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林大戰張一鳴我糊塗了?今日頭條陳林:積極承擔平台管理責任

陳林大戰張一鳴我糊塗了?今日頭條陳林:積極承擔平台管理責任

陳林大戰張一鳴我糊塗了?今日頭條CEO陳林:頭條積極承擔平台管理責任

陳林大戰張一鳴我糊塗了?今日頭條CEO陳林:頭條積極承擔平台管理責任 六問張一鳴:沒有價值觀的企業,何以談社會責任?

凌通社 讀報 一鳴驚人研究中心 今天

【小編按:這幾天自媒體傳統媒體都在刷屏今日頭條信任CEO陳林的各種背景和發言,假如以前沒看過今日頭條,也沒看過張一鳴關於價值觀的論斷,你一定會覺得今日頭條是一家具有核心價值觀的現代企業,但最近一年的歷史都告訴我們,今日頭條這家公司,在價值觀方面屢敗屢戰,從傳播低俗色情被網宣辦查處、到低俗的內涵段子被永久封禁,從二腳跳廣告都非法金融,假如用無惡不作來說張一鳴可能又要來起訴我,那麼用屢教不改一定是不會錯的。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陳林,假如做的一切如他說的,那麼今日頭條可能不僅僅是價值觀優秀,可能還會是道德楷模,只從陳林的口號中,小編都覺得陳林在大戰張一鳴的價值觀了,然而,聽其言觀其行,今日頭條的內容有變化嗎?今日頭條的低俗解決了嗎?大家可以自己去判斷。反正小編是糊塗了。

今年1月1日,小編在網宣辦處罰今日頭條的時候,支持政府處罰今日頭條,結果今日頭條既然把小編告上了北京法院,並且毫無道理地發表文章稱小編為黑公關,當小編把今日頭條告上上海法庭的之後,還不斷用管轄權異議的辦法堅決不出庭。

尼瑪的的,現在今日頭條都想上市了,張一鳴都想退出今日頭條的管理了,你還不來嗎?】

洗白為上市張一鳴要金蟬脫殼:今日頭條不是一個獨立公司陳林的CEO是什麼?

【1月1日文章】35歲的億萬富翁張一鳴:2017年之中國低俗** 今日頭條是個什麼東西?

今日頭條CEO陳林:頭條積極承擔平台管理責任

11月17日,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更名為「生機大會」之後首次舉辦。今日頭條CEO陳林宣布今日頭條將進行生態升級。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深耕粉絲生態,幫助優質創作者更好地變現;二是推出小程序,引入更多平台生態建設者;三是開放技術模型,和行業一起提高平台生態標準。

今日頭條的slogan是「信息創造價值」。陳林觀察後發現,整個內容行業也是朝著「價值」的方向發展的。全球範圍內對平台的要求在提高。內容平台,如何在利用技術手段促進信息流動的同時,鼓勵優質內容、打擊低質內容,已經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

陳林表示:「內容生態要長遠發展,平台必須主動負起內容管理的責任。在內容安全和質量上,今日頭條一直用業界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模型打擊盜版、識別謠言、反低俗。」

據了解,今日頭條目前投入了萬人專業審核團隊,並搭建、低俗、標題黨、虛假信息、低質模型180多個,結合人工、技術手段,有效提升了內容審核的效率和準確度。後續今日頭條計劃對外開放更多技術模型,包括闢謠模型、打擊標題黨模型等。

陳林表示,今日頭條鼓勵原創作者,尤其是鼓勵優秀的原創作者,對低質作者堅決打壓。比如,今日頭條對開放的「靈犬反低俗助手」,正是基於今日頭條反低俗模型,這是國內首款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反低俗的小程序。用戶在輸入框內任意輸入一段文字或文章鏈接,即可檢測內容健康指數,並給出演算法鑒定結果。上線至今,已經有150萬人次使用了「靈犬」。

六問張一鳴:沒有價值觀的企業,何以談社會責任?

2016年12月15日 22:10

來源:豬三藏說

昨天的朋友圈,被貼著「青年意見領袖」標籤的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再次刷屏。在與《財經》記者對話模式的採訪環節中,張一鳴輸出了自身對技術與人文、責任與價值觀之間關係的個人觀點。文章發布後,引發了業內的廣泛熱議,圍繞張一鳴的觀點,衍生出低俗內容是否應該存在比較級、價值觀等更多問題的討論。

閱讀過全篇內容,這段採訪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是,頭條未來的路該如何走,這個80後CEO的內心似乎也充滿矛盾。因此,筆者想就對話環節中產生的幾點質疑請張一鳴同學作答:

一、關於低俗內容

1、低俗內容是否應該存在「比較級」?

