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招納賢士時,他舉薦徒弟卻隱藏侄子,只說了一句話眾人頓悟

劉備招納賢士時,他舉薦徒弟卻隱藏侄子,只說了一句話眾人頓悟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在那個充滿了戰爭的年代,出現了很多能人志士。或在戰場上為主廝殺,或在幕後給主出謀劃策。但是在古代有個潛規則,文人志士職位的上限要比武夫的職位上限高得多。所以說,就有了文人帶著武人打江山的這麼一說。他們寧願用五個武將換一個謀士。因為可以改變戰局的大部分都是文人的功勞。他們往往會決勝千里,運籌帷幄,縱觀戰場的所有形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東漢年間有著「卧龍」之稱的諸葛亮。

諸葛亮被譽為千古奇才。連他的老師都說諸葛亮是他這輩子見過最聰明的人。而諸葛亮的老師也是非常的有名的。那就是水鏡先生。劉備不惜屈尊來找諸葛亮商量大事,在諸葛亮出山之後,劉備這邊就變得非常的厲害。

但是曹操和孫權也日益強大,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最終諸葛亮還是敗給了他的勁敵司馬懿。隨後司馬懿平定東吳,統一了天下,可是不想後來被自己的孫子篡了位,改立國號晉朝。

自古以來勝者為王,司馬懿從一定程度上是比諸葛亮技高一籌的。但水鏡先生為何把諸葛亮推給劉備,卻沒有提及自己的侄子司馬懿?在諸葛亮和劉備逝世之後,眾人向水鏡先生提起了這個疑問,他只說了一句話:卧龍得其人,但未逢其時。意思就是諸葛亮跟對了人,但是卻不是時候。眾人頓時明白了原因。

從三國後面的發展來看,也印證了水鏡先生的那句話。古人云,成大事者,必天時地利人和。雖然劉備非常的仁義,但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腦子好像有點不太靈光,而反觀曹操,雖然自私奸詐,但是曹操識時務。劉備當上皇帝或許是個明君,但是在三國爭雄,確實不是他的時代。

所以說水鏡先生即使知道曹操的為人,但是卻非常的懂得順應大勢,才有了司馬家族最終的勝利。

文中圖片來源於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豪說史 的精彩文章:

項羽只扔了一把火,就燒了皇帝的阿方宮,接著秦國就滅亡了?
雍正異常討厭這家人,令其只能世代為奴,雍正:只怪你們跟錯了姓!

TAG:阿豪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