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本文轉載自「生物谷」

2011年ipilimumab獲批用於黑色素瘤治療,標誌著腫瘤免疫治療革命的開始,並逐漸改變著癌症治療範式。目前為止,已有11種新的腫瘤免疫療法獲批,並成為多種癌症的治療標準。

紐約癌症研究所作為一家致力於癌症免疫治療研究超過65年的非營利組織,曾在2017年在對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Ann.Oncol.29,84-89;2017)。時隔一年,再次開展了大規模調查。在本報告中,研究小組對這兩項調查進行了比較,並對全球腫瘤免疫治療趨勢進行了縱向分析。

趨勢一:全球腫瘤免疫研發項目增長迅速,達67%

過去一年(2017年9月--2018年9月),全球免疫治療的研發項目增加了67%(2031項(2017年)vs 3394項(2018年))。根據不同的作用機制可將免疫治療藥物分為六類:

靶向T細胞免疫調節劑(例如,PD1或CTLA4的單克隆抗體);

其他免疫調節劑(例如,TLR或干擾素-α/β受體1(IFNAR1)的激動劑);

腫瘤疫苗(例如,卡介苗(BCG)疫苗);

細胞療法(例如,嵌合抗原受體(CAR)或T細胞受體(TCR)T細胞療法);

溶瘤病毒(例如,T-vec);

CD3靶向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linatumomab)。

在六大不同類別免疫療法中,細胞治療研發增速最快,達到113%,而溶瘤病毒只增加了16%,增長緩慢。同時,細胞療法已超過腫瘤疫苗,成為最大的腫瘤免疫法,在研項目數達到864個,占所有腫瘤免疫項目的25%。此外,臨床前藥物增加97%(1067 vs 2107),臨床階段藥物增長34%(964 vs 1287),表明基礎和臨床前創新研究不斷增加。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1 免疫療法項目趨勢(截止2018年9月)

趨勢二:417個靶點,靶點更多,研發集中度有所降低

目前全球腫瘤免疫治療項目中有417個靶點。過去一年,免疫治療靶點數增加50%(附表)。有趣的是,2017年一半的研發項目集中在前23個靶點,但2018年,一半的研發項目集中在前48個熱門靶點(附表)。通常,一個靶點有藥物獲批,相應的研發項目數將會減少(圖2)。例如,儘管2018年細胞療法數量增加了113%,但CD19靶向細胞療法僅增加了37%。相反,靶向新抗原的藥物(通過個體患者腫瘤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確定的靶標)的在研數量在1年內增加了133%。腫瘤免疫治療靶點數量的增加可能導致未來更多免疫療法獲批。值得注意的是,非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TAA)藥物實際數量是減少的,這表明該領域正朝著更精確的方向發展(圖3)。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圖2 免疫療法top15靶點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圖3 非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項目趨勢

趨勢三:更多組織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進入開發

2017年9月,461個組織(包括葯企和機構)的964個腫瘤免疫藥物進入臨床階段(含已完成臨床);一年後,655個組織在進行1287個臨床藥物開發,意味著臨床階段藥物數量增加34%情況下,正在開展藥物臨床開發的企業與機構數增加42%(圖4)。對照臨床項目排名前15的企業機構,發現1年內新增36種新葯,增加20%。更重要的是,Big Pharma仍佔據著臨床項目的主導地位,項目數前8位均由其主導。4個科研機構進入臨床項目排名前15,其中三家是中國機構,分別是分別為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301醫院和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機構表現不俗,得益於國內細胞治療蓬勃發展【譯者注】。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圖4 Top15免疫療法企業與機構

通過新的調查分析,在1年內,腫瘤免疫治療全球項目數量增加了67%,靶點增加了50%,正在開展藥物臨床開發的企業與機構數增加42%。這種巨大的增長表明了我們對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開發的強烈熱情和信心。

研究小組認為這種樂觀態度是合理的。首先,自前一次調查以來(2017年),一年內共有10個項目獲得FDA批准,包含兩項CART療法,8項PD1和PDL1抗體藥物,以及一項CD3靶向雙特異性抗體。

其次,自2011年以來,新的免疫療法不僅成為15種癌症類型的標準療法,也成為黑素瘤,肺癌和腎癌的一線療法,免疫療法成為癌症治療的支柱之一。

第三,免疫療法,如抗PD1和抗PDL1劑,也正迅速進入美國,歐洲和日本以外的主要市場,例如,中國最近批准了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

最後,大量臨床研究證明,免疫療法為患者帶來了持久的生存益處,實現了某些癌症患者治癒的希望。但,我們在將潛在癌症免疫學成功轉化為癌症免疫療法時需要謹慎。最近評估吲哚胺2,3-雙加氧酶1(IDO1)抑製劑的多項III期研究的失敗或終止,提醒我們,藥物開發是一項非常冒險的嘗試。展望未來,科學證據應該主導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開發。例如,所有符合條件的癌症試驗都應採用生物標誌物來篩選那些最有可能從正確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中獲益的患者。此外,相關研究應最大程度地整合到所有臨床試驗中,以便我們可以從成功和失敗的臨床試驗中學習,這將使每個臨床試驗和每個患者志願者為我們追求治療癌症做出更多貢獻。

附表:在研管線靶點統計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Nature藥物綜述|《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趨勢》:圍繞417個靶點,3394個項目在開展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劉華芬:質譜臨床應用大有可為,標準化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PNAS:為什麼越胖越想吃?因為你胖到自己的大腦了!

TAG:生物探索 |