今日頭條用戶因飽受平台低俗內容困擾引發大規模吐槽已不是首次,今年9月,蘋果下架頭條事件時甚至引發了媒體和用戶對平台狂轟濫炸式的「群毆」。

張一鳴在採訪中回應,外界對今日頭條仰賴低俗內容成功的觀點是偏頗的。Low的內容肯定存在,但頭條從不主動Push,目前「特別低俗」的內容已消失;「我本身並不認為低俗有什麼問題。」

此段採訪中,財經記者記述了一段相當犀利的問題——「你的意思是『特別低俗』的已經消失了,留下的是『比較低俗』的?」對此,張一鳴並未正面回應,而是用了「不能完全做到,總有漏網的」、「它有邊界,有一點點擦邊的,並不是要全部去掉」這樣的措辭作答。

作為一家號稱5億用戶、坐擁5000萬日活熱門資訊APP的掌舵人,張一鳴,我想問問你,低俗的內容是否應該設有比較級?既然用戶始終是今日頭條的核心,當用戶在網路上一邊倒式的吐槽你們「沒節操」、「迎合惡趣味」時,能不能拿「特別低俗的內容已消失」堵住悠悠眾口?

誠如張一鳴自己所言,頭條是內容聚合平台。既然不輸出價值觀,也不要自行像電影業一樣給內容分級。低俗就是低俗,別找借口。何況,在你眼中,低俗本來也沒什麼問題。

為了迎合所謂的「大眾屬性」,今日頭條一度充斥著游弋在尺度邊緣的大量涉黃、三俗新聞資訊,憑藉滿足人類劣根性的八卦、獵奇等心理而獲取更多用戶留存。之所以飽受爭議,說白了,是用戶無法忍受你一面打著滿足他/她個性化需求的旗子,一面為其推送難以抗拒,但內心實則極其抵觸的低俗內容。這不是個性推薦,而是共性綁架。

打個比方,這就像你沒有殺人,卻為他遞上了刀和繩子。所謂的低俗內容推送誠然無法受到法律限制,但滿屏的用戶吐槽,就是對你平台赤裸裸的道德譴責。這個擦邊球,我服氣。

原文截圖

前陣子風傳騰訊要投資頭條,引發一大波自媒體打嘴仗。三表曾藉此事發表觀點,將今日頭條比喻成了「互聯網上的破爛王」,並借馮大輝曾經提出的「屎殼郎推大糞」理論對頭條的低俗內容大加批駁:「我今天看到「今日頭條」給我推送的《女孩洗澡時會站著尿尿嗎?》,我想,他說的屎殼郎不就是『今日頭條』嗎?這是我的閱讀習慣嗎?......如果說這就是今日頭條機器學習的實力,那我還是勸這些機器人少看點『天天快報』和『草榴』吧。」

2、內容灰色地帶邊際如何定義?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下張一鳴所謂對今日頭條對低俗內容的整頓。11月3日,今日頭條官方微信發布了一則處罰通告,稱僅10月份就有254個頭條號因涉及色情低俗內容被處罰。這是頭條號平台連續第三個月發布低俗內容整頓通告——看起來成效顯著。

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自媒體賬號「神經堂」發文稱,今年7月28日註冊申請頭條號,一周多後轉正。由於有幾次發的文章配圖可能不太合適(確保絕對沒有露點之類內容),第二個月連續很多文章都被同樣的理由拒絕——「色情低俗」。然而,當其在該平台里搜索相關的內容時,卻發現自己發布的內容與平台上被推薦的內容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擦邊球的意思,大家自己細細品味……

3、直接獲利和間接獲利區別在哪?

張一鳴也坦然承認,今日頭條不力推低俗內容,甚至一直在打擊,但以前確實會給新用戶的信息流裡面放上低俗內容。甚至強調核心是頭條沒有靠低俗內容獲利,因為低俗內容反而會傷害其商業利益。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我們沒有拿著限制級內容直接賣錢,所以不算依賴它獲利,而且低俗內容會對品牌美譽度造成傷害,所以這樣的事兒我們不會幹,也是我們與「草榴」等所謂無節操平台的明顯區別。

眾所周知,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流量始終是硬通貨,也是企業平台獲取商業利益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如果說低俗內容帶來大量用戶停留時長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那麼頭條今年預計將實現的60億的廣告營收,又有幾分該歸功於低俗內容?

原文截圖

還是那個罵頭條的三表,表達了自己對60億收入的氣定神閑:「有了用戶,就一定會有收入,再小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廣告,這是被驗證了的。我只是無法認可、欣賞你卓越的製造垃圾、撿垃圾的實力,你並沒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做一個互聯網上的破爛王,並沒什麼可驕傲的,對吧?」

看到這裡就有莫名的喜感,因為這讓我想起了「貞潔牌坊」的故事。「低品質內容帶來流量的高速增長」與「高品質內容塑造品牌的進程緩慢」二者之間出現矛盾,前者迫於現實,後者基於理想。我要是張一鳴,也會覺得很無奈,而無奈背後的選擇,已經顯見。

二、關於企業價值觀

1、價值觀對企業不重要,什麼才重要?

