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我們總產生被害妄想?

為什麼我們總產生被害妄想?

平時生活中,大家是否會無緣無故的產生被害妄想?例如:站在高處害怕被人推下去或跳下去;切菜時想像手指被切掉;洗澡閉上眼睛害怕有壞人等等。

有人問,這是不是就是被害妄想症,是不是心理問題?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

在一項心理學調查中,對10個國家16所大學近千名的師生進行問卷訪談後發現,有近94%的人產生過這種想法,心理學也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侵入思想;

類型有很多,像是疾病感染、被他人殺害、害怕自殺或其他不合情理的想法。

所以,今天心理說的話題我們就來談論你有過怎樣的妄想經歷,為什麼我們總是產生這種被害妄想,這是不是心理問題呢?

為什麼我們總產生被害妄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侵入性思想與被害妄想的區別

被害妄想症是心理疾病中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一種類型,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些經常發生的思想,只是用被害妄想這個詞語進行描述,並不屬於心理問題。大部分人的這種想法只是一閃而過或離開場景後思想消失,並沒有感覺到精神上的痛苦與矛盾,所以,它們只是侵入性思考。

只有當你出現這種被害妄想,並且伴隨著精神痛苦,如:無法自拔、非常苦惱、強烈的罪惡感、自控力下降、幻覺、無自知力、強迫行為,情緒障礙等問題時,這種時候就應該求助於專業的精神心理機構去治療了。

當然,有一些被害妄想的發展的確經歷了類似於侵入性思考的過程,但是普通人能夠分清現實與幻想、擔心與恐懼的區別,這也是為何我們一直產生被害妄想卻並不會有心理問題。

為什麼我們總產生被害妄想?


侵入性思想的心理來源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侵入性的思想的來源為人類對過去的經歷、大腦中的記憶等方面的認知過程。

比如說,我們曾經在電影或現實中看到過有人墜樓、手被刀子割傷等情景,所以,這種場景重現時,我們的心理會潛意識的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自然的,我們就會遠離這種場景或者稍加註意而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這種思想比較著名的案例是英國首相丘吉爾,他無法站在靠近房屋邊緣或窗口的位置,因為他總是有一種想要跳下去或被人推下去的想法。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種幻想可能來源於潛意識需要滿足某一項內心的願望或重複潛意識中的傷痛。

例如:童年遭受過的情感或身體上的虐待,這種傷害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潛意識中依然被留存為一種可能性的恐懼狀態,便有可能產生一些被害妄想的想法;

或是很多人都有一種經歷,手被割爛後,從疼痛、擔心、慢慢痊癒,但有一些人會比較享受這種疼痛的感覺,甚至自己製造疼痛,這是一種自虐傾向。

為什麼我們總產生被害妄想?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在其理論中提到,這種疑病、疑被害的想法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每個人內心都有生存、健康等慾望,所以人會為自己的健康、生命而擔心。

人的精神層面本身就存在一種自我調節的心理作用,在這種作用下,人會不自然的產生一些我們出現過的思考,但是,一般人同時也會產生自我保護的相反思想,所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我們常常能夠保持理智的想法,這是一種安全感、存在感以及精神穩定的心理機制

所以,結合上述的理論,我們產生的那些想法其實並不可怕,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所有思想的產生都有著不同的心理作用下的影響。

出軌能原諒嗎?
焦慮抑鬱的正念療法|「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TAG:深科失眠抑鬱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