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最近,爸爸媽媽們的日子似乎很不好過,因為「扎心」的事太多了:前有當爹的「詐屍式育兒」;後有給熊孩子輔導作業引發心梗……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不過,一位校長的講話卻讓許多爸媽得到了安慰,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上轉發評論稱:「反正是寬慰到我了……轉發的一定是給爸媽的。」

這段精彩的校長講話內容如下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這段講話很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網友表示:要把這段話保存下來,輔導自家孩子做作業之前先讀三遍。當然,也有一些拒喝雞湯的「反對派」。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只是,無論這段講話是否有道理,它傳遞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觀念和心態。

如今,很多家長或許都面臨了一個難題:面對孩子的不盡如人意,我到底是該拼,還是順其自然?

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有些家長自從成了父母,就整天活在過度的擔心害怕之中,擔心孩子會身陷危險,擔心孩子的行為會出現偏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我們卻往往忽視了,在家長焦慮的同時,很多孩子也是苦不堪言。

今天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很多家長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於是,為了追求那些我們認為虛幻飄渺的目標,就產生了許許多多今天看起來本不應該產生的現象,比如,我們更加看重「搶跑」。

我們可能都看過馬拉松比賽的場景,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萬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也不能決定哪一個就是最先達到終點的。

我始終不認為強化訓練能培養出我們所謂的成功的人,當然成功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有句話是,「行行出狀元」,我理解就是無論採取對哪種人群進行統計分類的方法,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正態分布的。一個優秀的廚子可能不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反之,也是這樣。

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難道我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都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當然,達到這樣境界的老師、學校和家長,並不多!

一旦和周圍的人一對比,大多數人還是慌了神。


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這段話扎心了……


今天的孩子不止活在爸媽的視線里,還活在各種班級群和補習班群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被比較。

爸爸媽媽們最焦慮的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太過優秀,而是因為那種優秀會讓自己容易滋生出「自己以及自家孩子不夠努力」的小心思。

所以,一流的家長最終拼的是心態:不拿自己孩子的弱勢跟別人孩子的長處比較,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努力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金子」,並想方設法讓「金子」光芒萬丈。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販賣焦慮,也不亂灌雞湯,因為他們明白「成功」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最好的教育,不是撒手不管的靜待花開,而是敏銳地捕捉到孩子的興趣點,想盡辦法讓孩子在興趣中找到滿足感,調動他們的內在驅動力,將興趣變為生命的一部分。

當然,只要你默默耕耘,做好這一切的努力,花開花謝自然有它的規律。就讓我們收起焦慮,以陪伴孩子成長的姿態,選擇適度地放手,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成為他自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