白文「顧印嗣立」一印,謂為長洲顧氏藏本。今首冊已佚,無可考矣。見上海圖書館編《歷史文獻:第六輯》「瀋陽圖書館藏長春偽宮殘存宋元珍本目錄考略」一文。

21﹒山林清氣集一卷續集一卷,元釋德凈撰,鈔本。前有「顧嗣立印」「俠君」二印。見《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集部·元別集類》。

22﹒續復古編(殘),元曹本撰,黑格舊鈔本。秀野草堂藏書,後又經鮑淥飲、何夢華遞藏,今僅存卷一。解放前黃裳見之於上海的舊書店,見黃裳《黃裳自述·書的故事》。

23﹒懷古堂詩選十二卷,清楊明遠撰,康熙寫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扉葉大書書名,上下題何配瞻先生鑒定,懷古堂藏板。有懷古堂朱文方印。收藏有「顧印嗣立」「俠君」「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見黃裳《來燕榭書跋》「懷古堂詩選」條。

24﹒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唐王冰注,宋刻本,二函十一冊。見清彭元瑞等撰《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五。

25﹒桂林風土記一卷,唐莫休符撰,舊鈔校本。黃堯圃跋云:「右從顧秀野草堂藏本校一過並録竹垞跋。」 此本即顧藏朱校本。見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記》卷二。

26﹒江淮異人録不分卷,宋吳淑撰,鈔本。黃堯圃跋云:「乙亥春,從李氏獲見顧秀野草堂本,校於鮑校伍本上,茲復謄於吳枚庵手鈔本雲。」 見黃《記》卷四。

27﹒珩璜新論一卷,宋孔平仲撰,舊鈔本。秀野草堂舊藏。黃堯圃跋云:「去冬於坊間見插架有寄賣之書,偶檢三四種與易家刻書,歲暮議成,雨窗無事,因取七檜山房鈔本經立齋相國手校者手校,此冊原本載毛汲古珍藏秘本書目,此冊出顧秀野藏,故與毛本相近雲。甲申春正月十有八日老蕘記。」見《士禮居藏書題跋》卷四,《皕宋樓藏書志》卷五十七亦載。

28﹒樂志園集八卷,題元呂誠著,舊鈔本。黃蕘圃題云:「此冊為兔床山人藏本並手校者,介髯翁示余,余取舊藏顧秀野鈔本勘之,大段略同而詞句互有得失,至命名則有異,此雲樂志園詩集一至八卷,余本則分題各為一集,一雲來鶴草堂稿,二雲既白軒稿,三雲竹洲歸田稿,鄭文康後記外又有鶴亭唱和一卷,又有十葉亦敬夫詩,無集名,未知云何,此皆脫之矣。」見黃《記》卷五。清吳壽暘《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五云:「舊鈔本樂志園集八卷,後附補遺。先君子校閱,復經黃蕘圃先生以家藏秀野堂鈔本互勘,手書補正脫誤。」

29﹒周此山詩集四卷,元周權撰,校舊鈔本。黃堯圃跋云:「秀野本每葉二十行,二十八字,前有『海寧查聲山名升印』,又有『顧印嗣立』『俠君』二圖記,末有『閭丘小圃』『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兩章並記。」後又題詩:「緑艾黃梅正及時,一編細味此山詩。收羅未得從人借,合補亡篇卻是奇。精選元詩秀野堂,完書端賴俠君藏。縣橋漫說閭丘近,三偏使遷流屬簡香。」見黃《記》卷六。

30﹒元和郡縣圖志四十二卷,唐李吉甫撰,舊鈔本。舊有圖,宋時已失。原闕第十九二十卷、二十三二十四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闕其半,二十五卷闕二葉。是本舊為顧俠君藏書,元和戈小蓮襄以硃筆參校,卷末有顧千里題記云:「新刻不如此鈔本遠甚,惜乏暇日審正之。」卷首有「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朱記。見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卷十一。

從諸目來看,顧氏藏書除了少數世所罕見的宋元精槧,如《權文公詩集》、《漢泉曹文貞公詩集》外,鈔本佔了很大數量,且多為宋、元別集,這是顧氏藏書的特點,也與他的學問興趣和文學活動有關。看其著述名目,主要是詩集或對前人詩集的編選箋釋,可知其主要興趣在詩歌與詩學方面。其中以《元詩選》一書,尤為其一生精力所萃,影響深遠,而《元詩選》的編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所藏書,《昌黎先生詩集注》亦是以自藏《昌黎集》為底本編注的。顧嗣立還性喜刻書,所刻書寫刻精美,不亞於當時的「林佶四寫」,為時輩與後人所喜愛珍藏,上述二書即秀野草堂刻書的代表作。包括《南窗紀談》、《牛羊日曆》在內的《《閭丘辨囿》五種,也是利用藏書編刻的。由此可見,顧嗣立的藏書在其文學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日常玩賞、研究的對象,又是著書立說的材料和依據。

關於顧嗣立藏書的下落,征之文獻,未見記載。但從《閭丘先生自訂年譜》及諸友人詩文描述中可知,顧氏晚年生活困頓,所編《元詩選癸集》即無力付梓,至其它著述或散軼無存,或毀棄篋笥,藏書難守也就是自然的結局了。顧嗣立藏書在身前或已散出,考諸藏書家目錄,多為當時江浙各大藏書家及故舊先後所得,如璜川吳氏、文瑞樓金氏、陳仲魚、汪魚亭、何元錫、王文遠、黃丕烈等皆曾藏其書,至於後來又流落到上海、廣西、雲南等地,可見以上的七十六種僅是筆者所知見的顧嗣立藏書傳世的一部分,當然也只是顧氏藏書的極小一部分,更加深入的調查,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注釋:

①台灣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清史列傳》卷七十一《文苑二》「顧嗣立傳」,台灣中華書局1983年,第32頁。

②[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六十六,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8冊,第391頁。

③[清]顧嗣立:《閭丘詩集》卷二十《梧語軒詩集卷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66冊,第307頁。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元刻本《靜修先生文集》
古人的簽名檔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