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高達為何能歷經四十年而不倒,為何總能讓許多人魂牽夢縈。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說來也巧,11月19日眼鏡社剛剛宣布了兩部《超級機器人大戰》新作,後腳《機動戰士高達》40周年發布會就在21號舉辦。作為一個超過25年的超高齡遊戲系列,《超級機器人大戰》每一作的劇情簡而言之,都是把各種機器人動畫捏巴捏巴放到一起,搞個多重宇宙出來,讓來自不同世界的機師和自主AI們攜手互助,干爆無論出於什麼理由,反正是站在了主角對立面上的敵人。

拋開純原創機體的OG系列不談,幾十部《機戰》下來,好像沒有哪一作缺了高達。甚至有很多人就是為了玩高達才了解了這個遊戲系列,對他們來說,其他的機甲動畫作品不過是個添頭。高達系列在日本機器人動畫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機戰T》里的全裝海盜X1高達

實際上,高達的文化魅力,早已輻射到了全世界。像今年的《環太平洋2》里,怪獸肆虐東京時,台場的獨角獸高達就露了個小臉;《頭號玩家》里元祖登場的那一分半鐘,更是足以讓好多粉絲激動到尿褲子。今天高達四十周年發布會上,日升的CEO宮河恭夫又重複了一遍他們和傳奇影業聯手做高達真人電影的消息,算是給無數翹首以待的觀眾吃了定心丸。

但是拋開這些不談,包括高達在內,日本的機器人動畫,近些年實際上一直在走下坡路。看看動畫番組你就會發現,機器人動畫如今已經到了退潮期,它們在動畫總數量里的比例不斷降低,哪怕是曾經如日中天的高達系列,現在也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頭號玩家》里的高達

從2006年往後,高達的新TV番劇收視率一路下滑,《高達AGE》已經夠慘的了,《鐵血的奧爾芬斯》更是創了新低,從14話開始就一直沒上過2%,直到最後一話大家都來湊熱鬧看個大結局,才勉強到了2.4%,期間甚至掉到過慘不忍睹的1.2%。

反過來說,和老高達系列沾邊的作品,銷量倒是不錯。以高達Build Fighter創戰者舉例,這個系列的收視率一直還過得去。但號稱「子貢向」的創戰者的收視人群里,到底有多少小孩子,其實十分存疑。至少我認識的一群高達老粉,沖著魔改的舊機體設定,不看AGE不看鐵血,也要看創戰者又搗鼓了什麼幺蛾子出來。照這麼講,創戰者好像有點彩虹小馬的意思,後者也是出了名的子貢向設定,但最後高唱著「友誼是魔法」的,多是奔三奔四的宅男宅女。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融合了彩虹小馬和高達的同人創作

再想想最近被人稱讚的高達動畫,《高達 獨角獸》、《雷霆宙域》和《高達THE ORIGIN》都是作畫成本頗高的OVA。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沒錯,它們的世界觀都屬於「宇宙世紀」——最經典,也最古老的UC系高達。你要是說賣膠,名聲在外的獨角獸「騙錢獸」同樣屬於宇宙世紀。換句話說,高達作品裡,能引起人們注意,能讓人心甘情願掏腰包的,都是些舊作——至少是新瓶舊酒,那些正兒八經的新高達動畫,質量再高也不行。

可這一轉眼,四十年過去了,當初看高達0079的那波人,都已經成了老頭老太。半年前萬代推出過幾款拐杖,以《鐵人28號》、《魔神Z》和《蓋塔機器人》為主題。其中《蓋塔》是74年播的,再往後推五年,初代高達《高達0079》就登上了銀幕。所以五年以後,我們准能見到高達主題的「白色惡魔」和「紅色有角三倍速」拐杖。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要是再過十年呢?

