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無論你在澳大利亞廣闊的土地上步行到何處,你都很可能會看到一個常見的景象:各地遍布中餐館。

然而,澳大利亞的中餐館不僅僅是餐飲目的地。它們是文化多樣性的象徵,揭示了澳洲人的移民歷史,以及他們接受或拒絕外國人民和食物的漫長故事。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簡?奧康奈爾是《澳大利亞食物時序表》(A Timeline of Australian Food)的作者,他解釋說,中國食物在澳大利亞的商業化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第一波大規模的中國移民在金礦旁的烹飪屋裡工作。

中國人開辦的這些烹飪屋為金礦工人提供膳食,並迎合了中國人和歐洲人的口味。

在淘金熱時期,維多利亞州有很多這樣的烹飪屋,後來在昆士蘭和西澳州淘金熱期間,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中國移民到澳大利亞一直持續到20世紀,許多新來的中國人開始從事廚師的工作。當時餐館裡供應的中國菜大多是粵菜,因為很多新來者來自廣東。菜單也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包括牛排、排骨、麵包和燉菜。

然而,1901年澳大利亞白人政策出台後,反華情緒在社會各階層盛行,許多澳大利亞白人埋怨中國人的到來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同時遷怒於他們帶來的中國文化傳統,遂連續發生了許多起排華暴亂。

中國移民在短期內大幅減少。這一政策使得包括餐館在內的整個中國文化在澳洲經歷了數年的低迷。

直到上世紀30年代,由於日本侵略中國,澳大利亞對中國人民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也有所增加。澳大利亞政府修改了相關法律,允許中餐館從中國進口臨時工。

於是,一股新的中餐館浪潮開始湧現。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年)也見證了許多中國海員和難民來到澳大利亞。一些人開始在餐館工作,而另一些人則去經營中國咖啡館。

直到《白澳政策》修正(1958年和1966年)後,亞洲移民才得到鼓勵。然而,當時要從中國永久移民到澳洲仍然非常困難。

奧康奈爾稱,反華社區情緒有助於維護澳大利亞中餐館的文化認同和生存。「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總是有必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和烹飪傳統。直到20世紀50 -60年代,中國人才真正被澳大利亞社會所接受或融入。」

澳洲為何遍布中餐館?餐館變遷見證華人辛酸移民史,曾屢遭排斥

60年代之後,澳洲人開始逐步接受中國移民,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開始接受去中國餐館吃飯的想法。到了20世紀70年代,各種各樣的中餐開始進入澳大利亞,高檔的中餐館開始吸引非華人食客。

中國餐館在澳大利亞的存在有著堅實的基礎,在過去100年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政府歧視性政策和移民障礙,如今仍然生機勃勃。很明顯,這樣的歷史基礎意味著澳洲當地的中餐館將在未來繼續存在,勤勞勇敢的華人也將繼續把中華文化和烹飪傳統播散在澳洲大地之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英鳥 的精彩文章:

英國3劫匪持砍刀搶劫小店,店主臨危不懼1挑3揮舞掃帚擊退來敵
墨西哥叛逆女整容遭反對怒摘肚臍與家人決裂,作定情信物送前男友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