《財經》採訪內容中另一個讓筆者困惑的地方,就是張一鳴對於價值觀念的一系列輸出和解讀。張一鳴表示,企業和媒體的區別在於,媒體要有價值觀,但頭條不是媒體是企業,企業都要有社會責任感,但不能準確判斷高雅還是庸俗;大部分人需要圍繞一個東西轉,用戶需要一些沉迷。

且不說「用戶沉迷論」觀點的正確與否,作為一個聚合媒體APP,今日頭條在用戶眼中就是一個超級媒體平台。頭條上聚合的內容,無論是文章還是短視頻,用戶都必須在頭條的客戶端內進行閱讀瀏覽。媒體標籤,是用戶對今日頭條品牌最直觀的認知。然而,把自身定義為技術平台的今日頭條一直彪炳自身只是「內容搬運工」,想請張一鳴作答,今日頭條是否不需要接受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內容、版權等問題監管?你要如何自圓其說?

退一步講,即使如張一鳴所言頭條不是媒體是企業,難道企業就不應有自身的價值觀?沒有一個明確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構成,何以談社會責任?你所謂的「提高分發效率、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不是企業價值觀,而是實現整體KPI的泛性考核標準。

還是想問問張一鳴,有看到百度這一年的「狗血」經歷嗎?

從「血友病吧」到「魏則西事件」,百度今年的企業發展可以用近乎失控來形容,也是對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不作惡」價值觀直接惡果的真實反映。像百度般一度喪失正確價值觀誠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將企業文化和產品理念完全捆綁。

現在看來,為機器賦予「作惡能力」的,始終是人。今日頭條倡導的機器分發,如果僅僅為機器輸入冰冷的運算邏輯而不灌輸價值觀,如何做到讓每一個有溫度的用戶個體獲取應有的體驗?

2、掌舵人與產品理念的徹底割裂?

作為今日頭條核心集權的掌舵人,張一鳴卻在文中強調,自身對社會、商業、政治、文化的價值觀不會強加給頭條,「我是我,產品是產品」。

那麼,產品方向究竟誰來把控?

無論是BAT時代的三大巨頭人物,還是京東、58同城等後起之秀,企業文化和產品理念無一不沾染著掌舵人極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和價值觀念。優秀的產品經理才能帶出成功的產品,已經在業內成為一種共識。

張一鳴表示,今日頭條不設主編。如果頭條有主編,會不可避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內容,而我們做的就是不選擇;不覺得演算法要和人性掛鉤。

演算法與內容,始終是個性化推薦平台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不讓演算法沾染人性,那麼生產內容的自媒體人呢?作為炙手可熱的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吸引了大批頭部作者和草根自媒體的註冊,每天絞盡腦汁發文章。今日頭條的平台定性是不干預人性,但自媒體對內容撰寫方向的把控,卻是根據人性變化的市場行為。

何況,如果說完全沒有干預人性,頭條幾百號被配編在「產品運營」部門下的編輯應該也不會認同。

3、專業主義與用戶選擇是必然割裂的兩條內容出路?事實上,昨日與張一鳴同樣被刷屏的還有一家做內容的公司。昨日早間藍鯨傳媒報道稱,搜狐裁撤編輯崗位,或將新聞門戶改為自媒體平台。消息一經發布,業內嘩然。如果內容屬實,不僅意味著老牌門戶代表宣告自身的徹底轉型,也代表著搜狐門戶在曾經堅守的原創內容和專業內容陣地上的徹底自我放逐。

幸而不是。

「搜狐新聞編輯流不是減弱,而是要加強」,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在事件發酵半日後打破了沉寂。搜狐官方聲明也表示,正在加強編輯流內容選擇的水平功力和價值觀,對新聞編輯職責進行重新定位,聲明強調,搜狐始終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總結兩家昨天的新聞內容,搜狐定位了「專業」腔調,而今日頭條則重申了「用戶」關注。那麼,「專業主義」與「用戶選擇」是否成為必然割裂的兩條內容出路?

張一鳴在對話中表示,「我本身並不認為低俗有什麼問題。你在機場看到的雜誌是一回事,在火車站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是因為證明自己高雅而指責它。」

這讓很多人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如何讓火車站的人流接受機場雜誌

作者:國際投行研究報告

鏈接:https://xueqiu.com/6136765611/117148666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投行報告 的精彩文章: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連成7,000萬人口大都市帶 經濟產值佔全國GDP的12%
民企座談會上沒許家印王健林 瑞士信貸:中國房地產進入新常態 下調碧桂園和雅居評級

TAG:國際投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