主力消費群體的高齡化,加上新高達動畫的收視率低下,都說明了一件事:

高達有個屁未來。

如果你對這句話不滿,請出門右轉找富野由悠季。這話他說的。雖然原話是「動畫有個屁未來」,但考慮到他老人家是高達之父,這麼轉述好像也沒啥問題。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富野由悠季:高達有個屁未來

對於這番驚人之語,富野做過一番解釋:「我最近在看《源氏物語》。從這本書來看,一千年前就已經是末世了,可以說世界已經完蛋了!根本就沒有什麼未來了!只要明白這一點的話,我們再討論什麼之後的事情已經毫無意義了!」

富野這番話大概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的另一種解讀。既然未來不過是歷史的解構和重組,那麼說未來不存在,其實也沒有問題。但是說出這些話的富野本人,依舊拍不少高達TV和劇場版,由此可見即使動畫沒有未來,未來也需要動畫。至少,未來需要動畫這樣的文化載體,來建起不至於讓後來人迷失的燈塔。

但是富野的這番話,並沒有解釋高達系列本身為什麼會走向衰退。實際上,高達的衰退,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內就開始了。準確來說,在06年高達Seed Destiny播出之時,這個系列便出現了衰頹的跡象。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備受爭議的《高達OO 劇場版》


客觀來講,高達Seed Destiny怎麼著也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高達動畫,拙劣的劇情和數不清的兼用卡讓它集萬千罵名於一聲。但是高達動畫收視率降低的鍋,並不能簡單地讓福田兩澤夫婦(他們是Seed的監督和劇本)背負,因為後來的高達OO,製作走心程度明顯上了兩個台階,但看高達的觀眾人數依然沒有起色。實際上這十多年來,隨著TV番劇的一系列失敗,高達正往面向忠實粉絲的OVA方向不斷縮退。

我們固然可以拿「潮流變了」來解釋高達如今的頹勢,但這隻會帶來另一個問題:人們對高達動畫的喜好為什麼會改變?如果要深究這一點,我們得看看高達到底是什麼。高達的本質扯直了說,是人類力量的外延,是兩條腿走路的坦克,是戰爭兵器。而從初代高達0079開始,高達的主題就始終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戰爭的荒謬、殘酷以及在戰爭中人性的閃光,都是高達系列賴以成功的關鍵。

但是自從蘇聯解體以後,我們突然步入了一個不再擔心戰爭的和平年代。對冷戰後出生的人而言,戰爭是一件虛無縹緲,難有實感的事。當這些人逐漸成為了動畫的主要受眾,講述大規模戰爭的高達系列受到冷落,實在在所難免。而且看時間點,05、06年正是冷戰後頭一批新生兒成為觀影主力軍的年份。如果說這只是一個偶然,那也未必太過巧合。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機動戰士高達 0080 口袋裡的戰爭》同人。該動畫男主角的CV辻谷耕史,上個月逝世。

面對受眾的變化,日升在高達動畫中,又是怎麼改變他們創作策略的呢?答案其實很明顯:自我分裂。如今的高達動畫,已經分化為了兩條路線。一條是死摳宇宙世紀,抓那些大齡觀眾為主的OVA;另一條路線的體裁主要是TV番劇,針對的是不了解高達歷史的新觀眾。近十年來的TV番劇里,日升塑造著一個又一個新的世界。但編劇們在拋開歷史包袱的同時,也丟失了故事的深度,把好些原本嚴肅的故事生生寫成了胡逼的無厘頭——鐵血孤兒第48話奧爾加之死變成網路梗「不要停下來啊」就是個好例子。這段時間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富野的G富國,但是富野在劇本節奏的控制上問題很大,動畫一片凌亂,即使有深度,也很難被觀眾感受到。

觀眾和編劇兩方面的原因加一起,高達TV失去舊日榮光,再合理不過。

至於高達衰落的其他一些原因,還是昨天晚上打風暴英雄時我一個基友點出來的,那就是成本問題。相比後來那些賣偶像的番劇,高達的製作成本實在太高了。

首先來講作畫成本,一台複合裝甲,搭載各種武裝的高達,畫起來肯定要比美少女——哪怕她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要複雜得多的多。但後者能從阿宅們地方騙來的錢,是前者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你看日升為什麼要做Love Live,還不是因為那幾個為了把學校從廢校危機中解救出來而志願成為偶像的少女,吸金能力強到爆炸。到2016年,LoveLive的年收入為80多億日元,比真人偶像團體AKB48還要多10個億。只要不是傻子,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連富野孫女都喜歡的LL。當然,我也喜歡。

