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為何總缺糧,韓國的做法值得學習

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為何總缺糧,韓國的做法值得學習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場戰爭的勝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勤供給,所以說要想打一場硬仗,不是光靠喊口號就能戰勝強敵的,靠的都是實打實的軍備物資。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失敗原因很大程度就在於「缺糧」。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當年劉備駐軍新野時曾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諸葛亮未卜先知以《隆中對》為劉備三分天下,也正是在軍事諸葛亮的扶持下,劉備才能在三國時期稱霸一方。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也不是萬能的,他至始自終也沒真正解決蜀國『糧草匱乏』的問題。

事實上,諸葛孔明北伐缺糧是有原因的。蜀國雖然佔據的是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成都平原,可是糧食有了但運輸問題卻一直難以解決。常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年諸葛亮北伐為了掩人耳目走的正是蜀北小道,在這樣的天塹上蜀軍只能是用人力或者小車運糧,時間一長糧食自然難以供給。再加上整個蜀地人口稀少尚不足魏國總人口的一半,將士多了農民自然也就少了,所以說諸葛亮能夠調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足以與魏國一較高下,諸葛亮伐魏無疑是以卵擊石。

翻開諸葛亮北伐的那段歷史,我們會發現蜀軍伐魏的路線只有兩條:要麼翻過秦嶺要麼繞道甘肅。但是因為前三次北伐的失利,漢中被魏國一點點給蠶食了,以至於後兩次諸葛亮只能繞道甘肅出師,蜀軍星夜兼程趕到前線時早已是疲憊不堪,而此時因路程更遠糧草運行更加困難。

反觀動亂不安的戰國時期,卻很少出現因糧草短缺而全軍潰敗的問題。如果說蜀國是因人口稀少導致的軍需問題,那戰國時期實力最差、國土最小的韓國,為何都能在百年的諸侯爭霸中尋得一線生機。事實上,蜀軍的糧草問題,更主要是來自製度方面的缺陷。戰國時期,韓國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戰時上陣殺敵,和平時期多數卸甲歸田。而到了三國時期,兵役制度已改成終生制的,你一定入伍從軍國家就會養著你,即便沒有戰事士兵也要呆在部隊待命。人力資源的浪費就造成了蜀國缺糧的主要原因。

正所謂:「鏖戰比後勤,決戰比兵力」,諸葛亮要是早早明白這一點,北伐的失敗或許就有機會規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唐僧有一厲害法寶,可保一路平安卻從不使用,究竟為何?
這條河水質偏紅,一下雨像「流血」,還被譽為「美酒河」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