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幾個獨家時間管理tips,讓我努力又會玩!

幾個獨家時間管理tips,讓我努力又會玩!


每當到了年底的時候,身邊的人最愛說的一個字就是

「忙」




忙著寫總結、忙著沖業績、忙著做報表,別說一起出來約個會喝個茶的時間,我身邊大部分同事連好好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可我呢?每天準時吃飯、準時下班,每周還要固定去上課看電影,特別得悠哉游哉。






其實我今年的工作量不僅是去年的翻倍,更有不少約稿,平均下來每天要寫4篇左右的原創稿件,還要和不同的人進行反覆溝通。起初我也不適宜這樣的節奏,美容覺也睡不好,飯也沒時間吃,弄得自己超累。




彎路我也走過,照本宣科地學別人分享的時間管理。不僅時間沒管理好,工作生活更是一團糟。通過了解了身邊幾個又會玩工作又充實的姑娘的時間管理辦法,又針對自己的節奏進行了調整,現在的我不僅工作都能完成,還有固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好啦,現在就分享一下我的時間管理是怎麼做的。




1.



別怕完不成目標,要對最糟糕的情況有準備




我想你們之前都和我是一樣的吧,按照網路上的時間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書上說一定要完成目標,給自己施加壓力進行心理暗示。好的,我照做就是了。明明是輔助自己提高效率的辦法,最後卻變成了不得不拚命去做的雞肋目標。




在進行時間管理之前,首先還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完不成會有什麼後果,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後果。




比如我會在每周日晚上抽出大概一個小時時間,粗略地預估一下

下周的工作量會有些什麼,哪些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團隊一起做的,哪些是必須在下周完成的,如果做不完會導致什麼後果。







這個時候我會繼續對做不完的後果進行一下分類:

有的工作做不完可能無傷大雅因為本身難度就很大;有的約稿拖稿可能會影響後續合作;有的項目做不完拖慢進程也許面臨被公司開除的風險

等等。




在做之前先想到最壞的結果,

抱著可能會被辭退的心態來破釜沉舟的工作,往往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提前對最壞結果有個心理準備以後,把目標階段化分解,把龐大未知的焦慮分成階段性已知的焦慮,就不會出現面對目標手足無措的感覺。






按照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一般會引發辭退風波的工作,往往並不是需要一兩天內完成的工作,而是工作量大、協同部門多的公司「明星項目」,這種項目在執行時往往會出現各種變化,所以不可能也不適合只制定一個最終目標,而是應該將它

逐步拆解,細分為每周甚至每天的目標來進行。




而像是其他不涉及到部門協作的工作,一般我不會大費周章地進行拆解,只是按照死線規定的時間按部就班地推進。




2.



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有清醒的認識




以前我做時間管理時,往往不會預估自己的效率,而是直接均等地劃分時間安排工作,就導致有些工作時間特別緊張,如果不加班加點根本就完不成。




後來我做了個改變:在做時間管理前,除了合理拆解目標,分配時間外,

先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認識,這樣就能預估出每一項工作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大致需要的時間是什麼。







比如約稿,我曾經就不太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經常會造成「扎稿」的情況,最後不得不一連熬好幾個通宵來還債。




後來我開始在每次自己寫稿的時候注意一下時間,不同題材不同類型,需要搜集圖片與否這些都考量進去,然後得出自己在寫每一種不同稿件時大致需要的時間。




如果你是新手,即使是同類型的工作所完成的時間也會差別很大的話,那我的建議就是在同類型中進行再次細分。




還是用寫稿件來舉例:比如同樣是科技類文章,也可以區分熟悉&陌生領域;在熟悉領域中,還能繼續細分持續關注和偶爾關注等等。




總之在工作效率估算時,如果所涉及的業務情況複雜多元時,就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切割式的細分,當你的分割越細得到的估算結果也就越精準。




這樣就會在很多事情砸過來的時候,提前對自己的完成速度有個大概預估,才能開始對時間模塊進行細分。




當然每個工種不一樣,需要預估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是原理還是相同的。從開始做,到最後整個結束的過程,掐表得出自己需要耗費的時間。




很多時候,工作中會有不少耗費時間需要反覆確認的事情,既然不能去計算和預估別人的時間,就只能把涉及到自己的部分盡量精確。




3.



碎片時間就是要用來浪費




在很多時間管理書籍和分享中,都提到要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比如在地鐵上也要回個郵件,寫個總結,我開始當然也會堅持這樣做啊,但堅持了幾個月發現聽app課程的同時刷微博,課程講過什麼根本沒記住……




下了專業書籍在手機里看,結果看著看著聊起了八卦;最後我乾脆隨身攜帶紙質書,沒翻兩頁就睡著了差點坐過站。




對於我這種沒有強大自制力的人來說,這種利用碎片時間的辦法可以說不僅毫無收穫,還讓自己有種變成機器人的感覺。所以

碎片時間既然名為碎片,浪費一下也無妨。




打遊戲看八卦,雖然看似浪費但是對自己心情是個調節。從機器人變成了一個活人,等到真正開始做事會更集中。






分享兩個我常在地鐵上玩的app,一個叫starwalk,會提示你各種星象還能認星座。






iMuseum,雲集全球各種展覽的時間地點還有心得分享,可以在地鐵上做看展攻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感,很多時候利用碎片時間這句話更多的是給自己心理安慰。最後的結局就是不僅碎片時間又被浪費了,還讓自己充滿了「我怎麼這麼沒有自制力」的負罪感。






與其這樣不如就乾脆「浪費」掉碎片時間算了

,我一般在地鐵上的通勤時間是一個小時左右,這一個小時里除了工作上不得不回的微信以外,其他時間我都用來刷遊戲日常任務再看看微博或者和朋友聊天。




但是

進了辦公室,無論是聊天還是微博我都會統統關掉,百分百地開始投入到每天既定的工作中。




而且我覺得,如果你開始進行時間管理了,就一定是對自己的現狀有所不滿要改變的。那就別再說什麼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話了。




如果方法都試了,還是做不到那你需要的不是學習時間管理方法,而是要去好好和心理醫生聊一聊,怎麼從心理層面根治拖延症。




4.



