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腫瘤是吃出來的嗎?飲食注意這些,病就不易尋來

腫瘤是吃出來的嗎?飲食注意這些,病就不易尋來

復旦女博士于娟在自己的《生命日記》里寫到:為啥是我得癌症?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三條:1、瞎吃亂吃;2、暴飲暴食;3、嗜葷如命。

可以說,在得了腫瘤,她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的飲食是如此不健康。

大肉大葷的飲食往往不健康 圖/羊城派記者 張華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早就指出,90%的腫瘤發生可由生活環境引起,其中飲食是最直接的環境因素。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相當一部分腫瘤是胡吃亂吃,給吃出來的。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得了腫瘤後,飲食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偏信偏吃。

預防腫瘤:拒絕這些含致癌物的食物

《黃帝內經》里記載:「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以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說的是一個人如果要長壽,就要懂得陰陽調和,飲食上有節制,生活要有規律,還要多參與勞動和運動。可見,飲食有節是身體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二科副主任醫師楊小兵認為,病從口入,從預防癌症的角度上講,在飲食上應有所節制。

腌制食物常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 圖/視覺中國

某些人對傳統食物,比如煎炸、煙熏、腌制等口感特別偏愛,但從現代醫學上講,這些食物含有一些致癌物質,比如腌制食品含有亞硝酸鹽+胺類-亞硝胺;霉變食物含有致癌物黃曲霉毒素;煙熏油炸烘烤過程中,蛋白質會熱解出苯並芘。所以,最好能夠少吃或者不吃這類食物。

在預防腫瘤上,要平衡膳食,食物要求多樣化、選擇新鮮的、營養豐富的食物。

治療腫瘤:飲食均衡,五穀為養

有的人不幸罹患腫瘤,於是又開始偏聽偏信以為吃靈芝、鱉、龜可克制腫瘤,或者只吃蔬菜,不吃肉可以餓死腫瘤。在飲食上特別小心翼翼,甚至忌口嚴重。

楊小兵說,這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按照《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人就還要吃五味食物,以濡養身體,所以對於腫瘤患者,營養干預簡而言之就是「損有餘,補不 足,以偏糾偏,達到動態平衡」。

那麼,什麼是五味食物呢?中醫認為,酸、甘苦、甘、辛、咸為五味。例如

酸:青梅、山楂、橙子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苦:苦瓜、蓮子心等,能清熱瀉火;

紅薯、南瓜等補養氣血,調和脾胃 圖/羊城派記者 張華

甘:山藥、南瓜、米飯、紅薯等,補養氣血、調和脾胃;

辛:蔥、姜、蒜等,擅長發散風寒、行氣止痛;

咸:海帶、海藻、紫菜、螃蟹等,能滋養腎精、軟堅散結。

然而,中醫還認為,五味對應五臟。《黃帝內經》云:「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這五味之間也要相互平衡,咸多傷心、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

五穀為養,吃種類豐富的食物營養才齊全 圖/羊城派記者 張華

在我國有五穀之說,即稻、黍、稷、麥、菽。中醫認為,五穀為養。麥——入肝,鼓舞氣、血(甘麥大棗湯);黍(黃米)——入心,補益心氣;稷(小米)——最補脾胃;稻——補肺氣,滋陰潤燥;豆——入腎,補精。

楊小兵認為,人在一年四季的變化中身體的狀態也在變化,所以要隨著季節的變化改變飲食方法,得了腫瘤,更是要特別要注意平衡飲食的寒冷燥熱,不可一味貪圖痛快,造成偏食,以至埋下病根。

減少治療副作用:中醫食療調理

很多腫瘤患者在放化療期間,由於身體虛弱,加上藥物的副作用,常常是不堪重負。楊小兵說,其實,此時如果能夠加以中醫食療進行調理,不僅能夠減少化療或放療帶來的副作用,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幫助患者平穩度過這段治療期。

在罹患腫瘤期間,可用藥膳食療調理身體 圖/視覺中國

化療期間飲食

化療後(1-2周後)脾胃功能恢復,往往正氣受損,故表現為氣血虧虛為主。因此,可以補益氣血為主,比如可多採用當歸、人蔘(西洋參+紅參)、鹿茸、阿膠、黃芪等進行食療。

楊小兵說,臨床還發現,化療患者往往脾胃受損,加之嶺南地區濕邪較盛,所以化療期間患者往往為脾虛夾濕,因此,還建議嘗試健脾化濕之品,比如扁豆、薏米、淮山、土茯苓等煲湯或煲粥食用。

放療期間飲食

在放療期間,患者往往表現為熱毒內蘊為主,應以清熱解毒為主,比如食療上可多用魚腥草、綠豆、馬蹄等。

在放療後1-2月後,人體常表現為氣陰兩虛,此時就要以益氣養陰為主,可用西洋參、太子參、山藥等進行食療。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吳遠團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責編:張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護腰是個好東西,久坐久站的人群都需要
你還在整天「嗯嗯嗯」清嗓?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