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音集協該如何面對質疑

音集協該如何面對質疑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以下簡稱「音集協」)要求KTV下架刪除6000餘首歌曲一事引發的爭議仍在發酵,爭議的焦點逐漸從「音集協是否有權要求KTV刪歌」,轉向「音集協收費10年為何不提供正版曲庫」,以及「音集協代理總幹事周亞平是否利用職務之便為其個人公司謀取私利」等質疑。對此,音集協代理總幹事周亞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進行了回應(11月21日《南方都市報》)。

音集協成立於2008年,是我國唯一的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其職能是:將眾多音像權利人享有的海量作品中自身難以行使的權項進行集中管理,並一攬子授權給類似KTV場所這樣的使用者,同時向使用者收取版權費,再分配給音像權利人。按照音集協自己的說法,它就好比在使用者和版權人之間搭起的一座橋樑,能夠最大化優化授權成本,實現著作權的財產價值,在權利人和使用者之間達到利益平衡。

應當說,這種初衷是好的。但事實上,音集協成立10年來,一直爭議不斷。此次再度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各方不滿、招致各種非議,可視為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

刪歌事件只是這場風波的導火索,粗放的管理方式和不夠公開透明的作品使用費收取與分配機制,才是真正的火藥桶。

首先,音集協究竟管理著多少作品的著作權是筆糊塗賬。哪些作品經過授權可以被KTV使用,哪些歌曲沒有獲得授權、超出使用範圍,都不明確。曲庫不公開,不僅不利於使用者的侵權風險防範,也不利於權利人的版權保護,更與音集協的職能定位不合,引發質疑在所難免。

其次,音集協一直未向付費者提供正版曲庫。「只要向音集協交納『版權使用費』,KTV就能堂而皇之繼續使用盜版曲庫」,如此一來,「版權使用費」豈不是變成了「侵權盜版保護費」?

再次,版權費分配不夠科學、透明。自音集協在全國範圍內向KTV收費開始,關於巨額版權費的去向便一直引發質疑。對於權利人而言,將作品授權給音集協進行集體管理,目的就是獲得正常的商業回報。但從目前各方的反饋看,音集協在作品使用費收取和分配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上,與權利人的期許尚存差距。正是因為對音集協版權費分配機制產生質疑,英皇娛樂、愛貝克斯、豐華唱片等三家公司於2017年5月正式退出音集協。

此外,還有備受質疑的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音集協代理總幹事周亞平在回應中有的有所涉及。然而,公眾和利益相關方想要的,顯然並不是解釋說明,而是務實的行動。當務之急,音集協應把自己究竟管理著多少歌曲,以及歌曲的版本、授權期限、收費標準、版權費流向等明白無誤地向作品使用者和權利人公開;應馬上推動建設正版曲庫,並提供具體的時間表。至於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既然當事者自己的辯解公眾並不買賬,那最好由獨立的第三方介入調查、審計,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來源:檢察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10歲了!生於金融亂紀元,成長於投機熱,還能走多遠
紅嶺全面備戰備案:清理凈值標、清盤投資派、壓寶億錢貸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