其次是世界觀的成本。典型的高達作品,講的是架空世界的戰爭。而為了捋清戰爭的前因後果,你必須拿出大量的時間去塑造不同的人物和組織,所以那幾部最出名的高達,長度都向著50話靠攏。但高投入意味著高風險,這年頭願意一次性出50話年番的動畫公司,已經是鳳毛麟角。實際上,大多數公司都傾向於出13話的季番。如果賣的不好,損失也不會很大,要是賣的好,各么再來一季。

像進入新世紀以來我比較喜歡的高達OO,就是一個典型。它不敢上來就敲定50話,只能先放25話試試水,見第一季25話口碑和收視率勉強過得去,才有了後來的第二季和劇場版。那個充滿雄心壯志,什麼都先來個50話的高達年代,已經回不來了。

為什麼現在高達OVA都做UC系,同樣是這個道理。UC系有現成的世界觀,不用從頭開始塑造,能節約大量的成本。但是隨著UC系作品越來越多(接下來的《高達NT》和《閃光的哈撒韋》都屬於UC系),宇宙世紀的故事越來越複雜,新觀眾了解這個世界的意願也會越來越低,所以它很難稱得上是個長遠之計。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同屬宇宙世紀的《雷霆宙域》。

可你要是問我,高達要完蛋了嗎?我不這麼認為。從今年的動畫狀況來看,機戰動畫還是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的。甭管國家隊風評怎麼樣,至少它能引起觀眾的爭議;再加上時隔十年還能出了第三季的全金,被人舔爆(女角色)的電光超人古利特,機戰動畫的市場儘管萎靡,但基本盤還是很大。而高達系在機戰動畫里又佔了半壁江山,想把家底敗光都不容易。

另一個方面,也許有些高達粉食古不化,然而高達這個IP本身,確實在不斷在做出新的探索。高達OO的劇場版就嘗試過跳出「人與人之間的戰爭」的框架,鐵血的孤兒雖然倒退回去了,但它至少依舊敢架設全新的世界觀。至於創戰系列,可以視為改變動畫主題的又一種嘗試。而先OVA再TV化的獨角獸和高達THE ORIGIN,證明了高達商業模式同樣有改變的餘地。

富野說高達有個屁未來,這句話沒有錯。但沒有未來並不代表完蛋,高達系列本身無疑還會一直一直延續下去,它只是再也掀不起八九十年代的滔天巨浪了。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今天確定齣劇場版的《閃光的哈撒韋》。

可是即使拋開上面這些邏輯分析,我也相信高達不會完蛋。

早些年在日本玩的時候,我去台場看了那個史上最大的元祖模型。在身高18米的鋼鐵巨神腳下,我只有它踝部高。那麼大的機器人擺在面前,你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仰視它,崇拜它。那實在是……太震撼了。這種心理衝擊力,沒去過現場的人可能不太容易感受。可惜後來元祖撤走,換成了獨角獸。獨角獸的機設也挺酷,然而它的歷史意義終究沒法和RX-78-2比。好在今天發布會上說了,元祖還會回來,而且要改成可動式的。但那是在2020年,我們還要等個兩年。

我記得很清楚,在我當時的想像里:元祖抬起腳,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去。在大地的顫抖中,它半蹲下身,背後的推進器噴射出藍色的火焰,然後一飛衝天。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高達為何能歷經四十年而不倒,為何它總能讓許多人魂牽夢縈。

因為高達這個概念,本身就太他媽屌了。


不惑之年的高達,走在了下坡的路上

曾經站立在台場之上的元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玩巴士 的精彩文章:

5歐元換500原子幣!《輻射76》內購詳情公布
《殺手2》已製作完成進入壓盤階段 11月上市

TAG:電玩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