善用時間切割法,對自己狠一點




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試試切割法對自己進行訓練,讓自己更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做事。

切割,就是把一天的時間切割為碎模塊,並且每一個模塊設置死線

一旦到了死線時間,無論之前的事情到了什麼程度都立刻開始新模塊的事情,人為地訓練自己集中與及時切換的能力。同時

從多線程處理事情變成單線處理,效率更高也能更集中







其實這也是我從朋友那得到的秘訣,不得不說真的好用。





舉個例子,我的工作日是這樣安排的,一天四篇稿件,分別是對應不同平台不同需求的,稿件A的撰寫時間是9點-11點,稿件B則是從11點到12:30。在11點的時候,無論稿件A進程如何,我都會立刻停下,去寫稿件B。




在開始訓練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我以前總會邊玩邊做事,經常是到11點時A寫了一大半,停下以後晚上又要重新找思路繼續寫完,甚至最後直接到了死線時才勉強趕工完成。




趕工出來的東西自然質量上會比較差,結果就是不僅挨批還要返工重做。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誰也不願意總因為這種事情被批,尤其是不涉及到任何外力影響,只是因為自己邊玩邊做事而造成這種局面。






類似於這樣的軟體應用市場有很多,搜一個來用就是了。





在做切割法的同時,配合每天的總結效果會更好。

今天有什麼事情沒完成,是因為分心還是其他外力的影響導致,在明天的安排中哪裡可以進行改進而提高效率。




我對自己經常出現的3種情況,找到了逐個擊破的相應方法:




● 

如果因為總是玩手機導致效率低那能不能在工作時把手機鎖起來,或者一個工作號一個生活號,上班時間只用工作手機。




● 

如果因為總在刷手機上的軟體,那是不是可以考慮卸載一部分手機軟體,或者可以利用手機的應用程序鎖定功能,讓某些娛樂app暫時無法開啟。




● 

一邊工作一邊看網頁的問題,可以通過設置防火牆黑名單來解決。




雖然看起來麻煩又苦,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形成習慣以後,不需要這些外界的干涉也能做到模塊時間內的集中。




對了,別忘了每個整塊時間之間夾雜休息的碎片時間,和自我獎勵時間

。比如我今天上午預計90分鐘寫方案,但是提前15分鐘左右完成了,那這15分鐘就會連同我本來為自己安排好的10分鐘休息時間,合併為25分鐘的超長休息時間。




5.



擔心生活與工作失衡?時間賬本了解一下




大家應該都會有過工作太拚命,感覺自己個人時間被壓榨到極限,結果導致家人抱怨,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團糟的經驗吧。而生活上出現問題,又會反向影響工作。




我曾經就是,照本宣科做時間管理,工作完不成就壓縮生活上的私人時間,周六日也要加班工作。連寵物也沒什麼時間管,最後弄得貓都不認我了。




如果你和我有一樣問題,自己預估的感覺總是不太準確,

時間賬本這個東西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比例







不想手寫賬本的話,介紹這個叫aTimeLogger的app給你們。





做法也特別簡單:用多少時間做了什麼記個帳,

分類就是工作或者生活

。每周總結時可以直觀地看到有什麼可以調整的地方,順便衡量一下是不是工作與生活之間快要失衡(我的佔比是工作6,生活4)。比如跟工作相關一些衍生知識的學習,肯定是算在工作那邊的,超過比例時,

工作不能減少但工作衍生的知識學習時間可以降低







它比較厲害的是可以導出excel,這樣會更直觀。





另外,大部分時間管理都會說按照緊急程度來劃分,我倒是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

在不影響Deadline的前提下,把事情按照對心情的影響程度來劃分




像我自己而言,寫稿是比較開心的,與人溝通對我來說就有點苦,

一件開心的事情搭配一件不那麼開心的事情,也算是一種平衡




再比如說財經類的內容對我來說就比較苦,因為需要查閱的內容太多,我也並不太會看財報,就會很頭疼。那我會在寫財經稿件前先寫娛樂稿,讓自己的狀態High起來,這樣寫財經時會更容易進入狀態。




在寫完財經稿件以後往往會有種筋疲力盡的感覺,那我會給公司的內刊做排版,因為對於我來說,排版這件事真的很好玩就像小時候畫畫一樣,所以也算是開心的休息。









其實時間是固定的,所謂時間管理更多的是如何聰明地規劃自己。這五點乾貨,算是我經過這一年來的實踐調整後,篩選出來最有執行價值的時間管理辦法啦。希望能把你們從年底的忙碌中稍微解放出來一點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ueen主義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好物|小紅書上很多人寧願跑步,也要吃的月餅什麼來頭?
初秋換季買鞋攻略:你只需知道這幾個流行點就夠了!

TAG:Queen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