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野心家劉焉:漢末大亂的始作俑者之一

野心家劉焉:漢末大亂的始作俑者之一

作者/雜曰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清朝趙翼《廿二史札記》有雲:「兩間王氣,流轉不常,有時厚集其力於一處,則帝王出焉。」中華上下五千年往往大亂之時能人志士輩出,漢末三國無疑就是這樣一個英雄滿地跑的時代。在這將近一百年的風雲時代,益州牧劉焉只是一個小人物,然而這個小人物卻是由導演親自客串的。

一、早年

與自稱是中山靖王后裔的賣草鞋的皇叔不同,劉焉是正經的漢朝宗室,他是西漢魯恭王劉餘(就是拆孔子家發現古文經的那位)的後裔。劉焉祖上遷居到竟陵(今湖北天門),幾百年下來發展的還是很好的,一直到他這輩家族依然沒有衰落很堅挺。所以劉焉年紀輕輕就能因為宗室的身份授中郎(秩為比六百石,中級幹部),還能拜師於當時的大名士祝恬(官至司徒)(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對比一下同時期的劉皇叔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延熹三年(160年),由於祝老師去世劉焉辭官為老師服喪(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本來按照道理學生是沒有義務給老師守孝的,但是劉焉就是那麼別具一格。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作秀,總之這件事為劉焉後來的從政之路攢下了大資本。漢朝還沒有科舉當官主要是靠「舉孝廉」,劉焉這個人名聲還是不錯的沒什麼貪污腐敗的消息,說他「廉」還行;「孝」就更不用說了老師的喪都服,更不必說對君王對父母了;加上他服喪期間還開館講學,學問都高的不得了。所以服喪一結束,他就被當地官員舉薦為賢良方正,之後一路官運亨通到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的時候已經官至太常(兩千石,高級幹部)(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

二、廢史立牧

照這個速度的話劉焉在好好乾,過幾年就能當上三公了,然後再蔭庇蔭庇子孫,多少年之後社會上也會誇讚人家「竟陵劉氏,四世三四五六七八公」。歷史的軌跡應該就是這樣了,然而壞就壞在時代上了。當時漢靈帝治下的東漢中央政府,重用宦官,政治衰敗,大興「黨錮」大批官吏被抓捕下獄處死,朝廷高官是人人自危,劉焉雖然暫時沒被牽扯進去但也是過得謹小慎微。面對波譎雲詭的朝廷,劉焉不想再躺這趟渾水了,他想脫身離開中央以保全自家宗族。

但是朝廷的太常也不能無緣無故就離開啊,況且就是離開中央如果自己沒有勢力的話,朝堂上來個小人挑撥保不齊哪天就被抓回去了。還是一句話歷史的進程很重要,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雖然到這個時候大叛亂已經撲滅了但是黃巾軍遺部還是在各地流竄(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傳),本來小股流民應當翻不起什麼大浪的各郡太守就能消滅了,不過這幫黃巾軍流動性很強,當時東漢有上百個郡(《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往往各地郡守率兵來鎮壓的時候他們就跑到其他郡的地界去了,離了自己的地界郡守就不能越界去用兵了,只能幹看著,如此幾次搞得各地郡守疲於奔命。劉焉就抓住這個機會向漢靈帝上了那道著名的《建議選牧伯》,他在奏摺中向皇帝建議「一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二天下紛亂的原因是地方長官貪贓枉法、盤剝百姓,建議挑選一些清廉有名望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

好,先說第一點「廢刺史置州牧」,東漢將地方上一百多個郡分為十三個刺史部(一個司隸校尉部+12個州刺史部),每個州設置一名刺史,不過州並不是行政區劃,刺史的品秩也很低才六百石(後漢書·卷一百一十八·百官志五)別說太守了連縣令的級別都比他高,而且刺史沒什麼權力最大的就是監察權,說白了就是皇帝派到地方監督各級官員然後回來給皇帝打小報告的。

所以這時候劉焉建議,各郡太守抓黃巾賊抓不過來的一個原因不就是各郡地方太小黃巾賊太能跑了嗎,今天流竄到這明天流竄到那的(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傳),這樣我們把這個十三個州給他變成實際行政區域,刺史改成州牧再給他加上行政權、軍事權,由十三個州牧帶兵鎮壓各地叛亂,這樣一來州牧管的地方大黃巾賊就好抓了。再說第二點,劉焉這個選擇地方官的標準是為自己定製的,首先劉焉本身還比較清廉也沒有什麼醜聞;再來有名望劉焉本身是漢朝宗室又曾得地方舉孝廉,現在又擔任太常,州牧之位捨我其誰。漢靈帝經過仔細思考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於是下詔「廢史立牧」。

三、割據

於是中平五年(188年)劉焉被任命為益州牧(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走馬上任。上任之後劉焉做了這麼幾件事

1. 興建治所。刺史本來是沒有固定治所的雖然現在改為州牧但是同樣沒有治所,劉焉到任後駐紮在綿竹(今綿竹),並且修築城池、廣積糧食,把綿竹打造成益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

2. 斷絕與朝廷往來。劉焉到任後不久,「五斗米教」領袖張魯得勢,初平二年(191年)張魯佔據漢中(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由於漢中是益州聯繫朝廷的重要通道劉焉就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

3. 招兵買馬。中原大亂,不少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於是收編了他們,稱為「東州兵」,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

4. 扶持子嗣。劉焉有四個兒子(劉范、劉誕、劉瑁、劉璋),劉焉入蜀的時候其他兒子都留在中央只有劉瑁跟隨這並且沒過幾年就病死了,於是劉焉向朝廷謊稱自己病重,當時的漢獻帝的小朝廷在長安風雨飄搖,為了獲得地方實力派劉焉的支持於是決定派劉璋去益州慰問他,劉璋一到劉焉就不放他回去了留在了益州,培養起來準備接班(三國志·卷三十一·劉二牧傳)。

經過幾年的經營整個益州已經是劉焉家的小王國了,朝廷詔令不可能也達不到這邊。劉焉的做法開啟東漢末年割據的先河,各地州牧紛紛效仿,如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冀州袁紹等等等等。由於州牧掌握一州的行政軍事大權,所以漸漸的級別也提到了兩千石成為一州的最高長官,郡守縣令也就慢慢變成了州牧的下級。如果說一個郡太小了不容易割據的話,那麼一個州割據起來就方便多了,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劉焉,某種意義上他可以說是漢末三國乃至魏晉南北朝地方勢力尾大不掉的奠基人了,是這部亂世大劇的導演。

四、後記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在朝中的長子劉范與次子劉誕密謀除掉董卓餘黨李傕,事泄被殺。恰巧此時綿竹又發生大火,劉焉數年的積攢全部被熊熊大火吞噬,劉焉不得已遷州治到成都。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劉焉再也撐不住了,再將政務交接給兒子劉璋之後,劉焉便因背發瘡帶著無限不舍離開了人世。而由他親手打開的魔盒,在他身後愈演愈烈。

順便說一句,一開始劉焉是想去交州而不益州,但是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這才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劉焉去世後不到三十年益州果然出了天子,不過不是他的子孫,而是當年賣草鞋?的劉備,如果劉焉知道這一切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西洋鏡:法國畫報記錄的晚清1846-1885
監控室里小區保安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事情……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